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对比分析
2020-09-24韦巍
韦巍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广西 河池 546300)
0 引言
剖宫产又称剖腹产,在妇产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剖宫产已经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剖腹产比例不断增加,在临床医学中引起了一定讨论。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过程风险系数较高,既要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完成,又需要考虑母儿安全,同时需要注意对胎儿的不良刺激。通过维持患者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快速恢复,从而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在剖腹产手术中常用的两种麻醉方法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剖宫产患者进行研究,旨在为术后快速康复提供重要依据。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患者,无妊娠相关合并症,ASAⅠ-Ⅱ级的患者中随机抽取行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患者各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腰麻组:年龄在20-38岁,身高在155-170 cm,体重在55-80 kg,孕周在38-42周,手术时间在40-60 min。硬膜外麻醉组:年龄在22-40岁,身高在154-169 cm,体重在54-79 kg,孕周在37-41周,手术时间在39-59 min。两组产妇的各项基本数据比较,发现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研究。入选标准:患者同意实施临床研究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实施。排除标准:患者有较为严重的肺脏、心脏、肝脏功能障碍,精神不正常或是有心脑血管以及心脏病。
1.2 基本方法。术前30 min给予所有患者肌注0.5 mg阿托品,入室后给予面罩吸氧(流速为2-4 L/min),开放外周静脉,输入500 mL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
1.2.1 腰麻组:选择L3-4处穿刺,采用25 G/16 G腰-硬膜外联合穿刺针,穿刺成功后,取1.6 mL 0.75%布比卡因用脑脊液到3 mL,向头侧缓慢推注(15-20S),调整阻滞平面(T6-8)。
1.2.2 硬膜外麻醉组:选择L2-3处穿刺,采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硬膜外腔头端置管3.5-
4.5 cm,并注入4 mL 2%的利多卡因为试验量。观察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分三次注入0.894的罗哌卡因13-15 mL,每次间隔5分钟。控制阻滞平面(T6-8)。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剖出胎儿后(T2)、手术结束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
1.3.2 麻醉效果等级评价标准[2]:①0级麻醉失败需改全麻;②1级麻醉镇痛效果一般,患者出现中度甚至持续的疼痛感,出现较严重的牵拉反应,同时腹肌紧绷,对患者采用药物辅助镇痛;③Ⅱ级镇痛效果较好,患者仅出现轻度的牵拉痛,腹肌较软;④Ⅲ镇痛和肌松效果非常理想。
1.3.3 术后恢复情况和麻醉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等指标。观察记录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痛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选择版本为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选择“±s”形式表达,组间t值比较检验。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硬膜外麻醉组的血流动力学比腰麻组T1(91.18±6.34)的稳定,硬膜外麻醉组的SBP在T2略低于T1,T3略高于T2但低于T0。T1DBP的下降的幅度腰麻组的大于硬膜外麻醉组,见表1。复,减少术后并发症[5]。近年来,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不断进步,丙泊酚、七氟醚等麻醉药物目前已经成功在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腰麻组0级为0.00%,Ⅰ级为0.00%,Ⅱ级为16.00%,Ⅲ级为84.00%;硬膜外麻醉组0级为0.00%,Ⅰ级为10.00%,Ⅱ级为74.00%,Ⅲ级为16.00%。麻醉效果等级为Ⅲ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腰麻组出现低血压12例,恶心呕吐8例,呼吸困难8例,头痛2例,总发生率为60.00%;硬膜外麻醉组出现低血压2例,恶心呕吐1例,呼吸困难1例,头痛1例,总发生率为10.00%。腰麻组与硬膜外麻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0.00% VS 10.00%),P<0.05。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硬膜外麻醉组的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短于腰麻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比较(±s)
?
3 讨论
在产科手术中,剖宫产术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进步,剖宫产手术时间也越来越短,麻醉在保证手术得以顺利实施的同时也要兼顾术后快速康复。麻醉前输入500 mL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预扩容可预防麻醉后血管扩张引起的低血压,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3]。尽可能的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加快患者术后恢复[4]。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能尽早进食有助于术后患者的机体恢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本组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差异比较,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血流动力学比腰麻组T1(91.18±6.34)的稳定,硬膜外麻醉组的SBP在T2略低于T1,T3略高于T2但低于T0。DBP的下降的幅度腰麻组的大于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组麻醉效果等级为Ⅲ(84.00%)高于硬膜外麻醉组(16.00%),P<0.05。腰麻组与硬膜外麻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0.00% VS 10.00%),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短于腰麻组(P<0.05)。硬膜外麻醉组麻醉效果等级Ⅱ级以上的为90%。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后,可尽早恢复正常饮食,有利于营养补充和乳汁的分泌,而母乳喂养又可以促进子宫复旧。术后肌力恢复可使患者尽早活动,可防止术后肠粘连及肠胀气等并发症[6]。硬膜外麻醉不仅能够提供满足剖宫产手术需要的麻醉效果,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时间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缩短,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机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