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如何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
2020-09-22张秋扬子
摘 要: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博物馆教育的功能性对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博物馆教育的功能性,强化公共职能,丰富服务的内容,展现文博精神,以便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作用
一、 引言
博物馆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物陈列或其他辅助形式对人们进行的直观教育,在当前文化体制下显得尤为重要,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从而提供一系列的服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文化需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于博物馆教育的功能性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 博物馆教育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单单满足对物质的需求,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对博物馆的功能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存留的问题,博物馆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博物馆自身的一些局限,在教育、收藏和研究上认识存在偏差或者是意识不强,经营的手段比较守旧,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极大限度阻碍了博物馆功能性的发挥。因此博物馆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打破守旧思想,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和价值,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职能,由封闭变为开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出改革与创新。
三、 博物馆教育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策略
(一)深化博物馆功能认识
1. 文化产品更贴近民众,弘扬民族文化
首先,为民众多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藏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特色藏品,尽可能展现个体的差异性,以满足不同社会层次的需求,从而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提高收入水平。在藏品陈列中要多提供一些贴近百姓生活和反映時代发展变迁的作品,让观众可以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络和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多为民众提供一些寓教于乐的场所,博物馆虽然要考虑经济效益,但同时更要兼顾社会责任,博物馆要多提供公益性的休闲场所,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中担任组织者同时更是参与者,积极发挥推动作用,主动开发适合当今人们文化需求的休闲活动,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例如,触摸屏、LED灯、声、光、网络等手段丰富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优化博物馆的空间结构,全力打造具备舒适性和多功能性的多元化空间,为民众提供一个可以放松心情、休息、娱乐的空间,在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娱乐功能的诠释。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的娱乐功能并不是为了迎合大众或者吸引眼球搞一些低级趣味的活动,娱乐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层次文化的渗透,是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2.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在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中要引进责任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严格按照制度要求,争创文明单位,激发内部活力,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完善工作机制,从自身做起增强市场竞争力,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抓住馆群特色,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构建合理有效的有机体系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要靠馆群之间的通力合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展现博物馆馆群之间的合作精神,体现馆群特色和馆群效应。首先,搭建馆群之间的沟通桥梁,可以成立合作理事会,统一管理方便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进展。其次,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评定指标,通过考评体系加强对博物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工作的监督,同时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提供保障。最后,加大资金投入,地方政府以及财务部门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加大对博物馆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发展资金,对于发挥社会效益和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博物馆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帮助,从而提高博物馆馆群服务公共事业的积极性,构建一种良性的工作机制。
(三)大力强化博物馆的公共职能
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是由政府部门为主导,以保障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进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服务活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具体表现是在建设基础设施和保障基本服务以及满足公益供给导向等三方面内容。博物馆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所以在推动文化服务实践中肩负着历史使命和责任,博物馆与其他文化场所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它既是文化场所又兼具旅游场地,同时还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首先,所以博物馆自身要端正态度,强化公共服务的意识,强调社会效益和人文效应,体现公共职能。大力强化博物馆的公共职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 优化博物馆陈列条件
博物馆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陈列展示,所以要体现公共职能第一点就是要优化博物馆陈列条件。可以尽可能提升陈列的档次和规格,藏品的陈列要注意转变观念和传统的设计理念,强化人文性,避免重复和雷同的作品,陈列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充分体现博物馆自身的独特性,又要方便人们观赏,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尽可能满足观众和游客的观赏需求,在观赏藏品时要充分考虑观众和游客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对博物馆陈列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藏品的感悟度。
2. 完善服务手段
想要有效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助力作用,就必须要强化博物馆自身的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服务手段。博物馆在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可以设立专门的游客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质量。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可以通过建设便民设施和增添语音系统,多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化内涵更直观地展示给游客。除此之外,还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以便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有效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职能。
3. 服务内容细节化和人文化
博物馆不仅要体现惠民更要体现便民的精神,最终实现亲民,所以在服务内容上要讲究细节化和人文化,给大家一种“宾至如归”的体验。例如,轮椅、婴儿车、医疗急救、行李存放等一系列的亲民手段,都可以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服务不仅要细致周到,更要有人文精神,弘扬民族文化。
4. 注重服务形式的多样性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实现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利用数字信息传播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基于博物馆文化,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采取不同的形式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例如,培训讲座、知识竞赛、咨询服务等综合性的主题活动,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文化宣传体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对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发挥积极作用。
5. 注重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博物馆应该尽可能整合资源优势,精心策划一些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和公众参与度高的品牌活动,同时联合民间力量,带动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借助品牌力量,充分彰显民族文化,体现文博精神,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6.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
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推动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问题是影响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一项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重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為中心,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注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搭建一个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强化博物馆内部工作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提高用人标准,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博物馆教育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机遇。在实际工作中博物馆要发挥自身的特色,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转变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的公共职能。
参考文献:
[1]康丹华.博物馆助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J].航海,2020(2):10-12.
[2]裴少菲.博物馆教育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实践[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38-139.
[3]邓君.博物馆教育助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践[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2):134-135.
作者简介:
张秋扬子,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