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

2020-09-21李晓蓉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合理性课堂效率

李晓蓉

摘要: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凭借,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解构文本并进行有意义的重构。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合理解读文本,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高效。

关键词:解读文本;课堂效率;合理性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凭借,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解构文本并进行有意义的重构。那么,小学语文老师究竟应该如何解读文本,促进课堂教学规范、高效呢?本文以《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提出一点浅见。

一、增强文本的趣味性

学生本能地对富有趣味性的文章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注重挖掘文本的趣味点,不仅要尊重文本,也要尊重孩子的思维习惯,从儿童视角出发思考问题,激发儿童的兴趣。以下是《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刚刚读完课文的你应该有很多的疑问吧?

生:老师,毛岸英为什么要奔赴朝鲜?

师:是呀!他为什么要奔赴朝鲜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抗美援朝的社会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大批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接近12万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于异国土地,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此片段以学生的视角为出发点,引出毛岸英为什么要奔赴朝鲜,并自然而然地引出抗美援朝的社会背景,更富趣味。学生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了解,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增强了求知欲。

二、凸显文本的韵味

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学习并发展语言,在解读文本时,我们一定要注重对文本中的字、词、句进行揣摩、赏析,充分感受语言之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一边读一边斟字酌句,以此提升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以下是《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请你带着这份悲痛的心情再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关键词,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生:我把“电报”这个词圈起来了。

师:接到儿子去世的电报后,毛泽东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没说一句话”“饭菜热了几次”“紧锁眉头”。

师:现在你能先试着用一句话概括第一部分吗?

生:得知儿子去世悲痛欲绝。

师:没错,接到儿子去世的电报,毛泽东茶饭不思、悲痛不已,所以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是:痛失爱子。

师:我们再看第二部分,你又圈了哪些关键词呢?

生:我圈了“请示”。

生:我圈了“是否将遗体运回国”。

师:那对此毛泽东的心情如何呢?

生:“悲痛、眷恋”。

师: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师:因此,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异国葬子。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用“画关键词”的方式把重点的内容圈起来,然后再串联起来,就知道它的主要内容了。

师:此时的你还有哪些困惑呢?

生:朝鲜人民为什么要求把毛岸英安葬在朝鲜呢?毛泽东又为什么要同意这个要求呢?

师:对呀,当时奔赴朝鲜,英勇牺牲的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他们的遗体最终都能运回祖国安葬,为什么朝鲜方面单单要求把毛岸英安葬在朝鲜呢?

师:其实呀,不仅是你们,当时彭德怀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不知所措,十分困惑,但是他觉得把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国不太妥当,应当与12万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战士们一样安葬在朝鲜,作为中朝两国友谊的象征,但又觉得事关国家主席,自己不好擅作主张,于是便请示周恩来。周恩来也认同他的做法,便将电报转发给毛泽东批阅,于是便有书上第二部分的这句话。

此部分学生通过圈画重点字词感受文本中语言的魅力,体会词句背后的“语文味”。

三、挖掘文本背后的东西

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倘若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仅仅流于肤浅的表层解读,匆忙走过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也就变得肤浅。《青山处处埋忠骨》看似简单,但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不仅仅在文本层次上有挖掘的必要,而且在文本背后还潜藏着可兹利用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主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这其实饱含着林则徐的“爱国”之情。

师:那回顧一下本单元我们已经学过的《古诗三首》,我猜你可能想到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你的眼前此时也浮现出了中原人民在胡人的压迫下悲痛欲绝的样子,通过他们的神态你感受到了他们渴望北伐的心理。你还可能想到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着“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你一定感受到杜甫喜极而悲、悲喜交加的心情。那么,1954年,当毛泽东突然得知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在前线离世,他会是怎样的悲痛?当朝鲜要求把毛岸英安葬在朝鲜,作为一国领袖的他又是怎样体现伟人风范的呢?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要学会:通过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这是《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文本需要学生深层次掌握的知识技能。

【教学反思】语文线上教学存在着诸多局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较为有限,加之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为了提高趣味性,我通过提问自然而然地引出矛盾点,引到链接资料,让学生于无形中拉近与文本的距离。除此之外,我通过抓关键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顺利达到本文的教学目标。由于线上教学时间的限制,第三部分“挖掘文本背后的语文要素”这块仅仅抛出了问题,没来得及引领学生去体悟。整体而言,这堂课基本做到了合理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合理性课堂效率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奇遇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解读文本“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