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展示与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研究
——以师范类和艺术类学生对比为例

2020-09-23郝嘉亮

英语教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师范类艺术类问卷

郝嘉亮

引言

近年来,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在课堂教学前10—15分钟内,由学生向班里的同学以演讲、诗朗诵、配音、辩论或短剧表演等形式展示准备好的一个话题。这种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是正式教学活动前的“热身活动”。针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点评,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一个完整的课堂展示通常包括表演者的表演和听众与表演者的问答(Q&A)环节,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由于教学环境、学生认知和英语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课堂展示一段时间后,英语语言能力反馈不同。整体而言,课堂展示促进了多数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基于师范类和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展示的效果调研数据,分析和探讨课堂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大学英语课堂展示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堂展示以建构主义教学观和输入—输出理论为指导,是课内信息交流和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符合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魏媛媛、郑松 2011)。英国学者威廉姆斯(Williams)和伯登(Burden)于1997年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中心,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发现者、中介者和组织者,应充分利用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他们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推理、分析和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和解决问题(肖自明、马雅菊 2015)。建构主义重视“动态评估”,提倡通过同伴评价来评估该个体通过帮助或指导后的学习效果,预测学习者的学习发展空间(鲁修红、段茜惠 2016)。课堂展示促使学生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从学生个体出发,把其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使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和加拿大教授斯旺(Swain)的语言输出理论表明,成功的外语习得者不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还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输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语言问题或困难,验证自己的表达是否恰当,以及认识到语言形式、语言规则和想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深层关系。因此,语言输出才是二语习得的关键(黄静茹 2016)。基于克拉申和斯旺的输入—输出理论,文秋芳于2014年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强调,输入促成输出的完成,输入的目的是产出任务。输出和输入的结合是为了融通“学”与“用”两个环节(鲁修红、段茜惠 2016)。课堂展示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英语“学”与“用”的对接平台,能有效体现其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课堂展示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和输入—输出理论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语言输出为主要形式且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让学生体会主动学习的益处,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形成客观的认识,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融“学”与“用”为一体。

二、大学英语课堂展示的研究过程

(一)研究问题

1.非英语专业师范类和艺术类学生对课堂展示的态度、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有区别吗?

2.课堂展示对非英语专业师范类和艺术类学生的影响有区别吗?

(二)研究对象

本实验的被试选自某二类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师范类(94名)和艺术类(66名)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实践课堂展示的时间为三个学期。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学生类型有效答卷数量 男 女 平均高考英语成绩 英语教材师范类 8 4 4 8 0 1 0 2 《新视野大学英语》艺术类 5 8 2 7 3 1 4 6 《2 1世纪大学英语》

(三)数据收集

本次研究采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

1.课堂观察

自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开展了为期三个学期的课堂展示活动,每周4课时,每次1名学生进行约10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与教材单元话题相似,如 Hero,Success,Part-time Job,Friendship,Travel,WarandPeace,LifeStory 等。教师从内容、展示方式、表达流利程度和发音、时间长度和问答四个维度评分,对每个学生做详细的记录。每学期即将结束时,四人一组进行小组课堂展示,时间约15分钟,内容为自选话题,评分为五个维度,除了上面提到的四个外,增加了“小组配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做详细的记录。每次课堂展示后,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口头同伴互评,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2.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由基本信息和20道小题组成,其中1—19题为必填单选题,第20题为选填填空题。问卷单选题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计分,每组有“非常同意”“同意”“不清楚”“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选项,分别记为 5、4、3、2、1 分。被调查者对每道题的态度根据每道题的平均分可以得出。问卷的问题参考了Junko Otoshi和Neil Heffernen(2008)(翟文凤 2017)设计的调查问卷,但根据被调研的对象做了适当的修改,使之符合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汇总与分析

(一)课堂观察方面

经过三个学期实践和详细的记录发现,被试在课堂展示中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

演讲内容和PPT课件中的语言表述有明显语法错误。90%以上的艺术类学生和50%左右的师范类学生所展示的内容源于中文,再自行翻译或机译成英文,“中式英语”现象严重,语法错误多,有些英语表述令人哭笑不得。例如:Know is know noknow is noknow(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The country has broken mountains and rivers,and the city has deep vegetation in spring(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2.展示方式

大部分学生的PPT课件画面清楚、排版合理、内容有重点,但约有10%的学生制作的PPT课件字体太小,背景与字体色差小,对比度不强,画面不清晰。35%的艺术类学生和21%的师范类学生在展示中缺少与听众的眼神交流,从始至终面对屏幕,个别展示者低头自言自语,忽视听众的存在。

3.流利度与发音

9%的艺术类学生和14%的师范类学生能够做到演讲流利且发音较为标准。但是,几乎所有学生都依赖演讲稿,多数学生发音不准确(轻、重音不分,语音、语调错误严重),致使听众无法会意。

4.时间长度与问答

10%左右的学生在播放幻灯片或视频时因操作不熟练造成超时。91%艺术类学生和39%师范类学生的问答环节无法用英语交流,或没有听懂,或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观点,或懒于回答。

5.小组配合

因为自选体裁和内容,艺术类学生和师范类学生的小组展示比较理想,组内成员表现活泼,配合默契,表述基本清晰,但仍有个别学生在组内承担的展示任务太少。

(二)问卷调查方面

本学期结束后,抽取94名师范类和66名艺术类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份。问卷的问题涉及学生对课堂展示的态度、积极性、内容、方式和方法,课堂展示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影响学生实践课堂展示的因素等。问卷结果采用李克特量表计算每道题的平均数进行分析。在20道小题中,4道小题的结果略有差异(见下图);其余题目,所有被调研学生的评分几乎一致。

(李克特量表平均值为3,<3,越小表示越不同意;>3,越大表示越同意)

问卷结果显示,艺术类学生对同伴的英语课堂展示更倾向于无法给出评价,对课堂展示的自我要求倾向于更低——英语没必要流利且不介意语法错误;喜欢多种形式展开课堂展示,如辩论、配音、表演短剧等。

对课堂展示的态度方面,师范类和艺术类学生基本一致,多数学生认为完成课堂展示“不是为了应付任务/作业,是对这项活动有一定的热情、兴趣和积极性”。影响课堂展示的主要因素是“口语不够好,自信心差,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或表演”。课堂展示能“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锻炼英语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强化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在展示形式方面,多数学生偏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于评价形式,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聆听教师的客观评语而不是同伴的评语。教师公正的评价比同伴的评语对学生个体的课堂展示更具正向的强化和引导作用。

综上所述,非英语专业师范类和艺术类学生对课堂展示的态度、需求、反馈意见及存在的问题基本一致;课堂展示对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反思与启示

调研数据显示,经过开展课堂展示活动,学生的英语公共演讲(public speaking)能力普遍较之前有所提高,课堂互动性增强,参与度较高,相应知识储备得到了一定的补充和提升。课外,大部分学生主动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查阅和筛选资料,制作课件,编排短剧。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与“用”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语言综合能力。同伴之间的互评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整体课堂的互动性,督促他们置身于学习氛围之中,使课堂更加紧凑和团结。

由于课堂展示的话题与教材内容相似,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拓宽知识面,积累词汇量,教学目标和任务更易达到满意效果。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针对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解决。首先,根据不同专业和类型的学生制订相应的课堂展示的安排和计划。班长和学委应根据各自班级学生的要求和偏好,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课堂展示,采取自愿选择展示方式,以多样化形式实施课堂展示,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他们对课堂展示的兴趣和积极性,留给他们自主选择话题的空间,引导其期待作课堂展示、乐于听课堂展示并积极地点评。其次,教师应认真点评和指导学生的课堂展示,对同伴之间的互评应客观地予以肯定,不能敷衍了事。多数学生相信教师,期待听取他们的建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再次,教师应因势引导,耐心对待课堂展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表达错误、语法错误、排版不规范、身势语不当等。同时,学生在准备展示时,应意识到展示内容的正确性、可取性、趣味性、严肃性等因素,杜绝自由翻译或机器翻译,增强对英文原版内容的灵敏度。

总之,希望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实施课堂展示活动,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流利度,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英语演讲或表演能力,逐步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中心,变被动学习者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有效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师范类艺术类问卷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问卷网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问卷大调查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