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颗闪耀的星

2020-09-25李卓彬

师道(人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夏目标课堂

李卓彬

小夏是我工作室的一位学员。和我一样, 都是乡村教师。 我是70 后, 在潮州市潮安区一个深山小镇的乡村中学, 距离县城大约56 公里; 小夏是80 后, 在潮州市饶平县一个深山小镇的乡村中学,距离县城大约47 公里。

整个工作室里, 小夏是任教学校最为偏远的一个。 初看到学员名单时, 我有点担忧, 毕竟是一名女教师, 要孤零零一个人, 从一个县(区) 偏远的深山的一边, 长途跋涉, 赶赴另一个县 (区) 同样偏远的深山的另一边, 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精力。

我们两所学校相距大约66 公里, 两地之间没有公共汽车可以直达或中转。 而她当时刚学会开车,还是一名新手。 根据文件要求, 第一批学员入室研修时间为三年。 凡此种种, 无不令人望而生畏。 其实我已悄悄做好她半途退出工作室的思想准备, 未雨绸缪总是妥当些,后来证实是多此一举。 从2017 年8 月开始, 在工作室的 “南征北战” 中, 小夏总能披星戴月, 翻山越岭, 准时抵达, 愣是没请过一次假, 也没落下过工作室的任何一次活动。 这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恒心和毅力。

进入工作室第一周, 我让学员们上一节研讨课。 小夏准备了一节作文课 《归湖的美食》。 归湖, 就是我任教的学校所在的乡镇名称。她摆明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入乡随俗。 一上课, 小夏就对初次见面的学生开启了自黑模式: “大家瞧我这身材, 立马就能猜到我喜欢什么运动吧?” 学生们打量着小夏不算苗条的身材, 紧绷的小嘴巴都咧开了, 小心翼翼地发出会心的微笑。 小夏两手一摊, 满脸一副 “你懂的” 的神情, 乐呵呵地说: “没错, 就是吃和睡觉。” 这一下, 教室里的笑声再也压抑不住了, 冲破拘谨的束缚, 肆无忌惮地填满各个角落。 室内原本生涩而安静的空气里所蕴含的那些尴尬的成分, 全都没有容身之所了, 气氛一下子轻松活跃起来。 小夏接着说: “听说归湖有很多美食, 但我是第一次到归湖, 人生地不熟, 同学们能不能给我介绍下本地的美食?” 学生的话匣子迅速打开, 报出一连串美食:橄榄、 龙眼、 菠萝、 粿条卷、 菜脯煎蛋、 橄榄糁蒸鱼……于是, 课堂上充斥着各种水果、 小吃、 菜肴。小夏凭着一己之力, 硬是把整节课上成了 “美食一条街”。

一节课下来, 我对小夏有了一定的了解。 她是湖北人, 性格豪爽大方, 嘴皮子溜, 办事干脆利落,行动风风火火。 她在课堂上比较聊得开, 跟借班上课的学生也能迅速打成一片, 典型的 “自来熟”。 这种性格带出来的课堂气氛往往比较轻松活跃, 很受学生欢迎。 她的课堂风格经常受到同事的赞扬, 自己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小夏坦言: “听多了同事们的好话, 听惯了领导的夸奖, 我好像真的变得很厉害的样子, 说话做事自以为有一套, 很是有些得意。” 携着这些鲜花和掌声的宠溺, 她走进了我的工作室。

我一直认为,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 指导学员时, 要先进行教学诊断, 再进行个性化指导, 既要帮助学员扬长避短, 也要帮助他们扬长“补” 短。 小夏擅长跟学生交流互动, 这是她教学能力的一大优势。然而这优势已经被她固化下来, 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操, 她都把创设轻松活跃的气氛作为课堂第一要务。 久而久之, 这优势逐渐喧宾夺主, 成为小夏对课堂进行自我评价的首要标准。

我们都知道, 课堂交流是一种手段,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 课堂追求的是目标的实现, 而非手段的实现。 如果把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摆在第一位, 那就本末倒置了。 小夏的课堂正是犯了这样的毛病。 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异常热闹, 乍看之下, 貌似教师以生为本, 让学生自由发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保护学生的课堂生成。 可仔细一辨析, 就发现话题随意性过大, 学生在嬉闹中随心所欲, 在安逸舒适中散漫。 且大部分的生成是随意的, 浅层的, 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也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 当局者迷, 小夏显然是把激发学生思维的师生对话曲解为简单的师生闲聊谈话。 小夏在课堂上采用家常式聊天虽然轻松自在, 但缺乏一个清晰的目标取向。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很欣赏小夏。 我欣赏她的语言表达, 欣赏她的认真专注, 欣赏她的乐观爽朗, 更欣赏她的学习精神。 她既然成为我工作室的学员,我就有义务帮助她, 帮助她解决“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困惑, 帮助她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 更上一层楼。 可是, 如何让小夏从良好的自我感觉误区里走出来, 还真得费点功夫。 正如旧城改造一直难于新城建造, 纠正一种已固化为模式的旧有教学行为习惯, 比起培养一种全新的教学行为习惯, 难度系数要大得多。 这需要先推翻小夏原有的教学观念, 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认知。 对小夏来说, 有可能是一个难以接受乃至十分痛苦的过程。 因为她不仅要进行自我否定 (否定的还是自己过去引以为傲的 “王牌”), 随后还要引进陌生的思想观念。 从感情心理来说, 显得有点苛求, 甚至有点残忍, 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在潜意识里拒绝, 不愿闯这一关。 即使能说服自己, 也有不少人由于能力的因素闯不过去。 小夏能狠下心对自己下手吗? 她能顺利 “腾笼换鸟” 么?

当务之急, 就是帮助小夏树立课堂上的目标意识。 即在课堂上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引领师生的交流活动。

我给小夏布置了功课, 让她自行设计一节 《社戏》。 过了两天,小夏把教学设计发给我。 不出所料, 她设计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趣味十足, 但缺乏目标取向。 我不予置评, 只是微笑着问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教学过程中是哪些活动来承载这目标的?” 她“啊” 的一声, 愣了大半天。 我说:“没事, 你再仔细思考思考。” 对于思想这种主观内在的东西, 虽说向来不破不立, 但我也不喜欢粗野蛮横地把旧的掰下来扔出去, 然后把一种新的强硬塞进其脑袋。 我更希望学员的思想通过催化之后, 能够萌发出新的种芽, 自行生长, 生成。哪怕是龟速般徐徐生长, 也是根植于自身内在思维的土壤, 至少不用冒着 “嫁接” 的风险。 嫁接的话,稍有不慎, 可能新、 旧两败俱伤。

小夏修改了几天后发过来。 我一看, 课堂目标比较清晰了, 显然对其下了功夫做研究。 我又让她梳理下课堂目标跟课文目标、 单元目标之间的关系, 根据它们的关系对课堂目标重新调整。 小夏十分聪明, 一点即通, 明白了课堂目标是课堂活动的引航灯, 倘若一着错,则会步步错, 设置时不可过于敷衍随意, 必须做到有章可循, 有纲可引。 经过三番五次修改后, 《社戏》的教学设计终于能比较明晰地体现单元目标, 突出课文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也能紧贴课堂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建议她将这教学设计付之于课堂实践。 两人初步说好找个时间在她的学校试讲, 我过去听听。 距离这东西, 素常是产生美感的; 但如若过于遥远, 需付出的却是庞大的时间成本。 听一节课, 点评交流, 往返车程, 累计下来, 到小夏学校听课就需要专门腾出一天。 这 “一天”的敲定一波三折, 总有横空而出的大事小事导致计划搁置。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约的愧疚之后, 我只能采用一个折衷的办法, 让小夏把课录下来, 发课堂视频给我。

看完课堂视频, 我欣喜地发现, 小夏的课堂有了比较大的改变, 已经有意识地防止出现毫无价值的闲聊现象。 师生交流的话题基本围绕着课堂目标来展开。 偶尔学生跑偏脱轨, 小夏也能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转向课堂目标。 这转变, 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又层层加码, 让小夏执教《社戏》 时, 引入地方教材 《潮汕文化读本》 的文章 《当年乡里做大戏》, 尝试着构建起 “1+X” 的群文阅读方式。 我将其定为工作室的观摩课, 组织了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到小夏的学校听课研磨。 经过打磨, 这节课被推荐为潮州市初中语文 “1+X” 阅读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的现场公开课, 获得较高评价。2018 年12 月6 日,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在广州市举办全省初中语文部编教材使用经验交流暨教研员培训活动, 这个课例入选为优秀课例。在现场, 小夏应邀上台发言, 跟全省各地的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共同分享。

前段时间, 当我获悉小夏入选为潮州市 “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名教师培养对象, 尤感欣喜且欣慰。 仿佛看到教育的夜空中,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

猜你喜欢

小夏目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玩转元宵花灯会
新的一年 新的妮妮怪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迟到的背后
小编们那些不着调的梦想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