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降低风险方案的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管理路径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0-09-22潘丽洁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淋巴患肢水肿

潘丽洁

(永城市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商丘 476600)

乳腺癌属于女性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可破坏淋巴管路,导致淋巴液无法回流,从而造成患者手臂及胸部发生淋巴肿胀,且该症状具有进展性、难逆转等特点,故给予淋巴水肿有效的预防管理尤为必要[1]。降低风险方案是一项综合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的系统性淋巴水肿管理计划,对改善患肢功能、提升患者预防意识有良好的效果[2-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降低风险方案的预防管理路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42~70岁,平均(55.19±7.25)岁;体质量指数(23.63±3.28)kg·m-2;肿块部位:左乳癌17例,右乳癌29例。观察组年龄40~70岁,平均(54.36±7.88)岁;体质量指数(25.86±3.47)kg·m-2;肿块部位:左乳癌15例,右乳癌31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活检确诊为乳腺癌;(2)具备手术指征;(3)为初次诊断且为单侧乳腺癌;(4)双上肢无淋巴肿块;(5)自愿签署同意书,且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1)合并因其他疾病所致的上肢功能障碍;(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合并认知障碍或无法沟通。两组年龄、体质量及肿块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永城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口头淋巴水肿健康教育,如患肢不宜负重,不可对患肢进行测血压、抽血、输液等;指导患者每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锻炼方式根据其实际情况逐层递进。

1.2.2观察组 接受基于降低风险方案的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管理路径。(1)院内干预:在患者术后24 h内,护理人员根据降低风险方案手册向其进行健康宣教。①系统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淋巴水肿的发生原理,告知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风险,提高其预防意识。向患者阐述淋巴回流操中肌泵运动和深呼吸运动促进淋巴液反流的原理,提高其运动依从性;需要强调手术有创性和患肢创伤会导致淋巴液过量产生,以至于出现淋巴水肿,增强患者保护患肢的意识。②早期功能锻炼,将握力球和患肢功能锻炼表发放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淋巴回流操的训练,要求患者每天至少进行3次。(2)面对面强化:患者返院或复诊时进行面对面谈话,对其出院后的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内容,持续时间为30 min,共进行4次。(3)电话随访:向患者询问其运动依从性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督促其进行淋巴回流操锻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每次15 min,每月1次。

1.3 评价指标(1)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采用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指数量表(breast cancer and lymphedema symptom experience index,BCLE-SEI)[4]评估两组术后1、3、12个月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该量表包含症状评分和困扰度评分,共56个条目。症状评分部分共有2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0分:没有。1分:轻微。2分:有些严重。3分:相当严重。4分:非常严重。分值为0~96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困扰度评分部分共有32个条目,可分为睡眠、情绪、功能、社交、性及归属感等6个维度,同样采取5级评分法,分值为0~128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困扰越严重。(2)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出现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3)肩关节最大外展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肩关节最大外展度。

2 结果

2.1 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3、12个月BCLE-SEI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BCLE-SEI评分对比分)

2.2 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术后1个月,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对比[n(%)]

2.3 肩关节最大外展度对照组在术后1、3、12个月肩关节最大外展度分别达到45°、90°、180°的例数为15例(32.61%)、21例(45.65%)、39例(84.78%),观察组为25例(54.35%)、31例(67.39%)、46例(100.00%)。观察组肩关节最大外展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乳腺癌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但腋窝淋巴结清扫会使术后淋巴水肿的风险增加,给患者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淋巴水肿具有病程缓慢、迁延难愈等特点,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对减少淋巴水肿有重要意义[5]。

降低风险方案中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预防意识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康复锻炼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淋巴液回流[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3、12个月BCLE-SEI评分均较低,术后3、12个月,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表明基于降低风险方案的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管理路径可改善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降低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术后1 a是患者发生淋巴水肿的危险期,在此期间定期给患者进行知识强化以及随访,有助于巩固患者对淋巴水肿的预防知识,提高其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每天定量、有规律的淋巴回流操可以有效促进淋巴液回流,减少淋巴液聚积,从而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3、12个月肩关节最大外展度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降低风险方案的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管理路径可改善患者预后。分析其原因在于:对乳腺癌患者施行基于降低风险方案的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管理路径,通过院内干预、面对面强化以及定期电话随访,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其预防意识;面对面谈话,分析患者出院后的行为,及时调整方案,促进预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及时解答其问题,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9-10]。

综上所述,基于降低风险方案的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管理路径可改善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降低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淋巴患肢水肿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