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水平与疾病活动强度的相关性

2020-09-22陈继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补体系统性

陈继红

(西平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 4639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累及全身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皮肤经典表现为面部皮肤的蝶形红斑或者盘状红斑,尤其以鼻梁和颧骨部位分布的红斑最具特征性,还可以出现脱发、皮损、光过敏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由于该患者受到遗传、环境、性激素、药物等因素影响,易促发体内异常免疫应答,持续产生大量的激活补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导致结缔组织受损[1]。相关研究显示,多数患者在活动期间常伴有血清补体系统蛋白,尤其是补体C3水平持续下降,该现象可能与疾病活动性有关[2]。本研究选取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旨在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水平与疾病活动强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活动指数将其分为3组。轻度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3~65岁,平均(39.41±2.35)岁,病程5 d~23 a,平均(14.12±1.20)a。中度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4~64岁,平均(39.28±2.30)岁,病程6 d~22 a,平均(14.25±1.19)a。重度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4~62岁,平均(38.59±2.47)岁,病程3 d~25 a,平均(14.29±1.06)a。3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西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无合并感染、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②妊娠期及哺乳期;③精神异常;④血肌酐>200 μmol·L-1;⑤拒绝参与研究。

1.3 方法与试剂采集入院当天患者清晨空腹3 mL静脉血,采用美国德林BN-Ⅱ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通过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水平,试剂为配套原装试剂,C3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7~1.41 g·L-1。

1.4 评价标准根据2000年改进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标(SLEDAI-2000)评分法评价SLE患者活动强度。评价标准:0~4分为无任何活动,5~9分为轻度活动,10~14分为中度活动,≥15分为重度活动。分值越高表示疾病活动性越强。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活动强度补体C3水平、SLEDAI评分重度组补体C3水平小于中度组,中度组补体C3水平小于轻度组,重度组SLEDAI评分大于中度组,中度组SLEDAI评分大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不同疾病活动强度补体C3水平、SLEDAI评分比较

2.2 相关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显示,补体C3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614,P<0.001)。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至今尚未确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随着疾病的进展,多数患者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仅有少数患者长期稳定在亚临床或轻型狼疮状态。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然病程多表现为病情的加重与缓解交替,疾病的发生跟雌激素、雌激素受体、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等有关[3]。在疾病活动期,补体系统活化可消耗补体,多数补体在逐步减少,且炎症反应可造成器官及周围组织损伤。C3是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清中的一种球蛋白,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组织、骨髓、腹膜和肝脏等合成的一种β球蛋白,正常值范围为0.80~1.20 g·L-1,具有酶样活性[4]。经数据调查显示,目前至少7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低补体血症,在其皮肤组织与肾组织中也均有大量的C3沉积[5]。如能早期干预,则可避免或延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在临床中,常常会观察到补体C3下降趋势严重的患者,一般情况下,其疾病活性强度较高。SLEDAI评分关于疾病活动程度的评估系统中,只对补体C3水平的降低赋予统一分值(2分),且并未采取不同方案区别对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3水平降低程度不同)[6]。一般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机体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助于清除外来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会通过吞噬细胞被排除体外,但该患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降低,从而使得凋亡小体无法被快速清除,未被清除的凋亡小体膜破坏,核小体释放入血,不仅刺激机体产生大量抗核小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及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且还能够作为靶抗原,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与局部组织,进一步激活各种可溶性炎症介质,最终导致该患者器官及组织损害,加重病情,继而表现为补体C3水平升高[7-8]。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组补体C3水平小于中度组,中度组补体C3水平小于轻度组,重度组SLEDAI评分大于中度组,中度组SLEDAI评分大于轻度组,且进一步分析发现,补体C3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越高,血清补体C3水平越低,其原因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系统被激活、存活期及免疫复合期的形成消耗大量的C3水平等有关。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水平与疾病活动强度有关[9]。李文兴等[10]研究认为,与补体C4水平相比,补体C3水平灵敏度更高,能够有效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真实情况,而补体C4水平只能通过经典途径被激活而被大量消耗,故在该患者疾病活动的过程中,补体C3水平会出现显著的降低趋势。补体C3水平的降低足以说明是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身体某些免疫功能的消耗所引起,这是正常人体的免疫反应。总之,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水平进行监测,对评估疾病活动强度及疾病严重程度临床意义重大,可见补体C3水平的降低能够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的预测指标[11-12]。

综上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水平与疾病活动强度具有密切相关性,即补体C3水平越高,疾病活动强度越低,可为疾病诊治、病情评估提供确切依据。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补体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伴脱发的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并发干燥综合征一例
10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