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教材,展现儿童诗的魅力

2020-09-23柯剑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4期
关键词:儿童诗雷锋诗歌

柯剑明

课程改革后,儿童诗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占比明显增加,特别是在低年级教材中占了很多的篇幅。儿童诗对于洗润学生们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影响深远。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着眼教材,在教学中展现儿童诗的魅力呢?

一、发展语言,增强语感

对刚人学的儿童来说,他们识字量还很少,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书面语的,他们更容易接受篇幅短小的文章。而儿童诗句式简短、意境优美,用词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注重合口押韵,节奏明快,可诵可唱,容易上口,语调亲切、幽默、诙谐,适合歌唱游戏,有娱乐、玩耍功能。语文教师要合理运用儿童诗所具有的以上特点,着重提高儿童听音和发音水平。如,在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zh ch sh r》时,为了区分平舌音si和翘舌音shi、shi时,就可用儿歌《四和十》来加以训练。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拼读课文中的绕口令,然后同桌互相拼读或者组成小组轮读,最后指名学生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既快又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拼读热情,提高儿童听音发音水平。

同时,在诗歌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准字音,读通顺,更需要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才开始学习正规的语言文字。因此,一定要培养好学生的语感。教师的指导如果不到位,就会影响学生对诗歌内容本身的理解,无法深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教师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示范读,边读边突出诗歌中的音乐性,引导学生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文中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教师可以用PPT出示诗歌进行教学: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教学过程中:1.划出儿化词,用“—”表示,指导学生如何读出儿化音;2.划出轻声词,用黑体表示,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轻声;3.根据内容划分节拍,用“/”间隔,读出舒缓顿挫的感觉;4.朗读的重音用“.”表示。经此处理之后,强弱区分的音调配上舒缓顿挫的频率,使學生们听着听着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不知不觉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二、透文感图,激情诵读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儿童诗的选材往往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明艳的色彩、具体的动作、丰富的语言来渲染。在教学中,我们要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画面的美,大胆去想象诗歌呈现出来的意象,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审美体验。在教学《彩色的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色彩斑斓的梦境:“在葱葱郁郁的森林里,雪松手拉手,请小鸟留下歌声”,“拉”和“请”两个动作恰当呈现了雪松和小鸟之间的团结友爱;“小屋的烟囱上,结出一个苹果般的又大又红的太阳”,此想象新奇独特,富有童心童趣。苹果般的太阳,还能结在小屋的烟囱上,这是儿童的话语,是儿童的思维,是儿童的联想。“雪松、小鸟、小屋、太阳”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这是诗,也是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将诗歌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既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又锻炼儿童的思维。

此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到:“诵读诗文,务必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品味作品的画面内容和丰富情感。”可见,儿童诗教学应以朗读、诵读为主线。教师应加强朗读、诵读方法的引导,帮学生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如,二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这首儿童诗,三节诗歌运用了反复的写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至三小节,同时通过思考问题:“我”有哪些愿望?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小朋友的心愿。教师先请学生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诗中小朋友的心情,再指导朗读第一节的第二和第三行诗。通过教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着:“快回家睡觉!”学生接读:“哎呀,我还想多玩一会儿呢!”大人的语气焦急、提醒、催促,学生们的口吻遗憾中带着不甘心。在学生读完并体会心情的基础上加以提问:“小朋友不高兴了吗?他又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乐观地面对,接着进行激情的诵读,在诵读中了解人物心中愿望,受人物已、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诗歌蕴含的意境和童真童趣。

三、文化传承,涵养品格

中国的诗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浩瀚海洋上那顶熠熠生辉的皇冠,儿童诗则是皇冠上那颗闪亮的明珠。统编版儿童诗的教学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诗歌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自然渗透意境,培养学生的品格。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温暖的春风”去畏醚戈雷锋的足迹,感知平凡世界中蕴含的伟大,学习为人民、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脚印”这些词让学生感受环境恶劣,引导学生拓展想象雷锋在泥泞的路上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行走的艰难;再通过“背、踏、洒”一连串的动词,感受雷锋叔叔背大娘的吃力感,从而受到雷锋叔叔关爱他人的感染;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潜移默化渗透雷锋精神,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人人都应学雷锋、做雷锋,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

四、模仿创作,激发潜能

学生们在品读、欣赏了一定数量的儿童诗之后,渐渐会觉得诗歌其实挺有意思。“我也要作诗”“我也能作诗”的念想会在他们的心中涌动。这时,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们大胆地将自己的诗兴表现出来,进而引导他们开始模仿写诗。对于低年级儿童模仿创作时,不必讲究过多的技巧,关键是保持原有结构,进行词语的更换。如,一年级上册《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显浅,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在学习完诗歌后,可以对一些重点诗句进行点拨:如播放植物生长视频,再现直观清境,促使学生对语言细腻地感悟;播放音频,让学生自由想象,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随即,还可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说说“蓝天还是谁的家?树林还是谁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谁的家?”另外还可出示沙漠、海底、草原、夜空等让学生尽情想象他们分别是谁的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换换,完成填空:____是___的家。并以《家》为题进行仿写创作。这不仅巧妙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加深了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能,快速地引导学生进入儿童诗的创作之门。

总而言之,实施儿童诗教学是学生发展语言、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儿童诗教学的重要性,多维度展现儿童诗的魅力,使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有效促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儿童诗雷锋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教案《创作儿童诗》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诗歌过年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