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策略

2020-09-22宋卫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粤港澳大湾区

摘要:创新生态系统是推进粤港澳地区深度合作,创设首屈一指创新经济湾区的关键所在。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开放性的环境、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高聚集的创新主体,可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持续优化提供现实基础。本文立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简要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中粤港澳地区拥有的现实基础,探究目前限制湾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持续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构建

中图分类号:F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9-0108-02

作为国际竞争中所在国获取竞争优势所依据的主要阵地,湾区不仅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地位,亦是技术变革、创新过程中的领头羊。据相关权威统计表明,湾区中集聚着大量的专利、创新企业、500强企业以及重要发展战略资源。目前我国首个经国家层面认定的湾区即为粤港澳大湾区,以“9+2”的形成聚集而成,具体囊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州、佛山、深圳等9座城市。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可以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创新经济湾区打造的同时,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与深入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国竞争力、影响力的提升提供支撑。

一、创新生态系统的概论

2004年,PCAST首次提出“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是指在不同占位前提下,存在相关联系的生态位企业,基于对创新资源的整合,促使企业共同构建开放创新网路,并达到价值共同创造的目的。

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现实基础

1.经济规模庞大,经济基础雄厚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同世界三大湾区相比较,体现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庞大的态势,所以在创新活动开展期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截止到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赶超旧金山与东京湾区,其总量高达1.34万亿美元。立足于我国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已然成为发展前景最为可期的经济板块。以不到全国5%的人口、1%的面积,吸引了数额庞大的外商投资,我国生产总值中接近1/10的经济值由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也正因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故可为创新产品提供更为开阔、广阔的市场空间。

2.创新主体聚集,创新科技强大

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包括高新企业、高校以及研发机构等,其中高校与科研机构不仅是高新技术人才的孵化基地,也是技术知识诞生的主要场所,并为高新企业以及高新技术的诞生提供人才支撑。截止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中屹立着173所高校,在世界百强大学中,粤港澳大湾区就有5所。同时,大量研究机构与实验室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之中,据统计,有6个国家级研究中心、64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01家省重点实验室分布于香港、珠三角,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43所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1]。此外,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等国际影响力较强的创新企业均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PCT归国际专利申请中,这些企业的申请数量占据一半,以此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

3.产业系统完备,服务制造发达

只有完善的配套产业才能确保从研制到商品化整体过程进行创新贯穿的支撑,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的构建,除金融、航运等服务业体系完善之外,电子、装备等制造业发展已经构建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我国广东制造500强企业中,珠三角地区占据90%,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能力十分显著。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阶梯层次分明的产业体系,囊括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通讯电子、无人机等高端产业,还涵盖了石油化工、玩具加工等传统产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关联与创新协作关系的构建。

4.发展环境包容,创新活力突出

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需以良好创新环境为依托,而粤港澳大湾区恰好具备开放性、高新性的创新环境,能够做到“引进来,走出去”。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接轨的“桥头堡”,澳门则是在我国对外开放港口中“资历”最老的港口,一直与葡语系国家、欧盟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正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已然成为先进技术引进、国内外科创交流的重要平台,能够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进行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与汇聚。

三、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制约因素

1.产学研究需要进一步融合,创新效率还有待提升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体系已经呈现出相对完善的状态,但是受限于各地区分工合作未做到紧密衔接因素的制约,致使创新生态系统仍受到产学研脱节的影响。其中香港虽基础研究能力显著,且汇集众多顶尖大学,但是制造业发展与之脱节,并且科技成果转化因高新科技企业数量稀少而受到限制。广州虽富含科教资源,但科技企业数量稀少,无法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深圳虽创新企业大量分布,但顶尖的大学数量不足,且具備先进性、基础性的世界级研发平台不足。再加上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之间尚未构建合理的合作机制,导致区域整体创新受到限制。

2.中小企业自主创造力较差,大企业的创造性不够

粤港澳大湾区大型企业大多已构建完善的盈利模式,其中部分大企业缺乏创新积极性,在研发机构设置方面,因重视度、积极度不足而缺少创新投入。截止到2015年年底,由大企业创设的研发机构占比仅有10%。同时,大量中小企业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仅深圳的中小企业数量就已经超过170万家,因技术、经济、环境、人才等因素的限制,致使大部分中小企业无力开展自主创新[2]。

3.高端创新型人才需求量大,技术创新还需要加强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众多顶尖大学,并培养大量高新技术人才,但是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仍缺少合型人才、高级技术技术等。以科研人才为例,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只是在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科研人才恢复缓慢增长的趋势。究其成因,主要为:(1)因体制差异性的影响,致使人才跨区域流动受到较大限制;(2)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体系与产业转型发展相脱节,导致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数量无法满足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4.金融对创新活动支持度小,市场互通互联程度低

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中新经济行业占比较小,大多为传统行业企业,究其原因,在于科技型企业风险大、投资回报不稳定,难以满足实际上市需求。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汇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被股权交易市场满足,因交易市场规模的限制,致使诸多中小科技企业无法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获取有效融资。

5.粤港澳三地的制度差异大,体制障碍急需要清除

粤港澳大湾区仍尚存在不同地区法律体系、行政制度差异化的问题,并且针对跨境协调机制的构建尚未完善,导致各要素的流动限制较大。例如粤港澳地区关税、产权保护体系、合作机制的差异。

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的策略

1.做好优势互补,推进創新平台

不同地区具备特有的资源优势,要想实现对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构建,需立足于市场导向,重视对资源的互补,构建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合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平台,实现以平台为基础,深入推进企业、科研单位以及高校的融合合作。而为保证创新平台架设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立足于三地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各地区发展的优劣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契合区域发展的创新平台,如深港创新圈、科技创新走廊等载体。以期通过对高新企业、顶尖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吸引,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增添助力。如“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已经在落马洲河套地区落实建设,而深圳地区为促进产学研的进一步融合,开始重视对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机构的拟建[3]。

2.发挥龙头带动,提升协同创新

大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以及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支撑,在资金、市场、人才以及品牌等方面优势显著。对此,需重视对大企业创新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结合相关政策鼓励大企业对创新研究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并构建具备高水平、高技术、大规模的研发机构。企业内部实施创新鼓励机制,引导员工开展自主创新,并为可行的创新想法提供实践条件。例如中兴企业将1.5亿份股票期权分别发放给2000多为企业员工,其中包括董事、科研人员以及业务骨干等。针对中小科技企业而言,则需落实培育孵化政策,结合对当地优势产业的分析,甄选出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予以支持和培育,以期为中下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加之大型企业的帮扶,如给予一定的资金、人才、设备支撑,实现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协同创新的局面[4]。

3.完善人才培训,打造人才基地

复合型科技人才创新团队是推动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主要力量,所以需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国内知名大学与国际知名大学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联合办学,通过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国际化、高水平的高校群,为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如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均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载体,进行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联合办学,对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有着重要作用。此外,需重视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学分互认、转学机制的研究,为湾区内高校群进行互动、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4.建设资本市场,加强互联互通

需依据对资本市场的加强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重视对湾区内股权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并对市场规模进行逐步的拓展,以期帮助湾区内中小科技企业获得投资机构、投资个体的青睐。同时对湾区内优质创业、种子项目给予金融支持,通过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到项目创投中。另外,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积极联动湾区内城市构建核心金融圈,为湾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力。发挥出香港的“转化器”作用,进行内地与境外市场理念、方式以及设施差异化限制的消除,为跨境融资的开展提供帮助。

5.完善互惠互利,激发创新活力

三地制度的衔接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前提,所以为实现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务必重视对制度差异化限制的消除,立足于现状构建完善的协调机制,以一国两制为前提,进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制定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契合,以及符合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需求的发展规划,为创新利益共同体的创设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重视对合作常态化机制的构建,对市场监管、准入以及技术研发方面进行统一化标准的制定,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地区合作的持续深入,促进内地与港澳的深度融合。对此,要想做到对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需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落实科学构建对策来消除现有的限制性因素,为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任重.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J].开放导报,2017,(03):53~56.

[2]辜胜阻,曹冬梅,杨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8,(04):1~9.

[3]谭晓丽.粤港澳大湾区九地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472~474.

[4]谭晓丽.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浅析[J].现代营销,2019,(01):232~232.

作者简介:

宋卫,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创新生态系统粤港澳大湾区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述评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创新生态系统的初步研究
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及演化研究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内涵及其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