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层次性的实践研究
——以中班一周区域活动为例
2020-09-22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中心幼儿园周文婷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中心幼儿园 周文婷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效果主要是通过幼儿操作材料来实现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兴趣来自对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也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因而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层次性,是为了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需要,从而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区域活动材料如何体现不同年龄的层次特点?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为此,我园开展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层次性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具体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根据一周区域计划,观察中班幼儿在一周里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分析影响中班幼儿与材料互动的因素有哪些,然后进行调整。
行动研究法: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分阶段记录、分析与评估,做出研究小结。
研究者围绕中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情况,分析、研究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第一阶段,主要解决影响中班幼儿与材料互动的因素有哪些。我们采用案例分析法,选择某幼儿园中一班开展区域活动,组织教师集中观摩,观察教师投放的材料情况、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并进行集体反思、研讨。第二阶段,主要解决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等有层次地投放区域材料。我们采取行动研究法,针对上一次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的情况,在活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区域材料进行调整,观察材料调整后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从中发现中班区域材料层次性投放的策略。
二、第一阶段的观察、分析与调整建议
我们组织教师观察中一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中一班区域活动计划(第一次活动)
(一)数学区
观察记录:三个幼儿选择了数学区,一人选择了用两种颜色的小花以及“ABAB”“ABBABB”两种规律卡装饰圆盘的操作材料,完成情况较好;一人选择了三种图形以及“ABCABC”规律卡装饰圆盘,第二轮ABC的规律排错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还有一人用两种颜色的小花装饰圆盘后,又选择了三种图形装饰圆盘,他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较快地完成了操作。
分析:三个幼儿的操作能代表中班幼儿目前的能力水平,即在没有受干扰的情况下能按照颜色有规律地排序。其中第三个幼儿是能力较强的幼儿,能按规律完成小花和图形的排序。粉色三角形、紫色正方形、红色圆形图片有颜色、图形两种特征,为二维特征排序,幼儿容易受颜色、图形特征的干扰,排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用两种颜色的小花按规律排序直接到用三种颜色的三种图形按规律排序,难度提升太大,不符合幼儿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认知特点,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
调整建议:增加一种颜色的小花,指导幼儿学习按照“ABCABC”规律卡为三种颜色的小花排序;增加三种颜色的不同图形若干,如粉色、紫色、红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各若干。
(二)音乐表演区
观察记录:音乐表演区进来了五个幼儿,四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三个女孩拿着铃鼓听着音乐跳起舞来,边跳边唱。她们知道听着音乐拍铃鼓。另外一个女孩选择新增加的圆舞板。男孩先是选择打小鼓,但不按节奏而是兴奋地乱敲,接着把所有的打击乐器敲了一遍,最后在旁边闲逛起来。
分析:中班幼儿喜欢随音乐敲敲打打、唱唱跳跳,喜欢装扮。男孩相对女孩来说表演能力稍弱一些,但打击乐器还是深受男孩喜欢的,因为演奏打击乐器的经验不足,参加活动的男孩只是随意敲打打击乐器,满足了他短暂的兴趣。
调整建议:教师可以利用集体活动等机会,重点向幼儿介绍现有乐器的演奏方法;开展为《爷爷为我打月饼》配乐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分组为乐曲伴奏,尝试初步合奏;增加表演《小蝴蝶》《我的老师像妈妈》《爷爷为我打月饼》等乐曲的服装和材料,如蝴蝶翅膀与触角、公主裙、红军帽子、红军服装、小木枪等,满足幼儿装扮的需求,同时满足男孩的角色需求。
(三)美工区
观察记录:美工区新投放了与“昆虫”主题有关的昆虫漏印模板。多个幼儿争着要进这个区,最后六个幼儿进区了。六个幼儿争着使用漏印模板,没有人选择折纸。一个幼儿玩漏印画,发现新投放的纸板模板会翘起来,导致模板没有压好,出现移位的情况。有的幼儿使用颜料过多,导致漏印的图案模糊。六个幼儿只展示了漏印的图案,没有添画或其他操作。
分析:纸板模板硬度不够,所以手一离开模板便出现移位的情况。中班幼儿手部的力度小,漏印时没能压住模板,也是出现移位的原因。教师在之前指导中未重点强调颜料需打薄,也没有引导幼儿在漏印的基础上添画。
调整建议:调整材料,支持幼儿在纸张上漏印,并大胆添画;投放硬度较好的昆虫模板;再次示范漏印的方法,强调颜料在泥工板上打薄后再拿海绵沾颜料。
(四)益智区
观察记录:交通图是在一张大纸板上手绘出来的,放置在活动室的空地上,幼儿可以拿着各种玩具小车在纸板上操作。幼儿对交通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六个幼儿在上面玩得不亦乐乎,没有人选择走迷宫。在发现交通图上停车场停车混乱时,幼儿争着把车停在最前面,不喜欢停在别人的后面,他们为争车位而吵闹起来。
分析:交通图放置在地板上给了幼儿足够的空间。交通图色彩鲜艳,路线清晰明确,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和主动性。幼儿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能自主地游戏。发生争吵的原因是停车问题,可见单纯地按照交通规则开车的操作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幼儿需要增加停车场的停车规则,以进一步拓展游戏。
调整建议:增设停车场停车位,发展幼儿一一对应、按序数排列的数学思维,支持幼儿进一步推进游戏。
三、第二阶段的观察、分析与调整建议
中一班教师根据第一阶段幼儿活动的情况以及其他教师的建议,对区域活动材料做了调整。
中一班区域活动计划(第二次活动)
(一)数学区
观察记录:材料的层次性强,幼儿的选择机会多;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难度的操作材料。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能力较强的幼儿会与同伴检验操作结果。
分析:原来两种颜色的小花换成三种颜色的小花,可以支持幼儿进行ABAB、ABBABB、ABCABC三种规律的排序。不同水平的幼儿有了选择和拓展的机会。
(二)音乐表演区
观察记录:音乐表演区在材料调整后变得很热门,新投放的服装吸引了几个男孩的加入,红军服装以及小木枪马上成了男孩轮流表演的材料,女孩则多选择了公主裙、蝴蝶道具。一些没有表演的幼儿演奏打击乐器,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随音乐击打乐器的节奏感明显增强。跳舞表演的幼儿和演奏的幼儿合作能力增强了。
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唱唱跳跳,喜欢模仿表演。调整后的材料丰富有趣,幼儿选择较多,因而该区域受到幼儿的喜欢。
(三)美工区
观察记录:在夹子的帮助下,漏印模板不容易移动了。幼儿的漏印技能增强,漏印出的昆虫图案清晰。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数幼儿对漏印的作品进行添画或将它与剪贴的作品组合,创作了《小蝴蝶的家》《蚂蚁搬豆子》《小蜻蜓找朋友》等作品。
分析:中班幼儿的小肌肉发育尚差,漏印时不能将模板与纸张按住,用夹子将模板与纸张固定住解决了这一问题。幼儿对漏印作品的添画或装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及想象力、创造力。
(四)益智区
观察记录:交通图中停车场设置了不同颜色、不同数字的标记,幼儿操作的车上也贴了相应颜色和数字。幼儿十分高兴,有了这些材料的提示,不需要教师指导,他们能按照标志一一对应停车。有同伴停错时,旁边的幼儿还会提醒。
分析:按照标志停车的规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且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操作性。
第二阶段活动中,各个区的材料呈现了丰富性、层次性,满足了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要。
四、研究结果与反思
通过观察、分析、调整及再观察、分析、评估的一系列研究,我们认为区域活动材料的层次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材料的投放首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即要有年龄段的层次性。教师要考虑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游戏性等,选择适合特定年龄段幼儿发展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第二,材料投放要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将材料分解出若干个能与幼儿发展相符的层次目标,进而投放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有效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第三,材料投放应体现幼儿不同阶段探究目标的层次特点。幼儿操作活动是随着探究过程的发展而动态发展的,因此材料投放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教师应根据材料的适宜性情况、幼儿行为背后折射出的兴趣和需要,在目标、材料、玩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并随着目标的递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投放,为幼儿提供不断挑战的机会,帮助幼儿拓展各种经验,一步步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四,材料投放应关注幼儿性别特点,满足不同性别幼儿的心理需求,避免幼儿偏区的现象。材料投放是否满足不同性别幼儿的需要,也会影响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效果。如音乐区往往是女孩的“地盘”,益智区的交通游戏是男孩的“地盘”。教师在提供材料时要有意提供各种能够刺激男孩、女孩参与的材料,如在音乐区增加男孩角色的服装、道具,在交通游戏中增加扫把、抹布、鸡毛掸、空气清新剂等女孩喜欢的汽车美容店材料,来满足不同性别幼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