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2020-09-22李东海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认识构建高效课堂

李东海

摘要:高效课堂指的是体现和反映学科本质教学的课堂,超越知识表层结构而进入深层结构的课堂,能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课堂。要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从课堂走向课程,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从职业型教师走向事业型教师。

关键词:高效课堂 构建 认识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一个永恒主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高效课堂是立足立德树人的,是关注人的长足发展的,而非单纯地追求分数。从学科的角度讲,高效课堂指的是体现和反映学科本质的课堂;从知识的角度讲,高效课堂指的是超越知识表层结构而进入深层结构的课堂;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课堂指的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课堂。

那么,怎样建设高效课堂呢?

一、从课堂走向课程

课程专家石欧教授说:“中国的课堂教学全球领先,在较为偏狭的知识层面教学,我们中国可谓已经炉火纯青了,为何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不大,成绩不显著?显然是遭遇了瓶颈而难以突破。如何突破?单从课堂上做文章会步履维艰,从课堂走向课程才是破解之道。”

这个破解之道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化国家课程为校本课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需要我们做足课程的功夫,在实际教学中不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需要我们经历从传统的教教材到根据学生需求适度调整教材内容,然后再在调整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选择性的删减或补充或重组或拓展,进而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需要及社会需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的过程。

我们需要分学期进行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开发,并需要对以上课程有具体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办法、课程评价措施的实施方案。

课程的再次开发,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进行课程再次开发,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整个知识体系胸有成竹、了如指掌,然后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对教材处理有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也才能打破原教材对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领悟叶圣陶先生 “教材只是个例子” 的经典论断。只有这样,才能践行好“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

其次,教学设计环节也应打破传统的过细过多的形式。从宏观的角度去进行整体的思考,把板块化的思路纳入其中即可,不可循规蹈矩地拘泥于一系列细小环节。再次,充分运用好单元教学。用整体化教学主张对教材板块知识内容进行化零为整、化低为高、化浅为深,这是教育科研部门一直倡导的做法。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这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的课程哲学观,有系统下的整体、统摄下的部分蕴含于其中。智慧的教师总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宏观指导之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教材、学生、生活三者生动活泼并有创造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产生相互之间的启迪,从而推动探究性学习的深入,促进师生智慧之花的无限绽放。

二、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谈不上高效课堂的落实。因为教师既是高效课堂的主导,也是高效课堂的主体,高效课堂的出现需要教师有高度的专业成长。

由此可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专精的技能以及将知识游刃有余并通俗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本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可能称得上课堂中一直磁性满满、一招一式都散发魅力的教师,才是高效课堂中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但要做到這一点,必须对自我有一个充分而全面的审视,在审视的基础上有自我觉醒,在自我觉醒的基础上有笃定的目标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是靠自觉,而不是靠“外铄”,不是靠重锤敲击。

(一)教师要善于学习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穿越时空的谆谆告诫需要我们记取。“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的话道出为师者自我成长的一个铁定的规律。育人先育己,身为教师,我们必须成为学习者,志于学、精于学、恒于学,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时代变革特别是教育变革很快,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与改变,就会跟不上教育变革的步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有教他人学习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有不断学习从而自我完善的任务。所以,终身学习既是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也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任何一个教师都应该有一腔持续学习的热情,有一颗一心向学的诚心,践行先学急用知识,深学学科专业知识,勤学修身知识,深学教育理论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断开阔自身的视野,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砥砺自身的教育品格,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也才能一路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学。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师要善于钻研

“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完善不完美的自身,然后引导不完美的孩子们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首先教师要研究好自身的课堂,从课堂设计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要力求高效,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自主性地掌握知识。其次研究学生。教师要研究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心理状况等,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主动,善始善终地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获得理想的收获。再次研究自己。教师要研究自己的学识水平,自己的知识能力,自己的性格、气质、个性修养等,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够使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最后归纳研究教学规律。教师要完善课堂效益的规律、高效组织教学的规律、发挥教学机智的规律、拓展学生思维的规律等,在高效课堂的理论指导下开展课堂实践,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再度提升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理想的高效课堂建设的目标。

(三)教师要善于反思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再学习的重要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与教学反思息息相关。

思者行远,没有反思就没有真正的学习与研究,学习、反思、研究这三者是贯通的,它们共同熔铸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师如果只有教学过程而没有教学反思,就不能实现从实践者走向思想者的跨越,反而只能依靠别人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彻底失去创造性,教师专业成长也就失去了动力。同时,教学过程中的愉悦感也会随之降低,自身的教学才能也不会自我发现。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经历对自己从教行为的来源追溯与诘问、切分与剖析、对旧我否定与自新的过程。如此才有望成为一名有思想的高效课堂的践行者。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三、从职业型教师走向事业型教师

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教学行为管理者、教学规律研究者等多样化的职业角色的融合。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每一位教师都要以一种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身的教学对象。衡量教师职业是否成熟的标准有思想是否成熟、知能是否成熟、身心是否成熟等主要内容。要想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仅满足于做一名缺乏主动意识的服从型教师,或者是有强烈的自尊和自我满足感的自尊型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努力成长为一名事业型教师。事业型教师具有高度的奉献精神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事业型教师的职业成熟度也最高。高效课堂的探究实施需要教师付出长久的时间、诸多的精力,需要教师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没有从职业型到事业型转变的勇气是不可能有理想的践行高效课堂的能力的。

高效课堂的最终指向是学习者的高效学习,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去获取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以“引導与帮助”为主,讲练策略以精讲与精练为主,课堂提问以适当创境与设疑为主,教学方法以整合与巧用为主,学习评价以发展与开放为主,而不是以抢夺学生思维空间、侵占学生自我学习时间、逼迫学生取得高分的方式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教师在学懂悟透高效课堂理论、明确高效课堂教学宗旨、转变自身角色、创新教法的基础之上,需要精心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法,努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高度激发学生愿学的热情,始终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认真将备课、学情分析、课型分析、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落到实处。这些都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重要因素。

教与学是交织在一起的,不管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学边教、少教多学、少学多教等顺序如何,都不可一概而论。我们不赞成搞统一的课堂模式,因为学科、课型、教师个人情况各不一样,“统一”很可能失去课堂生命力,“以学定教”才是教师为教的恪守。

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课堂是我们自身学识、能力、态度甚至性格的呈现平台,久久为功、兢兢业业才有最终的高效。高效课堂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只有不断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一个理想的事业型教师,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强化课程思政,迸发教学张力,焕发教学生机,达到真正高效。

猜你喜欢

认识构建高效课堂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