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20-09-22赵长宏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印染学科知识研学

赵长宏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结构的核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质。在高中教育中要积极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落地提供把手和路径。

1.开展适合学科融合的主题教学,引导思维的发散性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对未来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综合化要求日益凸显。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学科教学,不利于学生建立起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更难以建构起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多学科教师要通力合作,集体备课,合力打通学科壁垒,挖掘学科融合点,提炼出适合多学科的教学主题,开发丰富的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程资源,进行融合主题教学实践,引导思维自主发散。

地理学科关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主题的教学,也可以被带到美术课和物理课上进行研究。美术教师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三球模型、地球仪,在集中展示环节,学生发现看似简单的动手操作其实暗含着球体相对大小及位置关系,巧妙迁移并夯实了地理学知识;物理教师以“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素材,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天体中不同星体间影响的实际问题。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思考路径,可以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同一个问题。教学中,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学会以不同的观点分析问题,学会比较不同的学科理论观点,促进思维的发散性和能力的综合化,不知不觉中学会以全面视角、综合能力去认识世界和解决真实问题。

2.创设利于学科融合的真实情境,锻炼思维的流畅性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重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途径。开展学科融合教学,要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及表现能力,提高思维的流畅性。这就需要在活动设计和情境创设上下工夫,将思维任务具体、细化,融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活动设计等环节中。

“我要创业”是一份政治、地理、历史学科融合教学设计。它以学生创业为真实问题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学科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學科中企业的经营、地理学科中区域优势分析和校本课程中的生涯规划知识,通过“我想创业”(了解历史、实地调研、商业计划)和“我要创业”(注册登记、模拟运营)两个部分,以撰写商业计划书为主要线索展开,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背景中梳理出不同时代特色下正确的就业观。在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中,学生不断自觉提取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知识,自觉转换研究方向和思考角度,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思维流畅能力培养水到渠成。

3.引导基于学科融合的研学设计,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学生对知识机械记忆式的学习,很难产生广泛迁移,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实践性内容,引导学生到实践中解决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用“做事”的思维和方式指导“做题”,在“做题”中积累“做事”的经验,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和区别,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研学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契机。利用各种研学活动的机会,将研学活动设计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料,对研学地点的人文、历史、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深入调查和充分了解,自行设计各种学科主题化研学目标,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实现以学科融合研究为目标的结组,再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学主题,设计研学方案,预测研学流程,优选行进路线,做好经费预算、人员配置、实验器材租借、实验资料搜集等准备,并根据研学进程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这样,在基于学科融合的研学活动设计中,学生在各种学科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逐渐学会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转变思维,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对实际问题的综合理解和跨学科思考。

4.重视凸显学科融合的实践展示,巩固思维的独创性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和创造。局限于课本的教学,看上去缩短了授课中知识的形成过程,但被压缩掉的往往是学生最宝贵的思维过程,难以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科融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条件,引导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想法变成现实,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和展示出来,巩固夯实思维。

学校“民族印染”课程由语文、化学、历史、美术老师共同设计,以我国的民族印染工艺为项目研究主题,带着学生一起了解民族印染背后的关键性问题,如各民族地区的染料是经过何种方法提取、加工和处理的;不同民族地区在植物染料的选择和提取中有何异同,原因何在;不同的印染作品背后有哪些人文内涵;印染在文化传承中处于什么地位;织物印染过程中包含哪些科学原理;如何将民族印染工艺应用于现代社会等。力求从历史、科技、文学、艺术四个维度来提升学生能力和思维内涵:在了解民族印染发展历史进程中实现民族的美学自觉和文化自省;在了解民族印染科技内涵中实现学生综合探究、创新思维等科学素养的提升;在民族印染故事挖掘中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传承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每一种印染工艺研究过程中,学生都会自己挑选染料进行配色,自己设计图案并亲自印染加工,模拟工艺全程,后期还要为自己的印染作品分别进行口头和书面的文化解释和广告宣传,完整展示思维的独创性。

本文系2017年北京市“十三五”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基于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创客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课题立项号BENIC2017080085)阶段研究成果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印染学科知识研学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品读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印染书香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