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融合 促能力
2020-09-22杨永丽
摘 要:小学中段语文老师进行业设置时,字词、古诗和日积月累类融识记和书法,练习类题目融审题和思辨于一体,写作类融创作与想象为一体,阅读类融储蓄与分享于一体,口语交际和实践类融实践与表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置;课程标准
网课期间,作业设置与批改是每位一线小学语文老师的一件头疼事,怎样化繁为简,又能达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设置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 字词、古诗和日积月累类——融识记和书法
课标中明确规定:中段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所以我对本班学生设置的作业是:多音字、听写生字和词语。统编版小学语文收录了124首古诗词,要求孩子背诵和默写,日积月累也一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为什么不布置抄写字词?原因是简单、重复的抄写过程机械化、枯燥乏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应腾出更多的时间阅读。
在各类培训和中考、高考改革中,我们知道书写的重要性。而现在又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教孩子好好写字,让孩子好好写字。我们的目光必须放长远,这也要与我们现在的试题命题方向相结合。我查阅了播州区近几年的期末测试题,第一题是书写5分,要求孩子们做到卷面整洁,字迹端正,大小适当,行款整齐。那么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就应在识记生字和书写质量上下功夫。教学是“慢”的艺术,我们给学生一粒粒种子,然后把它们交给岁月,我们终将看到万涓成水,幼苗成林。
二、 练习类——融审题和思辨
上级强调:严禁布置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但简单的听写字词肯定达不到巩固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我们就要用好统一配发的《同步轻松练习》。我们所使用的练习册包括三个板块:随堂轻松练习、课后提升作业和综合测试卷。这就不是简单的抄写了,孩子必须认真审题,把自己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体现一个思辨的过程。
三个板块的功能,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弄清楚,这样便于我们在每个课时之后如何选择:第一个板块“随堂轻松练习”,设计了与课堂知识点相对应的练习,可帮助大家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在第一课时后做;第二个板块“课后提升作业”,会让同学们在课余学习活动中,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等学习方式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在第二课时后做;第三个板块“综合检测卷”,可让同学们检测自己收获的点点滴滴,结束一单元教学就可以使用。
三、 写作类——融创作与想象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统编版教材,很多老师教过老人教版、新人教版、语文A版、北师大版或苏教版,但我更喜欢现在的统编版。通过前几次的新教材培训中得知,我们要明白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在解读一个单元的教材时,我们清晰地看到每篇课文的习作指向,曾在苏州学习时听一个教授说:人必须立言。也就是你学了语文,就要学习创作,写点文字出来。我们解读教材时不难发现,很多课例都可以寻找到适合孩子们创生的点——小练笔。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乡下人家》,课后的选做题: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么样的?用一段话写出来。就是让孩子们学习作者陈醉云联想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或所想,再明白用一句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就可以了。教学时,也可以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不同,来启发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词语表现乡村生活的特点。第三课《天窗》,文中的關键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网课时贵阳的代冬丽老师结合疫情,设计的小练笔:面对现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你不能出去玩,你唯一的慰藉是什么呢?就让孩子们仿照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让孩子发挥想象,明白慰藉是什么?本单元的习作是《我的乐园》,将前面的写景和想象的结合,孩子完成作文就不难了,所以我们设计的小练笔是运用教材这个例子让孩子们学会立言,一课一小得,一单元就是一大得。
四、 阅读类——融储蓄与分享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获取信息。阅读便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当前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多样而且速度相当惊人,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统编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每册书都有“快乐读书吧”,会分享一些主题的阅读,如三年级下册读寓言故事,四年级上册读神话故事,四年级下册读科普故事,我们不是无从下手,这些都是课外阅读课程化的体现。如何指导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呢?我们的另一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可以发挥作用。如三年级上册的预测,四年级上册的提问,后面批注策略,五六年级的有速度地阅读和有目的地阅读,这些方法孩子们只要融会贯通,他们读课外书就不难了,个人建议不要给孩子布置太多的阅读任务,不然阅读的火焰就会熄灭。
五、 口语交际和实践类——融实践与表达
我们现在布置作业时有个误区:布置作业要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认为做得越多,记得越牢,能力也越高。我们知道语文源自生活,运用于生活,所以要将学生从单一地写、机械的抄中解放出来,引领着走向现实的生活,设计一些寓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于“开放性作业”。如在教学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说新闻”时,当时正是3月中旬,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比较严重,我就让孩子们上网收集新闻,说清新闻来源,新闻具体内容和自己对本则新闻的粗浅看法,录制成视频发到学习小组。首先锻炼了孩子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有锻炼了孩子如何说新闻,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并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布置这一类作业就朝着实践与表达的目标出发。
以上就是我们班的作业设置,要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与成功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尊重、信任、友爱和鼓励。我们将不断探索,积极反思,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采取合适的方法,相信学生做作业的效果会更好。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当然创新的作业设置与优化的作业评价是分不开的,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这一方面我正在不断摸索,希望在实践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希望真正做到“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作者简介:
杨永丽,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