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导向价值
2020-09-22丁政方董大亮
丁政方 董大亮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年问题做出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青年人才思想的时代展现,是新时代改良和巩固青年工作的思想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成长成才的科学论断,精辟深刻地回答了“青年的地位与作用”“青年的成长与发展方向”“青年服务与培育的路径”难题。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新时期、新常态、新时代之下的青年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其提供理论指导、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工作;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006-04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就把关怀青年成长、重视青年工作、发挥青年力量作為重点,坚定不移地相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青年群体为中心,通过座谈、演讲、讲话、批示、回信等方式发表深刻见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时代特点和现实需要,有机联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青年工作实际,系统全面地思考青年及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由此形成富有创建性的新态度、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成为中国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指导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重大突破。
一、定位新时代青年的地位与作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开启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如何从当今实际出发,结合国情、世情、党情,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青年群体做出准确定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青年成长成才实际出发,结合当今社会对青年的目标希望、青年群体的自我认识和青年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到的实际作用,在一系列讲话中表达了对青年重要地位的肯定、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和无限信任。
(一)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关键群体和中坚力量
青年一代与国家兴旺和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近代以来,我国一代代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的繁荣富强,前赴后继、奋斗不停。1919年五四运动为青年群体登上历史舞台提供契机,中国青年成为了近代中国传播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促进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重要力量。在接下来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中国的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冲在生产、建设、科研、服务的一线,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的青年将会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逐渐成长为未来生产、建设、科研、服务行业的主力人员,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群体和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精确把握青年群体这一重要地位,在2013年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勉励当代青年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在致第二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的贺信中称赞“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3]。这些重要论述无不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代青年在现在与未来重要地位的高度肯定。
(二)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创造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创作传承了大批优秀文化成果,创立完善了适合当今中国国情的基本制度,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而当代青年,必将在这笔珍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奠定的基础上继续建设我们的国家。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崇高理想。青年一代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时候,应该时刻谨记这一前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且多次提及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考察北京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强调师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同年9月,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申了这一目标。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发展人民事业的角度和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战略高度看待青年地位,重视青年作用,依靠青年力量,他指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兴旺发达”[6],反复强调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三)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内涵,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深沉、最伟大的梦想。在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雏形之后,党的十九大清晰勾勒出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不难发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与当代青年的成长时间轴高度重合。目前高校学生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7]这意味着,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接力赛跑”的“关键一棒”,是建功立业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当代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身份角色,希望当代青年将个人的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个人精彩人生的创造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完成,蹄疾步稳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二、塑造新时代青年成长与发展的方向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定位,我们可以看出青年成长成才与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一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我认识、理想信念、能力素质等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并不是随着青年年龄增长而自然增强的。如何尽快让青年群体从“自在”的群体转入“自为”的群体,扮演好在社会中所担当的角色,离不开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矛盾运动,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当代青年的历史定位,对青年一代提出一系列要求,作为青年培育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指示,明确青年成长的科学路径。
建构好新时代青年服务与培育的路径体系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推进我国青年事业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目的关系乃是自在自为的真,这个真客观地下判断,并且绝对地规定外在的客观性。”[14]在黑格尔逻辑学总体思想体系中,目的性可以借助中介转变为建设性原则,实现自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与青年成长规律相吻合,其热忱关怀青年成长成才,积极找寻青年培养的路径举措,对推动青年成为社会进步有生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显著意义。
(一)大学生要明确责任意识,培育崇高境界
青年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洞察社会现象、了解人文历史、体会时代发展变迁,在学习中国革命奋进历史事件中清楚感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自己接力奋进的过程中实现,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任何时候,青年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青年需要勇担重任,肩负起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时代发展的浪潮面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性事业面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面前,青年一代应明确责任意识,培育崇高境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坚守什么样的境界观念,这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问题。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回答了塑造什么样的青年、培育什么样的青年境界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和谐社会的基础价值。
其一,要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把推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当作自身奋斗的价值目标,以个人的积累、创造助力国家富强,以个人的实践、参与推动国家民主,以个人的素质、修养秉承国家文明,以个人的追求维护国家和谐。
其二,要形成正确的社会观,把实现社会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当作自身选择的价值取向,以个人的进取、发展捍卫自由,以个人的尊严、坚守争取平等,以个人的适用、认同维持公正,以个人的理性、恪守建构法治。
其三,要恪守正确的公民观价值准则,时刻把自身行动的价值准则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标齐。牢固树立爱国主义观念,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操守,共同熔铸奋发向上、齐心协力的青春力量。
(二)高校要推进教育联动,加强理想品德教育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4]高校是青年智慧和力量的聚集地,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跳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义不容辞。因此,高校要重视教育,以乐为、敢为、有为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抓手,以高质量课堂为主阵地精心引导与栽培青年,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其一,推动科学理论启示教育,武装青年头脑。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教育主要内容和指导,奠定科学理论基础,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15]帮助青年增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骄傲。
其二,贯彻理想信念强化教育,坚定青年信仰。除却人的科学理性,人的情感、信仰等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因素对人的成长发展也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在所有的民众司法中,判决的做出是以具体的道德、政治考虑或社会正义的情感为基础的。”[16]而青年人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的做出也是以具体的信仰、情感为基础的。因此高校教育要帮助青年树立坚定的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情感价值遵循下的行为规范,凝聚精神力量,构筑行动支柱。
其三,推动传统文化熏陶教育,磨砺青年品德。青年的全面发展还要求广大青年拥有健全完善的人格,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就有着丰富的价值蕴含和深厚的精神积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古语如“见贤思齐”“德不孤,必有邻”“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倡导广大青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教育要引导青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三)社会要支持青年成长,加强教育管理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培养青年的重要土壤。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7]这里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中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生产实践的人。全社会应加强教育管理,创造良好环境支持青年成长,助力青年成才。
其一,为青年开展社会实践贯通渠道、搭建平台。青年成长需立足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知行合一中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实践是青年成长的最终落脚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定理想、强化责任、实现价值,也要重在实践。”[18]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对青年成长同样重要。社会实践是青年的第二课堂,也是青年真正学以致用、施展才能的地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青年需要脚踏实地,才能在知行合一中放飞青春理想、实现人生目标、助力民族复兴大业。
其二,为青年工作实施助力,建好建强青年群团组织。团组织与青年同在,“青年有什么需要,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19]团组织要始终发挥党联系青年、凝聚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始终贡献关心青年、服务青年的建设性力量,倾听青年心声、解决实际困难,以牵头协调角色提升青年服务社会的能力与质量,让所有的青年都能在组织的关心和服务下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其三,为青年健康成长净化舆论空间,加强主流媒体宣传。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由于多种不良网络媒体、舆论宣传的错误导向,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易出现思政理论认识不足、政治动机不明、前进方向不清等问题。这就需要主流媒体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宣传号召力,以体现时代精神和青年喜闻乐见的路径加强思想宣传,树立正确舆论导向。社会各界在自媒体流行的时代也应注重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与媒介能力,考虑自身言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信息安全意识,维护网络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青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与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9-50.
[2]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 勉励当代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N].人民日报,2013-05-05.
[3]习近平致第二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11-27.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5]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6]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1.
[7]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8]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9]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勉勵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人生——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N].人民日报,2014-
05-04.
[13]勉励青年志愿者以青春梦想 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N].人民日报,2013-12-06.
[14]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局,1976:429.
[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16]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
[18]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52.
[19]习近平: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续写新光荣[N].人民日报,2013-06-21(1).
收稿日期:2020-04-09
基金项目: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研究”(20175049611)
作者简介:丁政方(1999-),女,江苏徐州人,本科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董大亮(1982-),男,河北秦皇岛人,讲师,博士,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