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用能力与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09-23金雯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4期
关键词:相关性

金雯雯

【摘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情感层面即跨文化敏感度的角度来研究英语语用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学习者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的理论。

【关键词】英语语用能力;跨文化敏感度;相关性

Thomas认为语用能力是指有效地运用语言知识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理解特定场景中话语的能力。Leech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他认为语用能力的缺失会导致语用失误,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相关性的结果和发现对于大学外语教学有很大的意义,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如何提高语用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情感过滤相对较低的语言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焦虑,增强其自信,从而使其提高交际愉悦感和交际参与度,进而发展语用能力。

一、研究背景

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英语教学下,学生们往往把精力放在狠抓语言知识上,忽视了语言知识运用的具体语境,导致“哑巴英语”“语用失误”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语用能力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相继从语用能力的习得和语用能力的教学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较少学者从学习者个人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方面来探讨语用能力的发展。Oxford指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是影响语言学习成功或失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Arnold也指出情感因素作为非智力因素,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Staiosta&Chen认为跨文化敏感度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它侧重于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真实语境中的情感状态。所以作者试图从学习者的情感层面即跨文化敏感度的角度,来探讨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问题。

三、理论框架

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重要的成果。它包括5个假设:习得与学习假设、自然习得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其中,情感过滤假设主要研究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克拉申认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动机、态度、自信、焦虑等会影响语言的输入和吸收。较高动机和较低焦虑的学习者会比较低动机和较高焦虑的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吸纳。语用能力的习得也属于二语习得,所以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笔者大胆地假设跨文化敏感度,作为新提出的一个情感因素,也会影响语用能力的习得。

四、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探索以下两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如何?(2)跨文化敏感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英语语用能力?

2.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从某大学随机选取的107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他们中多数都学了10年左右的英语。

3.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语用能力测试问卷,跨文化敏感量表和SPSS 17.0。

4.研究步骤

发放语用能力调查问卷的同时告知学生此次的测试将会和他们的期末成绩挂钩,以免有些学生不认真对待。学生被要求在15-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测试,如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查阅字典。不同于语用能力调查问卷,在发放跨文了探救感量表之前,学生们被告知此次问卷只供调查研究,不与他们的期末成绩挂钩,如此学生便能根据实际情况如实作答。时间规定20分钟。收集好两份调查问卷后,再把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五、研究结果和讨论

1.高中生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分析

如表5.1所示,在这次的语用能力测试中,最高分50,最低分90,平均分70.9831,标准差7.87399。数据表明,学生的语用能力差别较大。从整体来看,语用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同樣地,由表2可知在跨文化敏感度测试中,最高分为107(总分120),最低分71,平均分87.5981,标准差6.64442。根据周杏英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分类标准,80-100分属于中等水平。而学生平均得分87.5981,说明他们的跨文化敏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中的较低位置。同时,相比较表1的标准差7.87399,表2的标准差相对来讲较小,这表明了学生在跨文化能力测试方面的表现差异相对较小。

具体来看,跨文化敏感度由五个层面组成,即交际参与度(7个问题);尊重文化差异(6个问题);交际信心(5个问题);交际愉悦感(3个问题)和交际专注度(3个问题)(由于每个层面的题数不一样,因此选用了每个层面的平均值进行分析)。根据表2,学生在尊重文化差异方面的得分值最高(4.2072),而在交际信心层面得分最低(2.9832)。独立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显著性为0.000<0.05,这说明学生在尊重文化差异和交际信心层面的差异显著。

笔者认为,尊重文化差异反映了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意愿,分值越高,意愿越强烈。随着大学英语教材的深化改革以及国外电影音乐等的不断熏陶,学生们较以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因此,在这样一个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们对文化差异也更具有包容性。然而,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战经验,在真正交际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自信心不足而怯场,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备注:IS:跨文了匕救感度E1:交际参与度

R:尊重文化差异 C:交际信b

E2:交际愉悦感 A:交际专注度

2.语用能力和跨文了崔救感度的相关分析

(1)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分析

皮尔逊相关表明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1到-1之间。如果相关系数是1,则说明这两个变量完全正相关;如果相关系数为-1,说明这两个变量完全负相关。若相关系数为。,表明两变量零相关。相关系数在0.05,0.01或0.001水平具有显著性。由表3可知,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性为0.659,显著性水平是0.000(<0.01)。这表明语用能力在显著性为0.01的水平上与跨文化敏感度中度正相关。换言之,跨文化敏感度越高,语用能力越强。

语用能力的习得是行为、认知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任一因素的忽视都会阻碍语用能力的发展。而作为造成学习者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的情感因素,比起认知和行为因素,往往被忽略。然而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Oxford也指出,学习者的情感层面可能是决定语言学习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进一步解释了此结论。Krashen认为,情感过滤就像心理上的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可以控制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以及决定了输入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吸收。因此,跨文化敏感度越高,情感过滤就越低,也就意味着学习者能够获得更多的输入,也越容易习得语用能力。

(2)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各部分的相关分析

表3表明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层面都与语用能力密切相关,其中交际参与度与语用能力的相关性最高(0.56),说明交际参与度越高,语用能力越强。其次是尊重文化差异和语用能力的相关性,为0.423。也就是说,越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语用能力就越强。当一个人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动机越强,以及对文化差异表现出越积极的态度时,那么他就会抓住一切机会参与跨文化交际。因此,也会比其他人更加了解跨文化交际中所需要了解的社会或文化准则,那么,他的语用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升。

(3)跨文化敏感度各部分之间的相关分析

在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层面中,交际参与度和跨文丫匕孜感的相关性最高(0.788),其次分别是交际愉悦感(0.657)、交际自信心(0.630)、尊重文化差异(0.569)和交际专注度(0.509)。

跨文化敏感度指的是一个人理解、欣赏和接受文化差异的情感驱动。如果一个人交际参与度高,那就意味着他乐意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也表明他对文化差异持有积极的态度,否则也不会有意愿进行跨文化交流。同时也表明了他的跨文化敏感度高。因此,交际参与度越高,跨文化敏感度也越高。

备注:★★相关在0.01水平上(双尾)具有显著性

★相关在0.05水平上(双尾)具有显著性

六、结论

1.教学启示

第一,总体来说,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偏低,因此,今后的英语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

第二,由于語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正相关,外语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方面人手,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跨文化敏感度下的交际参与度与语用能力的相关最高,因此,外语教师可以设法激发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动机和意愿。现在大部分学生学英语是为了应试,也就是Gardner定义的工具型动机。然而,Gardner等认为融入型动机更有利于二语习得,或者说更有利于语用能力的习得。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有趣的关于文化差异的小知识,使学生能真正地欣赏不同的文化,做至慎正地融入不同的文化。

第三,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信心与跨文化敏感度更相关。因此建议外语教师可重点关注这三个层面,以达到提高跨文化敏感度的目的。

第四,从跨文化敏感度层面的表现来讲,学生在尊重文化差异方面表现最好,而在交际信心方面表现最差。因此,外语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启示:继续发挥学生在尊重文化差异方面的优势,同时提高学生的交际信心。比如创建轻松的交流环境,多给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即使后进生也能从每次的任务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心。小组合作能使每个小组成员参与其中,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然,也不能忽视跨文化敏感度其他的层面,如交际参与度,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这些方面也得给予足够的重视。

2.局限性

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小,不能充分反映出我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其次,由这么小的样本推断出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相关性也较草率。再者,语用能力的测试卷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的情况。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最好能够在实际交际中检测学生的语用能力。尽管此研究存在众多不足之处,作者仍希望借着这篇研究推动更多关于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周杏英.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7:62-66.

[4]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82-84.

[5]戴炜栋,陈莉萍影响二语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5.

[6]甘文平.中国大学师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兼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修订版[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73-76.

猜你喜欢

相关性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的相关性
医学教育中基于蛋白质驱动的miRNA与疾病相关性研究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