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视阈下民办高校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现状

2020-09-23陈会伟

记者摇篮 2020年9期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新媒体

陈会伟

【摘 要】民办高校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现阶段我国新媒体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   民办高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中,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教育水平,增强思政教育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指教育者将教育计划、内容、目的隐藏在大学生周围的物质精神及环境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不同,隐性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触发条件,不能直接教导学生,只有当学生触及到隐藏的环境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而使其获得相关的思想教育。隐性思政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教育的隐蔽性,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不如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便利,但同时,这也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优势之一,能够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育。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得到不断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得到了优化和升级,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情况下,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思想高度。

二、有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

1.研究对象。本文采用了随机抽样调查法,对广州、上海、天津、深圳4个城市的15所民办高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了网络问卷的方式,参与者达到3200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本次调研中,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二年级开设,一二年级学生的比重达到总人数的96.4%。

2.调查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民办高校积极运用多种新媒体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均有一定影响。

①新媒体工具的多样化运用会导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从调研中能够发现,我国民办高校积极地运用了多种新媒体工具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测,民办高校在普遍有意识地推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调查的学生中,67.23%接触过新媒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占比重较高。在“新媒体隐性思政教育方式”调研中,认为自己接触过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的学生达到43.17%,接触过微信群和QQ群思政教育的占比达到27.13%,接触过网络论坛思政教育的占比15.13%,其余为网页或微博等。通过调查能够发现,我国民办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得到了有效应用。

②新媒体在民办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从调查結果来看,我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新媒体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差别,且接受程度良好。各大高校在学生接受的前提下,使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了新媒体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对教育的接受程度。在“新媒体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调查中,82.16%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对自己的观念有影响,其中46.75%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了自己的政治敏锐度和判断能力,37.16%的学生认为能够培养效率观念以及学习能力,43.17%的学生认为网络环境更容易滋生不良情绪,45.12%的学生认为网络能够培养前卫的意识,有助于创新思维。

三、结论和分析

1.民办高校使用新媒体趋向于多元化和全面化。从调研结果看,民办高校已普遍使用多媒体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并呈现出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趋势。相对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对于新媒体事物的接受度更高,更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因此我国民办高校新媒体使用率更高,但由于新媒体出现的时间较短,在对学生引导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互联网上精华和糟粕并存,对学生“三观”的建立有一定影响,尽管高校学生已经具有了基本判断意识,但这个阶段的学生人生经历并不丰富,价值观不是特别稳定,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高度受年龄和阅历限制,在情绪控制、自我调节能力上还稍显不足。我国大学生运用新媒体工具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前,必须由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尽管我国的新媒体发展速度十分快,且运用十分广泛,但在此次调查中,仍然只有36.18%的学生表示曾在网络上进行过学习,比重较低,其余学生则表示更看重互联网技术的娱乐性。

2.新媒体工具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容易实现。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更加容易接触社会上的各种事件,因此,更加容易受到隐性思想政治的教导。但一部分高校对新媒体工具的利用不灵活,导致学生对宣传和教导的内容认同度比较低,达不到思政教育想要的效果。调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学生认为学校在利用新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说教色彩较为严重,教师不能做到和学生平等交流。

3.在新媒体工具的运用中,促进隐性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高校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外,还要构建出一定的人文环境来帮助学生塑造性格。在新媒体时代,教师不能忘记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核心,需将新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帮助塑造学生“三观”,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因此,需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的衔接,强化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记忆,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认同感,促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志鹏,耿雪莲.新媒视阈下民办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88-90;

[2]徐卫民.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2):179-180;

[3]赵建超.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路径探讨[D].华东交通大学,2016.

【研究课题】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8KB163)、2019年度智能制造学院党建创新研究课题(2019djkt08)。

猜你喜欢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民办高校新媒体
浅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