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24梁咏诗罗广灵卓依妍
梁咏诗 罗广灵 卓依妍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合作是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促成团体学习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结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组合作 语文阅读 教学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立足学生发展,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新课标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件规定了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①。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及现状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输出和输入的关系,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可以扮演输出者的角色。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表达看法,个性得到尊重,同时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改变以往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情况。
在与小学语文教师交流与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进步空间很大。
(1)一些课堂在开展小组合作时较为随意,注重形式流程,忽略学习内容,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2)教师主导程度把握不到位。要么教师的掌控不到位,导致讨论的场面过于热闹失去控制;要么是教师对小组交流的干涉过多,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3)小组成员的互补性有待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把握不足,在进行分组时达不到最优组合的效果。学生在认知水平存在差距,阅读量、性格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实践
为了进一步说明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可行性,本研究以笔者所进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童话镇儿童阅读与写作工坊中的三年级学生为样本,班级人数为9人,女生7人,男生2人,这些学生在个性和能力及基础水平上各有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不同及性格差异,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的成员,优化小组分工协议,最大限度地强化分工合作的效果。故该样本对于本次分析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书籍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渠道,也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笔者从之前进行多次的小组合作阅读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以其中几例作为探究对象。
教师分别选取了作家杨红樱创作的儿童文学系列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中的《巨人的城堡》进行了2次阅读课教学,和英国作家C·S·刘易斯创作的一套系列小说《纳尼亚传奇》中的《狮子、女巫与魔衣橱》进行了1次阅读课教学。这3次课中我们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分组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巨人的城堡》
备课时,教师提前将9位同学分为AB两组。A组是A组是小骆、小赵、小李和小沈四人,B组是小韦、小温、小仇、小山和小邹五人。9名学生中,小骆、小沈、小韦和小仇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小李、小山和小邹在各方面的能力稍弱,小赵和小温比较调皮好动。经过权衡和协调,教师争取两组学生阅读总体水平均衡。
經过第1次的阅读课后,教师又将9位学生提前分成A、B两组,A组是小骆、小李、小赵、小邹和小山五人,B组是小仇、小韦、小温和小沈四人进行第2次阅读课教学。
1.第一次阅读
上课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公布分组名单。认可分组名单的同时,也有部分同学出现排斥心理,教师做一些梳理和引导,尽快安排学生就座开始上课。
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会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之前阅读过或听过的马小跳的故事,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随后老师引入正文,介绍课程主题,“马小跳——重大发现是什么”。
之后教师和学生们共同阅读选定片段第一、二章,马小跳跟他爸爸马天笑去高尔夫球场打球,在球场发现了奇怪的房子,马小跳告诉了三个小伙伴,他们决定一起去找那个房子。房子很大,他们观察里面的布局,发现里面并没有人……阅读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小组抢答,并结合课堂所提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词语接龙。共同阅读结束后,各小组继续阅读后十章,根据已阅读的人物、情节合作共同完成一份思维导图。两个小组都积极参与,激发了小组合作阅读的兴趣。
2.第二次阅读
这一节课的授课目标是以《巨人的城堡》后半部分为文本教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在各小组阅读完整本书,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书中人物的个人日记。
教师对两个小组都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合作成果,并鼓励同学互相评价。促进小组合作阅读效果最优化,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狮子、女巫与魔衣橱》
除了提前将学习小组分好外,教师还采用了学生自由分组模式,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在《狮子、女巫与魔衣橱》中,教师指定文本进行阅读,将故事结局停留在主角露茜从衣橱穿越到纳尼亚世界,随后老师提问:衣橱后面的世界里,露茜发生了什么故事?
这一问题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提高了小组合作阅读效率。教师布置各小组阅读指定文本,了解故事主人公及故事发生背景,以此为基础自由创作故事并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每组分别抽取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一个人物,小组利用所抽取的素材编造故事并上台表演。各个小组独立思考,组内同学思维交流碰撞,得到不少想象奇特的故事,表演环节气氛热烈。
三、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认识
根据之前多次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笔者认为小组合作阅读在语文阅读中起到一定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强制分组和自由分组各自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在《巨人的城堡》这两节阅读课上,教师根据学生们的阅读基础,强制分组,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们更快进入阅读状态,也使小组阅读水平平均相当,利于开展竞争。学生阅读基础不同,如果强制分组阅读,那么阅读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得到小组内其他人的帮助,提高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几乎都能顺利完成阅读任务。但是因为个体差异、心性不同,一些学生对于强制分组抱着抵触心理,组内合作阅读气氛不热烈。
在《狮子、女巫与魔衣橱》这一节阅读课上,教师采用自由分组模式时,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高涨,角色扮演环节认真投入,合作意识明显增强。然而,自由组合会造成学生落单的现象。组不到队的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出色完成任务,这些被“剩”下来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人数已满不得进入,或者因为小组成员想选择更好的队友而不愿意与他一组。此外,自由分组成员阅读水平相当往往容易组合在一起。这容易造成课堂上阅读基础好的同学积极听讲,认真抢答;阅读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不上思维,难以融入课堂,久而久之就会厌倦阅读,消极怠课。
小组合作阅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影响了小组合作的整体效果和个人积极参与度。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根据课堂灵活变动合作模式
学生个人阅读水平不同,每个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与思考不尽相同,这就造成小组合作的效率较低。例如阅读讨论的题目较简单,学生只要抓住关键信息大致浏览就知道答案,但有些学生态度不端正。如何让小组合作阅读更高效,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习的阅读进度设计小组合作阅读任务,可利用多种形式小组合作进入阅读情景学习,提高课堂活跃度,例如《狮子、女巫与魔衣橱》的小组表演等形式。
(二)教师制定规则
小组合作阅读文本进行角色扮演时,学生想扮演的角色往往会重合,影响合作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制定合作阅读规则,在合作中规范学生,具体要求学生应该怎么做。
(三)教师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教师可通过开展小组竞赛评比出最优小组、优秀队长等。对每个小组阅读成果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增强合作阅读的能力。
(四)教师评价系统的完善
小组整体评价要考察整体阅读情况,小组成员是否互相帮助,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氛围和小组目标,进行鼓励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适当使用奖惩制度平衡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励合作不积极的小组,适当调整合作模式,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对优秀个人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进行激励,继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如可用“小组合作的明灯、阅读小能手”等激励学生,对表现不够好、平时比较胆小的学生可以用“这次表现得很棒、大家都在为你鼓掌”等语句激发学生的阅读自信心。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学习的重要环节,将小组合作引入阅读学习,目的是调动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对文本进行思考、感悟,与同伴分享心得,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质量,让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更有效率。
注释:
①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李林兵.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
[3]陈梅珍.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學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8(10).
基金项目: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童话镇”创新创业儿童文学阅读与写作工坊》,项目编号:20191056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