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互联网+”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0-09-21张晓霞
张晓霞
摘 要:图书馆是信息资源存储以及传递的场所,管理的效果会对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带去影响,而要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就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进而促进图书馆职能的全面发挥。如果管理模式不合理,就会让图书存放无序,管理效率较低,会限制图书馆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在图书馆管理中进行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就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建设策略,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4-0-02
当前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对图书馆来说,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能够提升管理的效果。信息化技术可以对资源进行并行处理和整合,满足图书馆信息资源处理的需求。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资源管理的水平,促进信息传递速度的提升,确保信息传递的质量,还可以提升管理的安全性。所以,图书馆就要注重“互联网+”的运用,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然而当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互联网+”下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管理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不足
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思想和模式较为滞后,无法快速地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能够跟随上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就算是他们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但是其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这方面也需要经过系统培训,要由专业人员负责对其进行培训[1]。
(二)没有构建图书管理数据库
图书馆中有大量的图书和信息资源,对于这些数据资源的采集以及存储就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这也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使得软硬件资源受限,管理后台数据库不健全,图书信息不完整,这就给后续的其他环节操作带去了消极的影响,比如,精准查询、图书检索等。或是一些地方并未全面、正确地认识到数据库的重要性,将其简单地认为是数据整理以及记录,并未清楚数据使用功能。
(三)投入不够,信息化水平较低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运用具有积极影响,这也让很多图书馆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开始加强信息化建设。然而就整体上来说,现阶段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投入方面还是存在不足,无法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要开展信息化建设,就要引入相关的软件以及硬件,然而资金方面的投入有限,且图书馆其他方面也需要资金投入,让图书馆的资源投入不够,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技术不匹配
在图书管理中积极地引入信息化技术,要促进其作用的发挥,图书馆就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现阶段还有一些图书馆并未全面、正确地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重要性,并未深入研究信息化技术,只是单一地强调引入了多少的先进硬件和软件,但是在具体运用上却存在不足。一些图书馆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并未结合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管理重复、交叉和遗漏,限制了管理效率和效果。所以,管理和信息化技术之间的不匹配是一个重要问题,限制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五)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只有对已有图书资源进行理清,提升共享效果,才能够促进资源利用价值的发挥,提升利用率,发挥出图书管理信息化应有的效果。同时还应该意识到,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会让大量图书资源出现在网络环境中,让图书管理存在安全风险,如果风险因素变成实际的安全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图书管理体系的安全,对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就当前情况来说,很多图书馆都实行了资源共享计划,然而对于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则缺乏重视,没有组织建立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在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也不够,导致留下安全隐患。
二、面向“互联网+”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提升图书管理者的信息化建设意识
要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需要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树立较强的建设意识,这样才能够积极地应对工作的转变,更新工作理念,清楚信息化的方法以及内容,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提升建设的效果[2]。除此之外,对于在职员工中能力不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图书馆就需要注重组织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可以增加信息化知识,加强有关考核工作,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就需要对参与培训的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进行再次审查,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水平。
(二)增加硬件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硬件方面的投入就是一方面,所以,要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对之前的计算机硬件进行更新,设置计算机硬件设备应急维修更换的专项资金,专门用来维修和更换,及时对故障进行维修或者是更换,确保硬件设备的正常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效果。还要注重对硬件设备进行升级,这可以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让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更高效地运行,还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和搜索体验,快速地找到需要的书籍。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安全,就要确保硬件设备的质量,这对于防止资源遗失等问题具有积极影响,能够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3]。
(三)加强软件支持
硬件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软件系统也是信息化建设中的關键要素,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管理信息化要有软件系统提供保障。要对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加强以及升级,就要做到几点:首先,要对信息化管理系统专业性进行提升,确保系统可以得到及时的更新,提升系统和图书资源的匹配性;其次,要构建图书资源库外部登录系统,让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己查询和阅读书籍;最后,要执行图书外借管理系统建设目标,让借还可以做到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简化借阅程序,提升图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四)加强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学习
图书馆人员是提供服务的主体,因此,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就会影响到图书馆服务的质量,要确保图书馆服务质量,就需要注重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让他们可以跟随时代发展,让他们可以熟练地处理互联网信息[4]。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各个领域都需要加强和互联网的结合应用。所以,这就要探究怎样提升图书馆人员信息处理能力,确保处理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第一,图书馆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要掌握计算机编目等相关的技术,进而构建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检索。馆员还要利用网络技术指导读者的阅读,让他们能够结合相关信息快速的检索资源信息,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信息查询体验。第二,要让馆员可以快速地适应新的图书馆服务工作,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就要提升培训力度。“互联网+”时代下,对图书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图书馆组织现有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对于新进入的人员要注重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还应该增加相互间的沟通,可以分享经验,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促进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
(五)完善图书管理信息资源体系
图书馆就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场所,加强图书馆建设,促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涉及很多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对图书管理信息资源体系进行优化和健全。管理人员要结合读者的需求,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让阅读内容可以得到提升,丰富类型,提升层次[5]。除此之外,图书管理者还要清楚地掌握自身信息化建设的优点,对数据资源进行补充和健全,要清楚资源出处,认真进行核实,确保是正确和可靠的,符合要求才可以引进到数据资源库中,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六)强化信息化建设的保证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要坚持努力和发展才可以看到成果,所以,为了保持长效性,就要确保后续保证机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图书管理信息化是面向不同层面社会需求进行的,因此,要想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就要将信息化建设需求与社会整体发展进行结合,争取获得各领域的认可以及支持,全面促进信息化建设,形成整体性保证机制,给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效开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给之后的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并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图书管理方面运用互联网+,可以提升图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信息的有效传递。所以,这就需要图书馆能够注重和强化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的保证机制,完善图书管理信息资源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学习,加强软、硬件支持等措施,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图书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瑞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图书馆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科技风,2016(18).
[2]王林钢.在互联网+环境下探讨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的重要性[J].智富时代,2016(12).
[3]封文丽.浅谈4G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信息化建设[J].管理觀察,2018(34).
[4]刘莎莎.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15).
[5]王向军.浅析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雪莲,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