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歌舞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有效应用

2020-09-21王琳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想引领当代大学生应用

王琳

摘 要:红色歌舞,作为中国近现代当代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是在特定文化种属下,同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并影响着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红色印记,彰显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红色脊梁。作为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红色歌舞文化,既囊括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凯旋欢歌的民族史,也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可以让学生在身体力行、耳濡目染中获得精神给养,为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高校育人思路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红色歌舞文化;当代大学生;思想引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4-0-02

一、红色歌舞文化的价值概述

文化,是群体生活的产物和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被传承、延续、创造着,文化于群体而言,是浓缩了人类文明的价值内核和思维内蕴的精华提纯。

红色歌舞文化作为文化的观念表征方式之一,在同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中,已由开始的被创造、被影响逐渐转换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反作用力,影响着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价值理念。

红色歌舞的来源,最早是受到前苏联的影响,在苏区中传播,后于延安达到顶峰并发展至全国各地。从价值意义上看,它对人民的思想凝聚、精神振奋、文化流芳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出因时而作、因人而作、因事而为的价值内涵。

首先,在宣传教化、凝聚民心方面,以苏区歌舞为代表的红色歌舞,是第一次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困顿,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赣东北等多个革命根据地为巩固工农政权,扩大红军力量进行的有益尝试。

1927年,毛泽东在江西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于初创阶段的红军,一方面要同敌对势力战斗,另一方面要宣传党的革命方针,增加人民的认同感,就迫切需要一种力量来达成革命共识、传递革命星火。在文艺宣传队的积极参与下,歌舞艺术,开始逐渐为红色理想的蔓延提供了孕育的土壤,每当赣东北工农剧团在周坊演出之后,人们总是沸腾一片,顷刻间就有数百名青年报名参军,《可怜的秋香》《拥护苏维埃》《红五星》等作品都是在江西苏区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次,在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方面,“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要求艺术为自己服务。”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红色歌舞作为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现实基础亦是如此。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历程中,中国革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征程,面对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文艺宣传队伍展开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精神赞歌,为红军的胜利会师镌刻下了足以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面对着白雪皑皑的高山险峻,文艺宣传队的工作者非但没有停止脚步,还更快、更强地用红色歌舞这一形式谱写了一首首精神乐章。战士们那一句句“快爬呀,听宣传队员唱歌去!”的声声向往就是红色歌舞弥散在长征路上的真实写照。

还有歌舞《打骑兵歌》那“敌人的骑兵不可怕,沉着应战来打它”的唱词、《红军大会师》《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的生动演绎,都是文艺工作者对时代发出的声声赞歌。

最后,在激发共鸣传承文化方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运动中的一些根本方向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在党的指导思想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投入群众一线,挖掘和学习民间艺术瑰宝,《兄妹开荒》《白毛女》等优秀作品就是在这一阶段涌现出的精粹。

由此可见,红色歌舞文化,已成为大时代背景下的共鸣反馈,在特定时期内影响着思想的启蒙,并指引著后来者的生生不息。

二、红色歌舞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中的应用

红色歌舞文化所生发出的意义和作用不是单一的、表层的,而是多维且深刻的。它可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应用到“三全育人”理念的各个方面。

(一)学之导之下的全面渗透

讲授法作为课堂授课的常见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十分受用。因为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由浅入深地讲明要点和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手段的更新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这一群体,对知识的渴望已不能满足于简单的文字性叙述,更多趣味化、多样化、时效性的载体亟待传递。在某种程度上,于书本文字的索求,会给人以乏味、困聊的枯燥之感,特别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纯理论解读,无论是客观的时代因素所造成的时间差还是地域差都会促成学生的心理差,给人以虚幻飘渺之感,从而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造成思想不主动、心理负能量等多方负面影响。因此,红色歌舞文化的存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来说,不失为一种有益借鉴,一方面,它可以以视觉、听觉、动觉为主导,用以缓解疲劳,放松身心;另一方面,在声音和肢体语汇作用下凝萃的历史岁月,可以给观赏者直击心灵的震撼,使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语言和艺术语言的结合中达成默契。

(二)寓教于乐中的全面发展

艺术,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娱人和自娱。以第二课堂为主导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旨在给青年学子以丰富的体验,调动个体素质、促进其成长成才。

红色歌舞文化,作为隶属校园文化层面的一部分,势必在应用中以活动为主导,激发参与者内动力。如:红色话剧展演、红歌比赛荟萃、红色题材创编等活动都是由红色文化衍生出来的项目名称。这些形式多样的举办模式,可以使参与者获得精神的洗礼。在品德的导向、知识的存储、体魄的康健、心灵的塑造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美的享受和美的提升。这是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突破的塑造体验最为显著的方式,它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诉求,还能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诸多助益。

(三)履之践之内的全面促进

西汉的刘向有“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经典留存;明代文学家刘基有:“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的深刻概述;当代亦有“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睿智洞见,这些都是强调社会实践对人的重要意义。

红色歌舞文化在社会实践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调动青年学子的身体力行地参与,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红色革命圣地的向往。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和动觉体验,那一声声悠扬而振奋的曲调、那一支支激扬且炙烈的舞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给人以心灵冲击,带来弥长而深远的效果。因为当个体置身于特定环境熏陶和群体氛围之中时,所感受到的张力是巨大且明确的,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最终于润物细无声处予人以真知和教诲。

三、红色歌舞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中应用的意义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生活当中居于特殊地位的群体,从时间上看,他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观念的传播与渗透将会产生广泛的动态影响力,使得教育模式的转型和社会生活的聚焦发生更迭;从空间上看,大学生是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内的集群,他们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流通观念下,在行为方式上既有鲜明的共性群体特征,又有异于他人的强烈个性色彩,这就意味着,不同时代的观念导向会在某种程度上随着该群体的行为投射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碰撞和反映。

红色歌舞思政育人的应用意义就在于:以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精神旗帜为引领,表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继而在咏歌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形式呈现中凝聚共识,引发当代大学生对历史经典的缅怀、追思、展望、激励和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力量体现中国力量,青春奋斗承载中国梦想,青年需鼎力担当,学而有思。”读史以明志,学史以观今,是历史给当代最好的读物,作为青年一代,在成长中既需要向上的动力,也需要向前的勇气,内动力对个体才能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增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红色歌舞文化从时间线上,虽然是革命时代的产物,在地域、条件、时间、空间上,缺失了一种“即时性”,但它的“延时性”功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是最为有力的途径。

四、结语

总體看来,红色歌舞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要且关键的一环。它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看,都有着区别于传统课堂授课的传播方式。对“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使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都会生发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帮辅和映衬的红色歌舞,势必会让莘莘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带来夺目且耀眼的绚烂与璀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讲故事[EB/OL].http://tv.people.com.cn/GB/177969/421875/index.html?from=singlemessage.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郑立柱.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精神生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张庚.回忆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鲁艺”的戏剧活动[J].戏剧报,1962(5).

[6]陈晨.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J].文史精华,2003(1).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当代大学生应用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