晋语榆次方言时点时间词研究
2020-09-25王晓宇
王晓宇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一、时间词的分类
朱德熙(1982)提出时间词是能做“在”“到”“等到”的宾语,并且能用“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指称的体词。[1]43在榆次方言中,时间词可细分为时段时间词和时点时间词两类。时段时间词表示时间的长短,回答多长时间的问题;时点时间词表示某个特定时间,回答什么时候的问题。[2]榆次方言中的时段时间词有:三块钟头三个小时、一阵(会)功夫一段时间、一霎霎一会儿、半晌午、(大/多)半天、一后晌、一黑夜、一整天、一半天一两天、一礼拜、小十天不到十天、十来天、十多天、这几天、三两天(“三”和“两”是概数)、兀几年等表示时量的数量结构。
下面重点探究时点时间词。陆俭明曾说过,作为时间的点(即时点)可大可小,大到可以指说话之前或说话之后相对有限的整个历史阶段,小到可以只指某一瞬间,就是说时点的直径也可长可短。[2]我们把榆次方言的时点时间词主要分成表示“年”“月”“星期”“天”的时间词、一日内的时间词和以“现在”为参照的时间词,下面逐一进行探讨。
(一)表示“年”的时间词
榆次方言中,以“今年”为始的时间词,把去年说成“年时”;之前的第一年叫“前年”;之前的第二年说成“大前年”;再之前可以说“前三两年”(这里的“两”“三”是概数,普通话中的“两三年”,榆次话习惯说成“二三年”或“三两年”)“前几年”;更久之前说成“前好几年”“前些年”。“今年”之后的第一年是“明年”,第二年是“后年”,这两个说法和普通话一样;之后的第三年在前面加上“外”说成“外后年”;之后的第四年在前面加上个“老”说成“老外后年”;在之后可以说“过三两年”“过几年”;更久之后说成“过好几年”“过些年”或者直接说几几年,见图1。
图1 榆次方言表示“年”的时间词
①这块绿袄儿是年时过年买的。这件绿衣服是去年过年买的。
②等偶老外后年退休了可去回云南。等我大大后年退休了一定要去趟云南。
③过三两年买块车出门子就方便了。过两三年买辆车出门就方便了。
山西晋语区表示“年”的时间词存在不同的说法。“前年之前的第一年”,并州片以北的方言片中有“先前年”和“大前年”两种说法,并州片及其以南的方言片只有“大前年”一种说法。“去年”,大多数地区说成“年时”,大包片有的方言点说成“年省”“年省个”。把“明年”说成“过年”“过咾年”“过年儿”等说法的主要分布在五台片。“后年之后的第一年”,大包片兼有“老外后年”和“大外后年”的说法,并州片兼有“老外后年”和“大大后年”的说法,上党片兼有“大大后年”和“老大后年”两种说法,五台片和吕梁片通常只说“老外后年”。如表1所示。
表1 山西晋语区表示“年”的时间词的其他说法
(二)表示“月”的时间词
在榆次方言中,月份可以与量词“块”或“个”(读作[iε])搭配。以“这块(个)月”为始的时间词,之前的一个月说成“上块(个)月”;之前的两个月说成“上上块月”;再之前的可以在前面累加“上”,说成“上上上块月”,也可以说成“前三两块月”,或者“前几块月”;更久之前说成“前好几块月”,或者直接说几月份。
图2 榆次方言表示“月”的时间词
“这块(个)月”之后的一个月说成“下块(个)月”;之后的两个月说成“下下块月”;再之后的可以在前面累加“下”,说成“下下下块月”,也可以说成“过三两块月”,或者“过几块月”;时间再久一些就说成“过好几块月”,或者直接说几月份。见图2。
①过三两块月就要交房租了。过三两个月就要交房租了。
②偶们一家四口下块月要出的旅游。偶们一家四口下个月要出去旅游。
(三)表示“星期”的时间词
在榆次方言中,“星期”和“礼拜”可以同时使用,且常常与量词“块”或“个”(读作[iε])搭配。以“这块(个)礼拜”为始的时间词,之前的一个星期说成“上块(个)礼拜”;之前的两个星期说成“上上块礼拜”;再之前的可以在前面累加“上”,说成“上上上块礼拜”,或者说成“前三两块礼拜”。“这块(个)礼拜”之后的一个星期说成“下块(个)礼拜”;之后的两个星期说成“下下块礼拜”;再之后的可以在前面累加“下”,说成“下下下块礼拜”,或者说成“过三两块礼拜”。由此发现,在榆次方言中,与“星期”搭配时,量词“块”要比量词“个”的使用范围广。
榆次方言以“这块月”和“这块星期”为参照的时间词链条相似,往前、往后推移可通过重复“上”“下”表示。不过一般最多只会连说三个“上”或“下”,如果再继续往前或往后说的话,通常直接说具体的月份和星期,比如“三四月份”“七八块星期”等。见图3。
图3 榆次方言表示“星期”的时间词
①下下下块星期小丫就期末考试呀。再过三个星期小丫就期末考试呀。
②二姨上块礼拜刚回了青海。二姨上个星期刚回到青海。
③再过三两块礼拜偶们就放假了。再过两三个星期偶们就放假了。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山西晋语区内其他方言点与榆次方言相同,“月份”和“星期”搭配的量词是一致的。其中,大多数方言点和普通话一样,“月份”和“星期”通常和量词“个”搭配,只是在语音上存在差异。而在并州片和吕梁片除了搭配量词“个”以外,还能和量词“块”搭配。
(四)表示“天”的时间词
榆次方言中,以“今天”(榆次话一般说成“今”)为始的时间词,通常把今天的前一天说成“夜来”;把昨天的前一天说成“前日”;把前天之前的第一天叫作“大前日”或“先前日”;把今天之后的一天说成“早起”;把后天之后的第一天叫“外后天”,一般较年轻的人习惯说“大后天”,较年长的人习惯说成“外后天”;把后天之后的第二天说成“老外后天”。见图4。
图4 榆次方言表示“天”的时间词
榆次方言以“今天”和“今年”为参照的时间词链条相似,两个时间段外,往前推移常用“大”,往后推移可用“大”或“外”。
①早起你就上班了吧?明天你就上班了吧?
②夜来偶忘了告你了。昨天我忘了告你了。
③教练让(偶们)老外后天去练车。教练让(偶们)大大后天去练车。
山西晋语区表示“天”的时间词大同小异。“前天之前的第一天”,大包片通常说成“先前日”“先前日个”“大前日个”;五台片主要说成“先前儿”“大前儿”,也有“先前日”“先前天”的说法;吕梁片一般说成“大前天”“先前天”;并州片有“大前日”“先前日”和“先前儿”三种说法;上党片说成“大前日”“大前个儿”。“前天”,山西范围内的晋方言区都有“前日”这个统一的说法,此外,大包片还有“前日个”的说法,五台片还可以说“前儿”,上党片还有“前”“前个”“前个儿”三种说法。“昨天”,大包片说成“夜你”“夜你个”“夜儿个”,五台片和并州片兼有“夜来”和“夜儿”两种说法,上党片存在“夜”“夜个”和“夜个儿”三种不同的说法,吕梁片只有“夜来”一种说法。“今天”,大包片有“今儿”“今儿个”的说法,并州片和上党片的大部分地区兼有“今”和“今日”的说法,安泽县(属上党片)有“今个儿/今么”两种特殊的说法,五台片有“今儿”和“今日”两种说法,吕梁片基本上说成“今”。“明天”,并州片、五台片和吕梁片都有“第明”的说法,不过在五台片以“明儿”这种说法为主,大包片说“明儿(个)”和“明日个”,上党片存在“明”和“明个”两种表达。“后天”,大包片习惯说“后儿”“后儿个”,五台片一般说成“后儿”,上党片有“后夜”和“后个”的不同说法。“后天之后的第一天”,五台片说成“外后儿”,上党片和吕梁片有“外后”“外夜”“大后个”的说法,其他地区说成“大后天”或“外后天”或者二者兼有。“后天之后的第二天”,山西晋语区有“老外后天”这种统一的说法,此外大包片还说“大外后天”,五台片主要说成“外外后儿”,上党片还有“大大后天”和“大大后个”的说法。如表2 所示。
表2 山西晋语区表示“天”的时间词的其他说法
(五)一日内的时间词
榆次方言一日内各个时段的时间词如图5 所示。这个时间本身是一个边缘不够清晰的范畴,因此解释相应的时间用的都是大致时间。下面对榆次方言中一日内的时间词进行详细说明。
在榆次方言中,一天之内不同的时间有:从天亮到天黑的这段时间称作“白天”,从天黑到天亮的这段时间统称为“黑夜”。“闪明明”是指天快亮了的时候;“天明咧”是指天刚亮了的时候;“大天明”指的是天大亮了的时候,也叫做大清早。这三个时间词是把天亮没亮作为标准的,因此其所指的时间并不确定,冬夏季不一样。榆次话中“大早”“起大早”“大清早起”“一大早”都表示“早晨”。榆次人民把上午称为“前晌”,把中午称为“晌午”,下午称为“后晌”。有时也会在“晌午”前面加上“大”,用“大晌午”表示正午时分(刘旸(2009)认为,时间名词前加上“大”一般也表示人们比较重视或是要特别强调的时间);经常在“前晌”“后晌”前加“半”,用“半前晌”表示前晌的前半段,用“半后晌”表示后晌的后半段。用“快晌午咧”表示中午之前的一段时间。中午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午休,榆次人民用“起晌/歇晌起来”形容午后或者后晌的开始。“黑张来”“赶黑”都是指天快要黑的时候,就是傍晚时分。“半夜”通常指夜里十二点前后,从夜幕降临至午夜12 点之间的一段时间称为“前半夜”,午夜12 点以后至天亮前的一段时间称为“后半夜”。见图5
①快晌午咧,你记得接水!快中午了,你记得接水!
②偶歇晌起来去村东剪苹果树枝枝。/偶起咾晌去村东剪苹果树枝枝。我睡醒了(午后)去村东剪苹果树枝枝。
③牛牛一大早就在念书。早晨牛牛就在读书。
④黑张来就赶紧回。傍晚了就赶快回。
⑤前晌去了回大姑家。上午去了趟大姑家。
图5 榆次方言表示一日内的时间词
山西晋语区一日内个别时间词存在不同的说法。“天快亮了的时候”,山阴县通常说成“天快明了”,宁武县一般说成“麻子糊”,偏关县是“五明头”,临县习惯说“临明家”,安泽县说成“傍明”,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有“闪明明”的说法。“天刚亮的时候”,昔阳县说成“刚明”,宁武县说成“天明了”,应县说“将明了”,原平县说“扑明儿”,安泽县说成“五更天”或“起五更”。“天大亮了的时候”,在孝义市说成“清股子大早”,屯留区说成“大明”。“上午”,大部分地区说成“前晌”,大包片个别地区还有“后野”的说法,五台片还能说“后野”“后场”。“中午”,大部分地区说成“晌午”,而保德县较为特殊说成“韶午”。“正午”,在安泽县除了说成“大晌午”之外,还有“老晌”的说法,孝义市把正午说成“霁硬晌午”,云冈区说“大金乎晌午”。“下午”,大部分地区说成“后晌”,大包片个别地区还有“后野”的说法,五台片还能说“后野”“后场”,上党片说成“晚迟”或者“晚起”,昔阳县(属并州片)说成“晃晌”。“傍晚”,大包片有“黑张(来起)”“黑将”“黑张(些)儿”“擦黑张儿”的说法,五台片说成“黑张来”,在吕梁片说成“擦黑(家)”,上党片说成“将黑”或“傍黑(儿)”,并州片个别地方有“晚西”“麻子眼(儿前来)”的说法,大部分方言点说成“赶黑”。“晚上”,在吕梁片习惯说“黑间”,而在上党片一般说“黑来”,其他方言点都说成“黑夜”。如表3 所示。
表3 山西晋语区一日内个别时间词的其他说法
(六)以“现在”为参照的时间词
榆次方言中,以“现在”(榆次话一般说成“这阵会/这霎霎”)为参照时间,不久前说成“刚刚”,把以前说成“以先/原先”,再之前说成“早以前”,更久之前说成“老早以前”。“现在”之后的一会儿说成“(过)一霎霎”“过一阵儿”,更久之后说成“以后/后来”。见图6。
图6 榆次方言以“现在”为参照的时间词
①我姑姑以先是幼儿园老师。我姑姑以前是幼儿园老师。
②娘娘一霎霎就过来了。奶奶一会儿就过来了。
“不久前”,山西晋语区有“刚刚”这个统一的说法,此外,大包片以说“将将儿”为主,五台片还说“才”“将将(儿)”,并州片说“将将”,上党片有“将将”“才将将”“将头”“将头儿”“头儿”等五种说法,吕梁片的说法差异较大,有“刚正”“裹才”“头尖”的不同说法。“现在”最常为人们使用的说法是“这阵(儿)”“这会(儿)”。如表4 所示。
时点时间词除了以上六种之外,还包括表时间的方位短语。比如,前和后、之前和之后,这和普通话基本相同;由“宰”“外”“这(块)”“兀(块)”跟“时候”构成的偏正结构。比如,宰时候和外时候、这块时候和兀块时候;还有由动作性词语(包括由动词充任谓语的主谓结构)跟“时候”构成的偏正结构。比如上课的时候、爸爸回来的时候。还有和普通话不一样的地方是动作性词语(包括由动词充任谓语的主谓结构)跟“兀会儿”构成同位结构。比如,吃饭兀会儿吃饭的时候、赶睡觉兀会儿快睡觉那会。
表4 山西晋语区以“现在”为参照的时间词的其他说法
二、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榆次方言中的时间词有如下四个语法特点:
(1)时段时间词和时点时间词都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①一后晌看咾半本子。一下午看完半本书。(段时间)
上块月看咾两本书。上个月看完两本书。(点时间)
②宰刚一礼拜不到。这才不到一个星期。(段时间)
这阵会倒后晌来!现在都下午了!(点时间)
③这两天的气温都不低。这两天的温度都不低。(段时间)
夜来的气温可高嘞。昨天的温度特别高。(点时间)
④二青一半天看完咾一本子书。二青一两天看完了一本书。(段时间)
二青前日看咾半本子。二青前天看完半本书。(点时间)
时间词作定语时,可以修饰名词,还可以修饰其他的时间词。
⑤夜来晌午去了回城里。昨天中午去了趟城里。
(2)时段时间词能用于动词后作补语,时点时间词不能。
①偶看咾两块钟头赖。我看了两个小时了。
(3)榆次话中时段时间词通常用“多大功夫”进行提问,时点时间词通常用“甚时候”“甚早翻”“多阵会”进行提问。
对段时间提问的“多大功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多长时间”“多久”。
①鑫鑫出的多大功夫来?鑫鑫出去多久了?
对点时间提问的“甚时候”“甚早翻”,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什么时候”,不过二者稍有些不同。
②他甚时候来呀?他什么时候来呀?
③他甚早翻来呀?他什么时候来呀?
以上例句中,“甚时候”“甚早翻”都是对“他什么时候来”进行提问,但“甚早翻”含有嫌“他”迟的意思,感情色彩更为强烈。
还可以用“多阵会”对点时间提问,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多会儿”“什么时候”。
④你们多阵会开学了?你们多会儿开学了?
(4)榆次方言常常用“宰/外时候”“这/兀阵会”“这/兀霎霎”指代点时间,用“这/兀阵阵”指代不长的一段时间,“这/兀阵子”指代较长的一段时间。
①兀霎霎怎腻就想不到偶嘞?那时候怎么就没想到我呢?
②这阵子你做甚了?这段时间你做什么了?
三、结语
榆次方言的时间词丰富而发达,构成了独特的时间词系统。时间词包括时段时间词和时点时间词。其中,时点时间词又分为表示“年”“月”“星期”“天”的时间词、一日内的时间词和以“现在”为参照的时间词。本文归纳出榆次方言时间词的四个语法特点。
通过与山西晋语区的其他方言点比较发现,山西晋语区同一方言片内部和邻近方言片之间时间词说法的相似程度较高。特别是同一个方言片内部基本会以一个大致统一的说法为主。比如,“傍晚”这一时间词在大包片主要说“黑张”和“黑将”,在五台片和并州片说“黑张来”居多,在吕梁片主要说“擦黑(家)”,在上党片以说“将黑”和“傍黑(儿)”为主。事实上,空间上距离越近的方言点,时间词往往越相似,比如并州片和吕梁片的时间词存在很多相同或者相似的说法。但是不同方言片时间词的说法不太一样,有着各自的特点。比如五台片关于时间词的说法大多习惯带有儿化色彩,大包片中很多方言词后面通常带有“个”缀等。
榆次方言的时间词有着独特的说法,与古时候榆次人民以自然为生物钟日出而作、日晒而休、日落而归的生活作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当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