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转变策略
2020-09-21吕菲吟
吕菲吟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及环境创设工具,有效的融入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的学习能力,自主地或合作地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并被应用于学校之中,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方便的完成知识学习,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提高,同时还增强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完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现代教育中,以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以及数字化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是为满足学生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而产生的,可以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新型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使教学工作更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一、教育信息化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观念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学习能力为中心,而不是以授课老师的教授方式和教授内容为中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作用或目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践行过程中,學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的教学中,在接受老师讲解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更好地完善自我。教育信息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授课老师讲解知识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育信息化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室的藩篱。学生不必非要在课堂上学习,他们可以在家里或者其他地方使用网上课堂或者将老师的课件拷贝到自己电脑上进行听讲;遇到不明白或者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看课件,并且可以与老师通过网络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仅方便了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也节省了任课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教育信息化技术不仅仅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形象,还可以通过增添一些视频或者音频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样,中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集中精神去听课。同时,多感官系统协同作用,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能让学生将知识更加深刻地烙印在脑海。所以,信息化技术是一种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图、表、声音、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融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解释相关的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各个感觉器官去感受学习,从而将这些内容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化环境下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一)通过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网络,或把老师的授课课件拷贝到自己电脑上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情况,以及他们的生活,综合考虑之后,整合网络资源设计制作相应的课件。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化技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所谓自主学习,是由学生自发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育信息化技术使得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他们可以将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作为模板来学习,这样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为自己负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这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能主动地安排、设计并管理自己的学习,而不是等待和依赖教师的指令和帮助;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参加和机械地模仿;自主学习是行为能力,也是自我监控和思维判断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自由程度越高的学习,学习者的身心投入程度就越高。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能让学生感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才能主动投入学习过程,自由地思考、探究,无所顾虑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力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所创新,强调学生的人本、自由、多元、个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目标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发现、知识自己习得、方法自己运用、规律自己揭示、习惯自己养成、能力自己提升。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充满自信心,充满学习兴趣。
(二)通过信息化技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学习中同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使之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共同发展。它是针对“单一的个体学习”,以往过分的强调独立思考,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提出来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合作学习已经跨越了学科的界限,领域更广了。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当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时,所学的内容不仅仅是某个学科的内容,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渠道开展学科融合性的学习、主题学习等,从而拓宽了合作学习的领域。在信息环境下,虽然课堂内有一个合作小组的组建,但是在课外学生互相学习的同伴更多了,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同伴的学习空间,相互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同伴之间的学习往往比教师单纯地教授知识的效果更好。通过自主或者合作形式的课堂探究学习来实现群体目标,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地位。信息化环境下,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无疑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必要的补充手段。这两种学习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都各有优势,因而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实行探究学习,就必须结合自主和合作这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合作中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它的主要活动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我们应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生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课堂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应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同伴的发言,并准备在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同伴的发言顺序;有的做音量控制,控制同伴发言的声音等,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变换,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教师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與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戏”少了,学生的“戏”多了。教师一改传统教学一问到底的弊病,而是讲得少,讲得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上开展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达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取长补短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信息化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及环境创设工具,有效的融入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共同探究课题,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小组交流和探究,共同实现探究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地或合作地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问题为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的学习能力;以自主或合作为过程,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工具不断增多,而要想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使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必须要重视这些网络工具的利用。比如,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校园学习平台,并在平台中设置例题分析、在线答疑以及问题探讨等板块。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课下有效地完成知识学习,解开自己的疑惑。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去,使他们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
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信息化环境为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将所学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从而获取有用信息。 “探究学习”是针对“接受学习”而提出来的,是指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现象,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亲身体验、感知学习与认知的自主探求的过程。探究学习的实质是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它以问题为核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依靠自主、独立地发现、实验、操作、调查、探索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在一个个有意义、有价值、有创新、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信息化环境下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新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选定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项目、形式。此外,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计划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前提。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就教学内容而言,并非所教学科的所有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探究性学习。因此,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教师在上课前或每学期开学初,应制定明确的探究性学习目标,精心计划。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操作上要做到“先放后扶”,即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精当的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探究、理解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扶”,扶在学习方式的指导、重点难点的突破、困难学生的辅助、新旧知识的联系、合作交流的组织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地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上只有提高群体性主体参与率,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求知的体验。
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互相渗透、互相贯穿、不可分割。在教学中不能割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任何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都应该是这三个特征完美的结合。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提高,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方便地完成求知过程,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丁春明.浅析网络环境下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
[2]庞维国.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刘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J].考试周刊,2009(36).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