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独立学院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20-09-23冯丽娜

英语教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语种英语专业校企

冯丽娜

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对语言人才的要求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国内顶尖高校也顺应新的国内国际形势,积极探索高端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初见成效。那么,处于相对低端的独立学院如何在这股大潮中自处并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要探讨的话题,即独立学院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和生源情况,制订适合本校、本院的英语专业发展的长、短期规划,把培养有特色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作为教学新目标。

一、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背景

(一)通用式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英语教学理论认为,只要习得英语基础知识,就可以从事任何和英语相关的行业。但是,传统的英语教学理论忽略了一个事实,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同样的语法结构在不同学科里的使用频率也有差异。根据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建筑英语、法律英语及商务英语所用的词汇和句法各有特色。因此,英语学习如果不结合特定领域是很难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

但是,在此理论指导下,自1978年以来,所有高校英语开设的专业几乎一样,开设课程几乎雷同,培养的英语人才也大同小异。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英语只是高校一门课程,而无其他实用目的,但面对全球化已经势在必行的今天,英语俨然不再仅仅是用于简单的日常交流,或了解西方文化的一种途径,已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显然,曾经的通用式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

(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从根本上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何其莘 2001)在这个观点影响下,我国英语教育开始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索。高校的英语专业设置,不仅需要与基础研究相关的“长线专业”,还需要“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性专业或短线专业”(胡开宝 2010)。在“一带一路”和“双一流”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要矛盾在于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相互脱节(蔡基刚 2018)。

换言之,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同样,独立院校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目前,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遍就业质量较差,就业率偏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英语人才市场饱和,而是独立院校培养的英语人才和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独立院校要想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创新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其就业率才能得到提升。

因此,如何提高英语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多元人才需求就成为当前独立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独立院校生源、师资、专业设置现状

(一)学生整体生源差

独立院校学生大部分属于本科第三批录取,文化基础、学习能力整体与一本、二本院校差距较大,仅有少部分学生是由于高考失利或填报志愿失误未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且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好。而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意识淡薄。

(二)教师专业单一

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师大部分是直接来自“象牙塔”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跨专业的教师基本没有,有社会实践经验的教师更寥寥无几。因此,讲授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时,教师基本只会“照本宣科”,学生听完“一头雾水”,满脸疑惑,且教学重点基本集中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专业词汇教学的补充上。虽然某些学校也尝试从外聘用英语较好、具有实战经验的人才不定期授课,但由于这些外聘人员缺乏英语教学经验,不会也没有能力归纳相关学科各种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语篇结构。他们或许非常熟悉相关专业的英语,但缺乏英语教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因此,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三)专业设置同质化

首先,独立院校学生基础较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完全照搬学生水平、教师水平远远高于本校的其他公办院校,导致培养的学生在同专业学生中缺乏竞争力。

其次,目前大多数独立院校培养的英语专业学生仅具备日常语言交流能力,缺乏具体领域的专业背景知识,从而导致所学和所用处于脱节状态。作为以英语专业为主的独立院校之一,重庆南方翻译学院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将英语和具体的专业相结合,如建筑英语、国际商务英语、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等。但由于在课程设置上仍以英语基础课为主,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相对较少,培养的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就业率并没有明显提升。

三、独立院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由此可见,高校英语人才模式培养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随着社会的转变而变化,从传统的人才培养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些学者已在这一论题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具有拓荒意义。但是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尤其是独立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还可进一步探讨。

因此,基于独立院校的具体特点及生源情况,提出以下改革途径,以供参考。

(一)英语+专业

我们不仅仅需要一批“能熟练使用外语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大批能使用外语的不同专业的人才”(束定芳 2013)。《普通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外语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还要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以适应我国对外交流与社会发展(教育部2018)。

换言之,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还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这里注意区分专业英语和“英语+专业”的不同。专业英语不同于专门用途英语(蔡基刚 2018),“英语+专业”也就是蔡基刚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主要区别见下表:

专业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区别

根据蔡基刚的观点,专业英语适合那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的顶尖大学开设,而专门用途英语则更适合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独立院校。因此,独立院校在培养英语人才时,应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开创适合本校,并有特色的“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同时,培养目标要明确。在课程设置上,应尽量减少与专业无关的理论性课程,如语言学、翻译理论等,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性课程及专业实践性课程,而不仅仅是简单了解及扩大一些相关专业词汇,更应全方位地提高相关领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也需要针对性地引入及培养一批相关专业的英语教师,形成“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

(二)英语+小语种

单一的非英语语种或单一的英语人才很难满足当今国家对外发展的需求。有条件的独立院校可采用“英语+小语种”的模式,让英语专业学生在精修英语的前提下,辅修另外一门小语种,同时用两种语言与非英语国家人员交流,达成互补,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同时开设了日语、韩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朝鲜语等近十种非英语语种,“英语+小语种”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全可行。

同时,复合型人才的非英语语种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外语环境选择,特别是与边境相邻地区,如与缅甸、老挝、越南等接壤的西南边境,紧邻俄罗斯、日本、朝鲜和韩国的东北地区,这些地方的高校可开设相应的语种专业。结合各自的区域环境特色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可以充分发挥当地的环境优势,为人才培养提供得天独厚的外语实践环境。

诚然,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当然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常用的交际语言。但是,要真正融入当地文化,做到通心,还需要掌握当地语言。

(三)英语+实践

独立院校英语专业人才要真正学以致用,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大部分独立院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并没有培养出真正对口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校企合作应充分结合独立院校的特点和企业的资源优势。首先,独立院校应鼓励教师深入用人单位,参与公司管理,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英语专业人才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次,可以直接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管理人员来学校固定授课,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经验。最后,学校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让英语专业学生课下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将课堂直接移到合作的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课本知识的转化。总之,校企合作可以有多种模式,但必须以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指导,充分参考企业的培养意见,真正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英语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可实现优势互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同时企业得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各自利益不同,却可共同发展。独立院校英语专业要在当前风卷云涌的大潮中获得新发展,实现英语专业人才的高品质、高水平、高能力,就要适时改变形式单一、模式陈旧的培养模式,制订既符合学校培养需求又适合企业高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要想长远发展,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同时,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目前,很多独立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未能达到培养目标,这说明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存在定位偏差、教育质量低等问题,必须改革,否则将陷入生存危机。

猜你喜欢

语种英语专业校企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