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孤独感与错失焦虑: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020-09-22韩静尹彬
韩 静 尹 彬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福州 350108)
1 引言
错失焦虑是一种弥散型的广泛型焦虑, 是指个体当得知他人拥有比自己更精彩的经历或者信息而自己不知道时,产生的一种不安的消极情绪(Silvia,Laura, & Giulia, 2018)。错失焦虑表现为渴望与朋友交流,渴望知晓他人生活中发生的事,不断查看社交 软 件 等 (Przybylski, Kou, & Dehaan et al,2013)。 因此,错失焦虑进一步可被细分为错失信息焦虑与错失情境焦虑, 分别从心理特征和外在表现上来定义(李琦, 王佳宁, 赵思琦等, 2019)。 以往研究表明, 错失焦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一些有损心理健康的情绪与行为, 如抑郁 (Baker, Krieger, &LeRoy, 2016)、焦虑(Barry, Sidoti, Briggs, & Reiter et al., 2017)、 社交网站成瘾 (张永欣, 姜文君, 丁倩等, 2019)等。 此外,错失焦虑也能够通过社交媒体的作用对记忆力、注意力、决策力等认知层面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认知失败(张亚利, 李森,俞国良, 2020)。 还有研究显示,错失焦虑还会影响个体的购物倾向, 个体可能会因为担心错过与同伴产生共鸣的机会而选择购买某个产品(Sparks,2012)。 而从决策角度来说,错失焦虑可能会让一个人难以做出令自己满意的决策, 使得生活失去快乐(Przybylski et al., 2013)。 比如当你想根据目前条件做决策时, 你可能会担忧自己错过了更有利的条件而做了错误的决策。因此,对错失焦虑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能够为减少网络成瘾, 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也能够为消费心理学领域涉及的消费决策提供一些启示。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拥有归属感、决定感、胜任感(Deci & Ryan, 198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提出,每个人都有归属于某个团体、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那么当个体感到与同伴信息不同步、信息缺失时,个体的归属感可能会遭到破坏,迫切想知道朋友的有关消息,因此就产生了错失焦虑。与归属感紧密联系的还有孤独感, 孤独感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体验, 是由于实际的社会人际关系无法满足自身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 (Rauch & Robert,1993)。 孤独类型理论认为,情感孤独是个体与朋友情感疏离,而社交孤独则是与朋友缺少交流(Weiss,1987),可见孤独感与社会人际交往密不可分。 研究显示,孤独感更高的个体通常更缺乏归属感,人际满意 度 也 更 低 (Mellor, Stokes, & Firth et al.,2008),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会更惧怕错失他人的有关信息。 由此提出假设(1):孤独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错失焦虑。 与人际交往焦虑有广泛联系的还有惧怕否定评价, 惧怕否定评价是指害怕他人给予自己负面评价, 是引起社交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用来衡量社交焦虑的认知层面(Watson& Friend, 1969)。高惧怕否定的个体容易因为他人的否定评价而变得焦虑从而导致社交困难。 惧怕否定不但导致社交障碍, 而且会损伤归属感(Chu,Buchman-Schmitt, & Moberg et al., 2015)。 从否定本身的意义来说,被他人或者一个团体否定,就表达了排斥与归属感的破坏, 因此担心错失朋友的信息造成情感上的疏离而产生被否定感可能也是错失焦虑的产生原因之一,由此提出假设(2):惧怕否定评价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错失焦虑。前人研究显示,孤独感能够正向预测惧怕否定评价 (Cacioppo et al.,2006)。 高孤独感的个体渴望人群接纳,更惧怕群体对自己的否定以免更孤独。 因此综上考虑提出假设(3):惧怕否定评价在孤独感与错失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表现为高孤独感个体惧怕否定评价造成归属感损害,从亲密好友处获得归属感的需求更强烈,因此面对好友信息错失将更为焦虑。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适应压力、 从压力中恢复的能力,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体抵御消极因素对个体的损害(Fletcher & Sarkar, 2013)。 有研究表明, 高心理弹性能够降低父母严厉管教对特质焦虑的影响(程珂炜, 2019)。 父母严厉管教是指父母通过辱骂、责打等消极有害的方式塑造孩子的行为,特质焦虑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性焦虑。 严厉管教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消极的依恋关系, 在孩子眼里,犯错误、被否定的代价是巨大的身心损害,预示着未来可能有较高的惧怕否定评价。 错失焦虑属于焦虑的亚类(柴唤友, 牛更枫, 褚晓伟等,2018),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4):心理弹性能够调节惧怕否定评价对错失焦虑的影响, 也能够调节惧怕否定评价的中介作用, 形成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模型见图1。
图1 中介调节模型图
2 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 线上调查了418 名在校大学生,删除不认真作答的问卷8 份,剩余410 份有效问卷, 有效率 98.1%。 样本群体年龄为 22.02±3.03岁,其中男生149 人,女生261 人,农村地区204 人,城镇地区206 人。
2.2 工具
2.2.1 孤独感量表
孤独感量表(第三版)选自《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汪向东, 王希灵, 马弘, 1997),共20 题,4 点李克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被试孤独感越高。 该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94, 因此适合用来调查大学生群体。 在本次调查中,孤独感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87。
2.2.2 错失焦虑量表
错失焦虑量表由李琦等编制 (李琦, 王佳宁,赵思琦等,2019), 共 8 题, 采用 5 点李克特量表计分,总分越高表明被试错失焦虑程度越高。该量表共有两个因子,分别为错失信息焦虑和错失情境焦虑。总量表、错失信息和错失情境焦虑的科隆巴赫α 系数分别为 0.72、0.78、0.7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评估大学生的错失焦虑。在本次调查中,错失焦虑总量表、 错失信息因子和错失情境因子的克隆巴赫 α 系数分别为 0.79、0.79 和 0.69。
2.2.3 惧怕否定评价量表
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选自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汪向东, 王希灵, 马弘, 1997)。该简明量表共有12 题,5 点李克特计分, 总分越高表明被试越惧怕否定评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用来调查大学生群体。在本次调查中,惧怕否定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88。
2.2.4 心理弹性量表
心理弹性问卷由高志华(2013)等编制,共有11题,7 点李克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被试心理弹性品质越好。 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 信效度较好,适合用来做调查研究。 在本次调查中,心理弹性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87。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4.0 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SPSS 中使用PROCESS3.0 宏进行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 并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 通过抽取5000 个Bootstrap 样本估计中介或调节效应的95%置信区间。
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收集完成后,进一步采用Harman 单因子检验(周浩,龙立荣, 2004)对上述4 个问卷所有项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发现,未旋转情况下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10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 并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8.67%, 小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共同方法偏差问题不明显。
3 结果
3.1 描述统计、相关分析与差异检验
表1 总结了各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以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孤独感、错失焦虑、惧怕否定评价彼此两两显著正相关; 心理弹性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与错失情境焦虑显著正相关,与错失信息焦虑相关不显著。 对被试错失信息焦虑和错失情境焦虑进行相关样本t 检验, 结果显示, 错失情境焦虑显著高于错失信息焦虑,t(1,409)=10.95,p<0.001。
表1 量表各维度描述统计与两两相关
3.2 惧怕否定的中介效应检验
在做分析时, 发现性别变量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将性别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首先按照温忠麟中介模型三步检验法(温忠麟,叶宝娟, 2014b)对中介模型进行检验。 由表2 可知,检验孤独感、惧怕否定评价、错失情境焦虑构成的中介模型,孤独感回归 系 数 显 著 (M3,β =0.14,p <0.01;M5,β =0.29,p <0.001),惧怕否定评价回归系数显著(M6,β=0.26,p<0.001),但是在去除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后,孤独感不能直接预测错失情境焦虑 (M8,β=0.07,p=0.15)。Bootstrap 运算结果显示,惧怕否定评价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为[0.0144,0.0417],未包括 0 在内,中介效应显著。结果说明未控制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时,孤独感对错失情境焦虑的影响显著, 但是当控制了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时, 孤独感对错失情境焦虑的影响就变得不显著, 说明惧怕否定评价在孤独感对错失情境焦虑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检验孤独感、惧怕否定评价、错失信息焦虑构成的中介模型,孤独感回归系数显著(M4,β=0.36,p<0.001;M5,β=0.29,p<0.001;M9,β=0.27,p<0.001),惧 怕 否 定 评 价 回 归 系 数 显 著 (M7,β =0.39,p <0.001)。 Bootstrap 运算结果显示,惧怕否定评价中介效应的置信区间为[0.0250,0.0605],未包括 0在内,中介效应显著。 说明惧怕否定评价在孤独感对错失信息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量为41.89%。
表2 惧怕否定评价中介效应分析
3.2 心理弹性调节效应检验
先采用层次回归检验心理弹性简单调节效应,检验时将心理弹性和惧怕否定评价进行中心化,相乘得到调节项,同样性别作为控制变量被排除在外。由表3 可知, 调节项不能显著预测错失情境焦虑(M10,β=-0.08,p=0.11), 但是能够显著预测错失信息焦虑(M11,β=-0.10,p<0.05)。进一步 Bootstrap 运算结果显示,调节项能够显著预测错失信息焦虑,效应值为-0.01,置信区间为[-0.0154,-0.0005],未包括 0 在内(△R2=0.01,p<0.05),结果说明,心理弹性在惧怕否定评价对错失信息焦虑的影响中起简单调节作用。 以心理弹性的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的效应值为0.32,置信区间为[0.2108,0.4303];低分组的效应值为 0.48,置信区间为[0.3556,0.6029]。 结果说明高低心理弹性的个体在惧怕否定感增加时,错失信息焦虑都会增加,但是高心理弹性的个体比低心理弹性的个体的错失信息焦虑增加的程度更小。
表3 心理弹性的简单调节效应分析
3.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 根据温忠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法进行检验(温忠麟,叶宝娟, 2014a)。结果如表4 所示:在孤独感、惧怕否定评价、错失信息焦虑、心理弹性构成的模型中,孤独感的回归系数显著 (M13,β=0.46,p<0.001;M16,β=0.31,p< 0.001),孤独感×心理弹性的回归系数也显著 (M13,β=-0.13,p<0.01); 惧怕否定评价×心理弹性回归系数显著(M16,β=-0.10,p<0.05)。 进一步采用 PROCESS 对14号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发现调节项的效应值为-0.01,置信区间为[-0.0155,-0.0013],区间不包括 0,说明惧怕否定评价的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心理弹性的调节。以心理弹性的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 高分组效应值为0.23, 置信区间为[0.1197,0.3330];低分组效应值为 0.39,置信区间为[0.2712,0.5184],说明对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来说,惧怕否定评价产生的中介效应更小, 错失信息焦虑也更小。
表4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孤独感能够显著预测错失焦虑,验证了假设(1),说明外界的信息能够帮助孤独感个体与朋友建立联系以满足归属感的需要。 手机是现代社会用来与朋友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能够提供大量关于外界的即时信息。 而高孤独个体和高错失焦虑个体均容易手机成瘾(何安明, 王晨淇,惠秋平, 2018; 张亚利, 李森, 俞国良, 2020),说明孤独感个体和高错失焦虑个体均能通过从手机中获取及时信息来缓解心理上的不适感。 并且研究表明来自朋友的支持可以较好地缓解个体的孤独感(陈雪峰,时勘, 2008),因此对于朋友消息的错失会体验到更高的焦虑。
惧怕否定评价是社交焦虑的认知层面, 研究者通常会采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来测量个体的社交焦虑(Watson & Friend, 1969)。 有研究者认为,社交焦虑与错失焦虑是社交情境下两种相反的表现,社交焦虑较强的个体回避社交来减少不适感, 而错失焦虑较强的个体则希望趋近社交情境减少焦虑 (柴唤友, 牛更枫, 褚晓伟等,2018),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惧怕否定评价应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错失焦虑。 而实际结果却是惧怕否定评价显著正向预测错失焦虑,验证了假设(2),说明惧怕否定评价的个体在陌生社交情境中归属感被损害, 则更需要在熟悉的社交关系中寻求满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邓衍鹤, 向睿洋, 刘翔平, 2017)。因此社交焦虑的个体并非在所有的社交情境中均表现为回避状态,这与生活经验也相符合, 你可能会在某个不熟悉的社交活动中感到焦虑, 但是在熟悉的社交圈里时却感到舒适与快乐, 社交焦虑与错失焦虑均表现为对熟悉社交情境的趋近。 此外,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在外界信息对自身的不断反馈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而惧怕否定评价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接纳程度低,这个消极的自我概念与从小习得的消极依恋关系有关 (杨捷,2013),因此曾经习得的被消极否定的经验导致个体惧怕否定评价。 高惧怕否定评价的个体在多种陌生社交场合中表现焦虑和紧张而损害归属感, 在亲密朋友处寻求支持与修复更为重要, 对朋友信息的需求可能就更为强烈。 高孤独感个体归属感无法得到满足,渴望群体接纳。本研究表明孤独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惧怕否定评价,与以往研究相符(Cacioppo et al., 2006),说明高孤独感个体更惧怕他人的否定评价,造成归属感进一步损害,因此惧怕否定评价在孤独感对错失焦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验证了假设(3)。
总结前人研究,孤独感、惧怕否定评价和错失焦虑的深层原因皆与归属感较低有密切联系 (Chu et al., 2015; Mellor et al., 2008), 说明归属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在心理健康领域,自杀人际理论表示,当个体的归属感得到满足时,能够较好地防止自杀(Joiner, 2005);在职场中,归属感高的个体将得到更公平的机会(Cornelis, Van Hiel, & De Cremer et al., 2013);在管理层面,如何获得员工的归属感促进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Hoogervorst, Cremer, & Dijkeet al., 2012)。 这些说明归属感可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变量,未来可增加对归属感的深入研究。
此外,本研究还检验了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发现心理弹性只能够调节惧怕否定评价对错失信息焦虑的中介影响, 却不能调节惧怕否定评价对错失情境焦虑的中介影响,部分验证了假设(4),可能是因为错失情境比错失信息更容易体会到焦虑情绪, 心理弹性难以进行调节所致。 错失情境焦虑之所以显著高于错失信息焦虑, 可能与社交情境更能够满足个体归属感有关。这与生活经验也是契合的,仅仅通过网络交流而很少见面交往的朋友最后渐渐情感疏离了,因此,要更好地满足归属感,仅仅通过信息交流或许不够,还要参与到真实的社交场景中去。心理弹性作为调节消极情绪的积极品质, 高心理弹性能够减少孤独感和惧怕否定评价对错失信息焦虑的影响, 说明心理弹性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作用。心理弹性较高,意味着个体有较安全的依恋(李彩娜, 董竹, 焦思等, 2016)和较为积极的自我概念 (蔡丹, 王凤娟, 赵佳林,2018),而安全的依恋与积极的自我概念又意味着更好的人际关系,对自身的评价更为积极与认同,因此心理弹性能够减少惧怕否定评价对部分错失焦虑的影响。
5 结论
孤独感能够正向预测错失焦虑, 而惧怕否定评价在孤独感对错失焦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心理弹性能够调节孤独感对错失信息焦虑的影响, 也能够调节惧怕否定评价对错失信息焦虑的影响; 心理弹性能够调节孤独感、惧怕否定评价、错失信息焦虑所构中介模型的后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