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与“教育”幸福相遇
——南通市幼儿园家园协同教育在行动
2020-09-24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爱萍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爱萍
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原生家庭会影响人的一生。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加强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基于此,南通市更加重视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强化幼儿园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强力推进家庭教育健康优质发展,共建幸福和谐社会。
一、建立“公益型”社会支持网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受社会各界共同作用和影响的,建立“公益型”社会支持网络势在必行。
(一)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随着社区教育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援,南通市幼儿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正在逐步成型。例如,2014 年,海安市成立了社区三级教育管理组织机构,要求各社区对本地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征集志愿者,让幼儿教育活动成为社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如,海门市教育局联合妇联、关工委,在每一个乡镇的成教中心成立家长学校,再层层下放至每个村,设立村级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
南通市文明办主管的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是一家大型公益性服务机构,分别领导十个市(县)区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为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包括幼儿及家长)。此外,2010 年7 月成立的“童老师志愿者”服务团队,以“读你、懂你、呵护你”为服务宗旨,倡导“以孩子为本,塑阳光心灵”的工作理念,通过面对面咨询、QQ 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等方式,已为800 多个家庭,共2500 余人次提供免费服务,获得了家长的广泛赞誉,成为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
(二)开展社区与幼儿园协同行动
幼儿园坐落在社区之中,社区生活的氛围浸润着幼儿园,园所已成为社区的一部分,两者协同发力,对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南通市任何一所幼儿园都在与社区协同行动,各市(县)社区辅导站每周提供定点定时服务,向幼儿的家长提供沟通交流、育儿方法、家庭环境改善、阅读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中的种种难题,寻找科学适宜的家庭育儿方法。
在由启东市文明办主办,宣传部、社科联、心理咨询中心、教育局协办的特色平台“东疆好少年”中,开设了“亲子沟通营”专栏,每天发布心理健康教育类文章,每周发布开展亲子户外团体活动的通知。自2016 年11 月启动以来,该平台坚持常态化服务已近四年。服务对象是0 ~ 16 岁儿童及其家长,结合传统节日,以“爱”“敬”“诚”“善”为主题,开展高质量亲子活动。如在父亲节策划“跳舞吧,爸爸”活动,邀请专业的舞蹈志愿者编排适合爸爸和孩子一起跳的舞蹈,让孩子在与爸爸牵手、旋转、跳跃、托举等肢体接触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增进父子感情。“亲子沟通营”惠及万余家庭,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精彩活动多次被各类媒体报道。
(三)提升家长学校的服务指导能力
为普及家教知识,我市广泛成立了幼儿园家长学校,市妇联还定期开展优秀家长学校的挂牌活动。如海安市家长学校总校就是“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和省“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实验基地”。该总校成立于2009 年,是一所网络家长学校与实体家长学校有机结合的立体式、网络状的新型家长学校,覆盖了全市的30 所分校和139 所基层家长学校。此外,还建立了共300 多人的三级家长学校专、兼职管理团队,聘请了由60 多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队和家庭教育志愿团队,定期组织开展大型宣讲、免费培训、免费发放培训材料等活动,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便捷的“身边服务”。目前,海安共开通30 个服务站(点)为家长和幼儿提供图书借阅、心理咨询、视频演播、家庭教育指导等现场服务。
二、形成基于“问题研究”的工作机制——让“问题”转化为“课题”
家庭教育中问题众多且涵盖面广,其中有些是普遍性问题,如何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地进行解决呢?这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研究“问题”变成“课题”,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一旦结出高质量的研究“果实”,就将其推广出去,让同类幼儿园共享。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针对家庭中的父爱缺失现象,开设了《基于父教的家园协同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将父亲资源引进幼儿园,从尊重和保障儿童权利出发,协调家园关系。通过书籍分享、沙龙研讨、父亲参与课程活动等新颖方式,让父亲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参与教育的乐趣,从而更多地关注幼儿。海安县曲塘中心幼儿园的《农村幼儿隔代交往调适艺术研究》课题,聚焦“祖辈家长”,锁定“隔代交往”,积极探寻祖孙隔代教育艺术,部分解决了隔代教育中过分宠爱幼儿、包办代替的共性问题。
三、构建“适切性”家园共育模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家园携手中,南通市各幼儿园努力挖掘资源,寻找自身亮点,以共育模式推动百花齐放。
(一)理念引领——《指南》学习全覆盖
理解国家政策法规有助于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南通市开发区各幼儿园掀起了《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的学习热潮,还印制了《指南》折页发放给全区每一位幼儿家长,要求辖区内21 所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宣传栏、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等渠道,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指南》理念和科学育儿方法,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疫情下,各幼儿园整合优质资源,将《指南》发展目标细化到具体课程之中,《空中课堂》生动活泼,一方面抚慰了家长的焦虑情绪,一方面又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参与管理 ——“家委会”主动作为
家委会作为沟通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纽带和桥梁,在家园共育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中,家长们积极投身活动,由客体变为主体,由被动转为主动,培养了家长教育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幼儿园民主管理的质量。
如皋市东皋幼儿园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根据家长的特长组建了三大社团:安全顾问团、健康顾问团、爸爸妈妈故事团,家长全方位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海门区各幼儿园家委会组建志愿者团队,宣传家庭教育新思想,各年龄段的家委会定期展开调查,就相关教育问题和育儿困惑举办沙龙研讨和小型辩论会,交流育儿心得。通州区实验幼儿园成立“家长护学岗”,为幼儿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三)融入课堂——家长助教常态化
近几年,家长进入教室做“助教”已经成为幼儿心中最美的期待。家长们主动将自己的职业优势化作教育资源,不同职业的家长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幼儿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如医生讲防疫知识,交警讲解交通守则,足球教练陪练小球员,面点师教幼儿制作蛋糕面点,茶艺师解读并模拟功夫茶等。在课堂上,家长就是教师,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家长们在一次次亲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幼儿教师的酸甜苦辣,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共情,发挥了家园教育共同体的合力作用。
(四)参与设计——课程建设共参与
家长除了在课堂上当老师,还是幼儿园课程构建、过程实施及成效评价的参与者与合伙人。课程审议中,家长代表将家长们的建议、想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与教师们一起商讨课程方案;课程建构中,家长除了提供资源,还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及时记录与反思;课程评价时,家长总结幼儿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及自身在课程参与中的收获,发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家长的深度参与让班本课程更加丰满、更接地气,也更能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
四、启动“个别化”关爱帮扶项目
(一)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
海安市各幼儿园与社区联动,设立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小组,调查、统计各社区的留守儿童现状,联合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计划,开展点对点帮扶活动:在园内以爱心、耐心、细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园外为留守儿童定制适宜的联谊活动,通过QQ、微信等交流工具为外出务工家长和留守儿童之间搭建情感沟通的平台,让幼儿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亲人的关怀。
(二)妇女儿童公益创投项目
如东县和海安市各幼儿园与妇联密切配合,纷纷开展妇女儿童公益创投项目,给予困境儿童特别的关爱。如海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密切关注家庭教育的平衡建设,针对“特殊困境的儿童群体”展开家庭教育情况相关调研,建立《家庭监护缺失儿童特别档案》。通过“结对手拉手”活动,成立幸福家庭与监护缺失儿童家庭牵手联盟,给予困境儿童亲情的关怀与温暖的陪伴,为共建幸福和谐之家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困境儿童志愿者服务队
南通市上百家幼儿园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以服务困境儿童为目的,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活动:为生病儿童筹集善款,给孤儿带去家庭的温暖,组织困境儿童参加社区活动等。志愿者们还针对不同的家庭,开展一对一的家庭工作指导服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四)残疾儿童上门“送康教”
为了实现“不让一个残疾儿童的学习康复落下”的目的,南通市通过“送康教”等多种渠道,对在册的0 ~ 14 岁有康复价值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服务。在这方面,海门区已经实现残疾儿童康教服务全覆盖,在江苏省成为典型。
(五)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进行中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让每颗星星都能闪闪发光,南通市启动了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计划,截至2020 年底,将建成中小学幼儿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00 个,实现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初中、小学、幼儿园资源中心),目前已培训融合教育资源教师1000 人。家长教育培训及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得益于南通大地这片沃土的滋润,得益于南通幼教人孜孜不懈的追求,如今“家庭”与“教育”已经在南通幸福相遇,未来也必将向着更加和谐优质的道路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