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视野下文化扶贫实施的原则分析

2020-09-22杨鹏丽

读天下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施原则文化扶贫精准扶贫

摘 要:文化扶贫作为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相结合、政府扶贫与民间扶贫相结合、规划扶贫与文化扶贫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化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促使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

关键词:精准扶贫;文化扶贫;实施原则

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方面。和经济扶贫相比,文化扶贫是从思想、知识和技能等层面开展的扶贫,是转变贫困人口思想观念、改变贫困文化现状、提高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说:要想真正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文化扶贫工作不可或缺。因此,精准扶贫视野下,我们应当重视文化扶贫工作,并紧密结合文化扶贫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积极改革创新,通过文化扶贫工作,转变贫困人口守旧的思想观念、不合时宜的价值观等,实现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标。那么,在实施文化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哪些原则,方能实现最佳的文化扶贫效果呢?

一、 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相结合

在精准扶贫领域,笔者认为: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经济扶贫治“标”、文化扶贫治“本”;经济扶贫着眼于短期目标,文化扶贫着眼于长期目标;经济扶贫能够让贫困人口暂时脱贫,而文化扶贫则能够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由此可见,在精准扶贫领域,文化扶贫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们就只重视文化扶贫而轻视经济扶贫吗?答案不是。为什么呢?因为经济扶贫能够解决贫困人口眼前的切实问题,可谓是解燃眉之急。文化扶贫着眼于长远,在短时间之内看不到效果。因此,坚持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相结合的模式,不失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上上策”。

首先,文化扶贫需要经济扶贫提供物质基础。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贫困人口而言,他们眼前最为迫切的需要就是钱。只有经济问题解决了,才可能产生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领域,经济扶贫是基础,经济扶贫能够给予贫困人口经济的支持与保障,促使其产生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为文化扶贫提供物质保障。

其次,文化扶贫是经济扶贫的精神支柱。正如前面我們所说:经济扶贫治“标”,文化扶贫治“本”。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如果仅仅依靠经济扶贫,是很难实现真正“消除贫困”的扶贫目标的。唯有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等、靠、要”的思想,提高贫困户的自主脱贫、自力更生能力,方能从根本上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因此,坚持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相结合,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才能实现“治本”的扶贫工作成效,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奔小康的宏伟目标。

二、 政府扶贫与民间扶贫相结合

在文化扶贫工作中,政府发挥中主体性的作用。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形成多措并举、互相支撑、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而构建政府扶贫与民间扶贫相结合的文化扶贫模式,则有助于使扶贫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强化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性作用。任何一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都需要有“领头羊”。以文化扶贫工作为例,如果政府的扶贫主体作用缺失,那整个扶贫工作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盘散沙,难以成气候。因此,强化政府的扶贫主体性作用,明确政府在扶贫、减贫以及防贫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全面提高扶贫工作成效的基础。同时,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应当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精准扶贫,形成强大的文化扶贫力量。

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在这里,笔者为什么要格外强调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是开展文化扶贫工作的不二人员;二是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能够充分了解辖区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如年龄、收入、文化水平等等,能够让文化扶贫工作更加精准。因此,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文化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大学生村官给贫困人口带来新思想、新知识,转变贫困人口守旧的思想,通过精神脱贫助推物质脱贫。

最后,发挥社会团体的力量。在文化扶贫工作领域,政府是主体,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面临庞大的贫困人口。政府在资金、专业技术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如何解决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力量,激励社会团体参与到文化扶贫工作中,尤其是给予资金和专业技术的支持,能够促使文化扶贫工作更加高效。

三、 规划扶贫与文化扶贫协同推进

贫困是世界性问题,同时也是制约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历届政府极其重视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并重。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贫困地区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扶贫工作,坚持规划扶贫与文化扶贫协同推进,构建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文化扶贫目标,促使文化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文化扶贫与经济扶贫相结合、政府扶贫与民间扶贫相结合、规划扶贫与文化扶贫相结合的原则,将文化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促使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孙洪山,王瑞胜,张会师.精准扶贫:扶“智”是路径,扶“志”则是基石[J].中国农村教育,2016(4).

[2]辛秋水.从输血,造血到树人:莲云乡文化扶贫8年的思考[J].求是,1996(4).

[3]康青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其路径选择[J].黑河学刊,2012(3).

作者简介:

杨鹏丽,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河边小学。

猜你喜欢

实施原则文化扶贫精准扶贫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