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皮尔士的达玛西奥情绪与感受探析

2020-09-22惠雨霞

学理论·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感受情绪

惠雨霞

摘 要:情绪、感受一直都是哲学家、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热门话题,这是两个容易让人混淆的概念,它们的内涵相互交错,相互作用,彼此都无法完全脱离对方。皮尔士在研究过程中把二者同义使用,还提出了情绪具有无用性,而达玛西奥则对二者进行了定义区分,从神经科学、脑科学角度深入挖掘情绪、感受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皮尔士

的相关研究,填补了他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缺。

关键词:情绪;感受;具身主题;达玛西奥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3-0054-02

一直以来,哲学家、心理学家等都对情绪、感受主题争论不休。鉴于情绪、感受对于意识与自我意识、认知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在研究意识与认知过程中都绕不开对情绪、感受的研究。究竟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是否存在本质的区别,都是研究者们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一、被皮尔士忽略的情绪、感受

皮尔士是一个典型的后达尔文主义者[1]78-108,在他的思想中,虽然情绪、感受还算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但显然他并没有如此重视情绪、感受,反而这个研究领域是他所忽略的。他没有对二者进行明确的定义,甚至认为其是同义的。他把情绪看作是人类在外界刺激下的一种无意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判断,这也是皮尔士在内的很多研究者不重视情绪的原因之一。

同时,皮尔士还提出了情绪具有无用性。他认为,一种情绪的产生不在乎它是否得到他人的同意,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它更依赖于人类有机体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情绪是有针对性的,依赖于特定时间下的特定环境,我们的情绪有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另一层面,情绪也依赖于我们当时的思维模式以及身体状况。因此,皮尔士甚至把情绪定义为一种狭隘的认知。但同时他也承认,适当的情绪可以让人面临危险时采取措施得以生存。

皮尔士对感受有三个重要的认识,首先他认为感受能够引发身体的运动,每一种感受都会有某种特定的身体内部的运动与之相对应。感受是我们认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而我们处在复杂的外部世界中,就要不断地进行认知,源源不断地产生不同的感受,以及相对应的身体运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与不断进行的认知过程相对应。其次,皮尔士认为外部环境或事物让人产生相应的感受,这种感受具有独特性、个体差异性。因为某种特定的环境或事物有可能只对某些特定人群甚至只是某个人有着特殊的意义,由此产生的感受便是独一无二的,但对于其他人而言,或许它再普通不过了。同时,多种不同的感受相互交错、叠加,又会形成新的个体所独有的感受,即便是那些非常微弱以至于都不会被人所察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皮尔士提出了感受的不可比拟性(TIF)。他认为,就感受本身而言,是无法互相比较、不可被分割的,我们不能把某个感受与其他感受划分在一起或者区分开来,也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最后,皮尔士提到,有些感受虽然存在,但不会被人所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感受的缺失,当这些感受引起身体一些明显的变化时,我们自然会觉察到。

纵观皮尔士关于情绪、感受的观点,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有些情绪与感受能够被人类所察觉,而有些则是无意识的。其次当情绪与感受产生时,都会伴有相应的身体运动,无论该运动能否被察觉,都是伴随情绪与感受而产生的。这就造成了皮尔士在情绪与感受之间的界限模糊,具体体现在皮尔士用情绪来描述一些微妙的情感色彩,而之前的研究中,他也将这种微妙的情感色彩归因于感受。皮尔士对于情绪与感受的模糊界限,恰恰印证了他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情感主题的忽略,这也就给了后人填补这部分空缺的机会。

二、进化角度下的达玛西奥情绪、感受理论

情绪、感受主题总被人们所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追寻和探索真理的脚步。而达玛西奥则是重视情绪、感受主题的神经科学家之一,在他看来,我们无论是对意识、行为等的研究,还是对产生意识、行为等大脑的研究,都无法跨越情绪与感受这个重要主题。

与皮尔士不同,达玛西奥并不认为情绪、感受是相同的概念,他在研究过程中,对情绪与感受做出了明确的区分。他认为,情绪是我们身体对外部环境或者事物做出的一种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种行为方式。具体可以表现为面部表情的变化,肢体动作或者身体内一些激素等的变化。而感受则是在情绪产生之后,我们对自己身体或者心理状态的这种改变的一种知觉,是人类有机体对自身行为的觉察。

达玛西奥根据情绪产生的不同时期把情绪分为了基本情绪和次级情绪[2]106-112。情绪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当我们所处在复杂的外部环境时,我们对各种不同程度的刺激或信号所做出的反应,可以引发身体内环境激素的变化或肢体动作。例如某个人被狗咬伤过,当他再次听见狗的叫声,或者只是看到一张狗的图片,就会产生类似的恐惧情绪或躲避等一些肢体行为,达玛西奥把这种情绪称为基本情绪。次级情绪则要比基本情绪更复杂一些。当我们试图对一些情境进行假设,并想象当我们真实遇到这样的情境时所拥有的情绪以及整个身体状态的变化,导致身体动态平衡产生波动,但一般情况下都会处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内,等待情绪稍微缓和,身体内环境又会重新回到平衡点。多种刺激信号的激发,导致形成多種情绪,这些情绪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情绪机制。事实上,次级情绪的机制并不是完全独立于基本情绪,而是利用形成基本情绪的路径,去形成新的情绪体验。

感受在达玛西奥看来是有多种维度的,它不仅产生于情绪,还可以由身体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等产生。由此可得出感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由情绪所引发的感受,而另一类就是非情绪感受,这类感受被达玛西奥称之为背景感受。第一类情绪所引发的感受,就比较常见了。当我们产生了情绪,紧随其后的就是感受,每一种情绪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感受。这些感受都会被有机体所存储,并形成针对某些事物或场景的特定的体验。而第二类感受它有可能不会被人类所察觉,也没有相应的肢体动作或内环境的变化,它更像是人的一种常态。当我们身体不适时我们可以清楚地判断出具体的部位,这是背景感受最典型的例子。

关于身体是否是情绪、感受的发生场所这一论点,众多哲学家观点不一。达玛西奥则认为身体是大部分情绪、感受的发生场所,而有些情绪、感受则是由大脑产生的,通过某些记忆或想象过去的体验,不需要经由身体就可以产生类似的情绪、感受。但经过他的研究分析,他认为虽然脑也可以产生一些类似的情绪、感受,但这些情绪、感受与身体变化所引起的情绪、感受有着本质的区别。身体内环境激素的变化或者身体某个部位的不适所引发的感受种类各不相同,而大脑所能产生的情绪、感受是有限的,甚至能否感知到具体的位置,还需要身体给大脑传达信息。

三、达玛西奥情绪、感受理论的哲学反思

1.身心问题的论证。一直以来,哲学家们都很热衷于对身心问题的讨论与研究,身心问题也确实是哲学领域最基本的话题之一。达玛西奥是众多身心一体论的拥护者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神经科学家,他的论证方法不同于别人,他站在神经科学角度,走访了很多神经疾病患者,用他们的真实案例进一步论证了身心一体论。

大量的神经疾病患者的案例证明了身体和心灵是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我们的一切生理、心理活动,都不能独立于身体而发生。意识、情绪和感受都是建立在身体动态平衡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可以说意识、情绪和感受是身体状态的另一种方式的体现。在此意义上,具身主题也就显现出来了。达玛西奥重视情绪、感受与身体是相互作用的,情绪、感受源于身体提供的信息,而身体又可以把情绪、感受体现出来,这一点是皮尔士所忽略的。

2.躯体标识器假设的评析。达玛西奥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躯体标识器假说,该假说认为我们的每一种情绪、感受都对应着某个事件或现象,当再次遇到这种类似的事件或现象,我们会通过假设各种可能的结果,想象可能带来的情绪、感受,从而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躯体标识器假说一经提出,就遭受到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讨论和反驳。贝内特教授就是众多反对者之一[3],他认为躯体标识器假说在本质上就是错误的。他认为我们的情绪、感受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所产生的,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情绪、感受,就是该事件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触发了某种情绪、感受,换一种类似的、没有上一事件的特殊点,或许因此产生的就是不一样的情绪、感受。

在笔者看来,达玛西奥的躯体标识器假说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它可以协助我们进行选择,帮助我们排除很多选择,从而更有可能选出最优选择。但同时,如果只有躯体标识器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运用逻辑思维及经验来选出最优选择。

3.情绪、感受对理性决策的作用。情绪、感受虽然不符合逻辑思维的要求,但它又不是毫无规律可言。人们对情绪、感受的认识,总是处于它们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上,而忽略了其积极的一面,认为情绪、感受的介入,会影响人的判断,会使人的决策失去可信度和公允度,甚至是对情绪、感受能否促进人的理性推理决策提出质疑[4]。事实上,人的情绪、感受与理性往往是相互交错、密不可分的,适当的情感作用,可以使得理性推理更加合理。

当我们在面临决策时,适当的情绪、感受会让我们更加沉着冷静地看待问题,积极的情绪会让我们倍感鼓舞,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当我们再次面临决策时,上一次成功的经验会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稳重,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我们选出最有利选择的概率。但如果过度的情绪、感受,也会成为我们理性推理、决策的绊脚石,会干扰我们的正常逻辑思维,影响我们的判断,会让我们变得偏激。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因此,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情绪、感受,在肯定它们积极作用时,不可忽略它们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Lara M. Trout, C.S.Peirce,Antonio Damasio,and Embodied Cognition:A Contemporary Post-Darwinian Account of Felling and Emotion in the ‘Cognition Series ,Contemporary Pragmatism,Vol.5,No.1(June 2008).

[2]Antonio Damasio.笛卡爾的错误:情绪、推理和人脑[M].毛彩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王珍.达马西奥的情绪哲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费多益.认知视野中的情感依赖与理性、推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2(8).

猜你喜欢

感受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浅谈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几点感受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