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2020-09-22杜亚飞
杜亚飞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福州 350202)
一、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金融发展方面已取得历史性成就,但金融市场结构、创新能力还有待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其理财业务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资源配置渠道,在银行商誉“背书”的前提下,社会投资者对其发行的理财产品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其规模的粗放式扩张也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转埋下隐患。在银行隐性“刚兑”及大量理财资金池运作的基础上,受2010 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企业表外融资需求旺盛,银行开始通过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资产,逐步形成影子银行。此外,银行理财通过多层嵌套业务模式,使资金来源及去向无法穿透,其已成为银行调节部分监管指标的一种方式,并造成监管指标失真,增加了风险管控难度[1]。
为守住监管“红线”,2018 年 9 月26 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文简称“《理财新规》”),同年 12 月 2 日又出台《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下文简称“《理财子公司办法》”),允许商业银行以设立理财子公司的方式开展资管业务,目的在于增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与表内业务的风险隔离,促进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健康发展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意义重大[2],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财子公司有助于建立有效风险隔离防火墙,将商业银行经营业务与理财业务分隔开,防范风险在银行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之间的相互传导;二是理财子公司丰富了理财业务的内涵,推动了创新理财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进一步拓展业务发展空间,有助于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互利;三是理财子公司的依法设立,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具体开展形式得以明确规范,促使其运行在有效的监管框架之下合规展业,确保权责明晰、风险可控。
截至目前,我国理财子公司已经历了近两年的发展历程,如何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其业务发展,不仅有助于我国《理财子公司办法》切实发挥政策效能,还能为我国金融市场增添活力,持续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平稳健康运行。本文通过理清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至今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建议,使其得以更好地发展。
二、理财子公司发展现状
(一)理财子公司的定位及优势
对比传统银行理财业务,理财子公司在产品、客户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见表1):一是产品方面,理财子公司与商业银行均可发售公募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但后者仅被允许通过私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前者发售的公募和私募产品均可直接投资;同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投资非标类资产的指标限制相对宽松。二是客户营销方面,理财子公司能与私募基金合作,扩大了受众面,通过取消投资起点金额和强制面签合约规则,广泛吸引投资者。三是风险控制方面,其准备金的计提标准为10%,相比传统银行理财业务低5%,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有助于业务的扩张。
表1 银行理财业务与理财子公司理财业务的区别
(二)我国理财子公司开业情况
2019 年 6 月 3 日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创了我国理财子公司的先河,自此,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积极设立理财子公司。如表2 所示:截至2020 年5 月,已经正常运营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有11 家;同时,还有7 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在筹建中,其中五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各类银行机构均有涉及。结合上述统计结果,本文认为伴随着我国《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推进落地,设立理财子公司已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必经之路,未来几年内,各家商业银行必将进一步加快理财子公司设立及发展步伐,促使其成为我国资管业务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
表2 理财子公司最新进展
三、理财子公司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理财子公司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其拥有独特的政策红利而发展迅速。但同时其作为一类国内新型金融机构,如何面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心理预期和投资习惯,使经营发展满足有关监管部门的规范要求,其未来发展之路仍有诸多挑战有待克服;具体表现在产品竞争、与“母行”界限划分、资产配置等三个方面。
(一)产品竞争压力较大
其一,在产品类型方面(见表 3),截至 2020年5 月我国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468 只理财产品,其中371 只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高达79%,该类产品特征表现为具有较低的风险系数和稳定的收益,但收益率不高;兼顾收益和风险平衡的混合类产品占比20.5%,共发行96 只;而净权益类产品仅有工银理财发行了一只。受《理财新规》产品规范的约束,理财子公司无法向客户承诺产品收益,不得设置资金池,导致了理财子公司不得不推出更多净值类理财产品,其与同为浮动收益的基金产品、信托产品形成直接竞争关系,但由于其自主研发能力偏弱、资金投向偏保守,相比基金、信托类产品的高预期收益,理财子公司缺乏竞争力。
表3 我国理财子公司的产品类型结构
其二,如图1 所示,从期限方面来看,目前理财子公司产品期限普遍较长(见图1):期限在一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居多,其中占工银理财所有期限的理财产品的82%;占中银理财所有期限的理财产品的85%;而农银理财发行的产品委托期限均超过6 个月,多数产品期限长达三年。尽管建信理财和交银理财产品期限相对较短,但也多在半年期以上。此类长期限的理财产品与大额定期存单、电子国债等产品存在一定的同质性,但在风险控制方面相对大额定期存单、电子国债存在不足。
图1 理财子公司产品期限一览
(二)与“母行”界限不清
由图 2 可知,按照《理财新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总行资管部和理财子公司在管理构架方面分工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资管部作为集团协调部门主要负责处理存量的理财业务,各分支机构负责销售过渡期产品,同时将老产品备案后转化为理财产品交由理财子公司进行新老产品对接,理财子公司负责未来理财业务的产品运营,主要发行净值类产品。
图2 理财子公司管理构架图
因此,理财子公司应侧重净值类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但在我国理财子公司运行过程中,受限于银行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在产品研发、运作以及信息披露等重大事项上,对出资母行的依赖程度仍然偏高。理财子公司作为银行全资或控股设立的法人,在成立初期阶段通常延用母行开发的业务系统,利用母行及其下属分支行的资产获取和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业务,部分已开业的理财子公司甚至未在官方网站设置产品展示页面,其产品也往往与母行产品缺乏明确划分。例如,建信理财和交银理财均未单独设置产品页面,未有效区分标识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和银行发行的产品,需通过查看产品详细资料区分发行主体,增加了投资者辨识难度;工银理财子公司虽然在官网的投资和财富管理部分设置了“理财子公司”链接,但链接内并无可投资产品,投资者仍需通过工行的财富管理界面查看理财产品,未做到完全独立运行。
(三)资产配置压力增加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疫情前期企业复工复产难,甚至生死存亡面临巨大危机。为响应国家号召,担负社会责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引导、督促各金融机构及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如为企业提供专项再贷款、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下调保费等方法。其中,多家商业银行也为加快响应市场资金供求,有针对性地推出数款抗疫理财产品(如表4 所示),该类产品通常具有较低的投资准入门槛和较高的预期收益。例如,广州银行发行的3款该类产品中,有一款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的智选型封闭式产品,其投资期限为364 天,起售点为1 万元起,产品投资范围包含疫情防控专题债券及疫情防控专题资产,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4.26%;而其他银行机构1 万元起售的非抗疫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水平均在4.1%以下,相比之下该类主题型理财产品收益明显更高。
表4 我国理财子公司发行的抗疫理财产品规模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收益端给予投资者高预期的同时,受疫情影响,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剧烈震荡,经济下行预期严重[3],期间理财子公司的资产配置压力将持续加大,具体而言:一方面,由于宏观政策调整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债券市场行情持续下行,部分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滑;同时,与实体经济相关的部分行业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信用债潜在违约风险上升,依靠投资债券稳固理财收益将难以达标。另一方面,股票市场受国内外政策和经济变化影响,自春节以来一直呈现震荡走势,导致部分含权益类资产配置的理财产品存在回撤压力,尤其是成立时间不长、建仓点位较高的理财产品倍感压力。
四、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理财子公司可通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独立营运水平以及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升理财产品市场竞争力
面对基金、大额定期存单等产品的竞争,理财子公司需着力提升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调整结构。理财子公司要充分评估自身经营能力,配合母行的战略定位,确定与其他资管机构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路径。理财子公司参与权益类资本市场,不仅能通过设计推出更多元化结构的理财产品服务不同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还能激活金融市场,为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贡献力量。同时,对于现在主推的固收类产品,仍要做好产品配置优化,延缓低利率时代其收益下行之势。
其二,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理财产品服务能力[4]。一方面,理财子公司应加快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标准化、规范化地向社会投资者、金融监管者及学术研究者提供有效信息,尤其是加强客户对理财资金投向、收益情况等信息的掌握。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还应注重人工智能的高效运用,在营销及售后环节设置场景机器人客服和智能语音,及时应对客户业务办理和查询信息等诉求,通过大数据模拟建立客户偏好模型,实时为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完善客户的服务体验。
(二)提高独立营运水平
理财子公司的独立运营有助于隔离业务风险,提升资管能力。在建立初期,其业务扩张路径主要依赖于母行的资金、人员和系统支持,在发展阶段应建立有效的风险与内控管理体系、产品设计与估值模型以及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不断充实中后台部门的力量,理清自身与母行的战略关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隔离、独立运营。同时,其还应充分利用母行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借助母行平台优势,提升产品设计针对性和加大产品推广力度,做好与母行的协同配合。既要加强彼此业务的联动,又要明确两者的权责分担。作为理财子公司的母行,在内部管理方面要平衡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关系,差异化调整不同机构的经营策略,促进理财子公司健康蓬勃发展。对于未来发展方向为开放式综合资管服务平台的理财子公司而言,其还应注重代销类业务与自营类业务模式差异,建立健全代销类产品的运营管理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传导。
(三)加强投研能力建设
加强产品投研能力是理财子公司解决资产配置压力的重要手段[5]。首先,理财子公司应理顺投资逻辑。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其应充分研究国内外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做出预判,形成宏观经济的分析架构,建立清晰的投资逻辑,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研究方向。其次,理财子公司应提升自身投资能力。由于指数型产品的研发难度、费率均较低,理财子公司容易借助自身品牌和渠道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应在未来重点关注。同时,在前期自身投资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基金FOF 和基金MOM 也可作为其布局权益产品的选择之一。此外,理财子公司还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海外资管机构的投研合作,形成独具特色的资产配置方案。最后,理财子公司应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母行类型不同的理财子公司应量体裁衣,制定适合自身的投研策略,尤其是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扎根本地,对特定区域客户了解深入,应找准自身特色化定位,深耕优势领域,适度缩短业务半径,提升市场应对灵敏性,能及时调整产品模式,应对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