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及对策
2020-09-23曹云
曹云
【摘 要】 本文从童话的概念着手,分析小学语文中童话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通过多媒体等技术,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开展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刻理解童话的含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角色扮演
童话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出发的,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故事或语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开展童话教学,重视童话带来的作用,通过童话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感受童话的童真。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
童话里充满着奇思妙想,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童话世界中的人物往往无所不能。因此,相比其他類型的文章,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童话教学不仅学生喜欢,也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但从目前语文童话教学的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学目的过于注重知识化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概述故事内容或让学生自己去读,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重点词语和知识的讲解中。在小学语文童话的教学中,童话中的奇幻、意境等根本无法进入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段落思想和语文中生词知识的传授,使得语文童话教学与作者写童话的目的背道而驰。
2.课堂教学中学生缺少参与和体验
在教学思想中,很多学校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这一现象在语文童话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唱独角戏,自导自演,整节课下来,学生说的话寥寥无几,体验感几乎为零。缺少必要的参与,学生就无法深刻体会到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更不要说理解故事背后深刻的含义。这样一来,童话故事的教学就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课本中的童话就不是孩子们的童话了。
3.固定教学地点的限制无法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
受现实条件限制,孩子们很难接触到大自然,而很多童话故事的背景都是在大自然中发生的,这样的教学环境很难引导学生去感悟和思考。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从未在空间上做过尝试。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
1.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开展童话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活动。让小组中的人分角色朗读,再进行小组PK,教师根据小组的表现情况给予评价,包括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速、情感、小组配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小组自行查找生词,并标出拼音,最后教师点评不同小组的朗读情况,评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通过朗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把静态的课堂变成动态
课本中的童话很多都有相应的动画片,由于学生的年龄还很小,相比课本来说,动画片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时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把课堂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用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一块奶酪》时,教师就可以播放动画片,学生通过动画片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蚂蚁队长和其他小蚂蚁偷吃奶酪的心理以及最后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的高贵品质。如果只是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能无法形象地理解蚂蚁队长想吃奶酪的纠结。还有在学习《坐井观天》时,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学生能从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中感受到青蛙的眼界狭窄,从而理解到看问题一定要看得全面,不能用狭隘的眼光看世界。这对于学生人生观的培养也有好处。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开始前收集相关教学资源,播放教学视频,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3.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深刻理解人物情感
童话中的人物众多,分析人物情感对于理解故事情节和进行教学十分重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表演,明确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该童话故事的印象。具体来说,在进行童话故事的角色扮演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分析童话内容,然后以小组形式确定每个学生所要扮演的角色,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准备表演用的道具和台词,尽量鼓励学生脱稿,在课堂教学中表演,其他小组作为观众。依次表演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并进行总结,再进行段落的讲解以消除学生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不会叫的狗》时,教师先分析故事内容,再分配角色,在排练过程中,允许学生改动台词,在小组表演完成后,评出最好的小组,进行嘉奖,带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感受,通过故事情节的推动,明确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著称,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来自于生活,同时反映着生活,对儿童进行着思想上的教育。教师在开展语文童话教学时,要真正把童话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纯真的品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生活、对学习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闰春梅.童话精神与儿童审美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2]李娟.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