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烧酒(外二题)

2020-09-21黄静

广西文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昌平河村米粉

黄静

黄 静 广西藤县人,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广西日报》《红豆》等报刊。曾获“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第二届冯梦龙杯“新三言”全国短篇小说大赛、广西第十届小小说年度作品奖等赛事奖项。

烧 酒

上河村三宝,烧酒、鱼生和米粉。上河村人人能饮,人人好饮。高兴要饮,悲伤要饮,红事要饮,白事也要饮。上河村的酒坊,村头一个,村尾一个。上河村的天空,终日酒香弥漫。

村尾的酒坊,今天连烟酒都带着笑声,因为小主人江福英考上了重点大学。老爹江昌平平时的弯腰驼背、唯唯诺诺全不见了踪影,这会儿也学着村主任昂首挺胸,背着手走路了。村头的竹棚里,一帮人甩着扑克,玩得不亦乐乎,江昌平目不斜视地走过。

“老平,几时请饮?”

上河村人就是这样,谁家有喜事,只要你说出办酒的日子,那天一大早必有一帮人不请自来。他们的分工基本已经固定,甚而熟能生巧,一到主家就能立即上岗,买菜做菜洗碗布台一应杂事,一律不用主家插手。贺客也不用一一通知,人们早已口口相传,到了那天自然备上红包拖家带口来吃酒席。烧酒落肚,平时有多大的嫌隙都放下了,猜码划拳,“哥俩好啊”叫得山响。

江昌平扭头,是潘醒光。这人平时见了他可是眼高于天的,这么热情,可还是头一回。也难怪人家鼻孔出气,人家婆娘争气,生了六个,愣是没一个杂色的,清一色带把。反观自己,生了六个女,招弟盼弟引弟来弟要弟求弟的名字全用上了,直到第七胎,才求来了儿子。为了儿子好养活,不得不取个女孩的名字,乍一听,还是个女子。所以江昌平在潘醒光面前一直是自觉低一等,没有底气的。这会儿见潘醒光这么热情,马上反应过来,只有一个儿子怎么了?只有一个儿子也成才了!他潘醒光倒是六个儿子,哪个读上了高中?立马昂着头,神清气爽地应道:

“还没定呢!定了日子一定告诉大家!”

六個女婿颇给江昌平长脸,做鱼生的鱼是花大价钱买的野生鲮鱼,每一碟肉菜都堆得冒尖儿,贺客吃得酣畅淋漓,把江昌平一家连带着几个女婿都赞个不停,仿佛他们以前从没有欺负或者看轻过他们一家。

酒酣耳热之际,潘醒光忽然叫道:“老江,你这酒有点辣啊!”

上河村米酒的醇厚绵软名扬四方,多少外县外省的酒客慕名而来,多少同道中人以喝到纯正的上河米酒为荣,潘醒光这样说,江昌平就知道,恐怕是心里不痛快了,马上扬声说:“那就不喝了,我叫厨房再上盘鱼生!”

升学酒热热闹闹地吃了三天,全村老少抹着油腻腻的嘴巴,见了江昌平热情得像见了多年未见的亲人。江昌平自觉自己在村里的地位提升了不少。

办完酒席,江昌平就拎着烧酒带儿子走亲戚,把早些年帮助过他家的人都谢了一遍。江昌平说:我们趁机把人情都还清了,你才好轻轻松松去上学。江福英天天跟着父亲起早摸黑,东奔西跑,累极了,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蔫头耷脑,别人的奉承话都听得累了,好不容易这天父亲说,今天最后一个了,江福英顿时觉得空气都顺畅起来。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江福英又被父亲喊起床。

“不是谢完了吗?”江福英嘟哝着揉眼睛。

“昨晚我想了一下,还有一个。等下我们就进城找他。”

“我们家有亲戚在城里?”

“去了就知道了。”

江昌平带着江福英在城里七拐八拐,问了好多人,才敲响一家暗红的大门。

“找谁啊?”一个老头迟疑地打开门,似乎不相信有人会来找他。

江昌平仔细地看着老头,迟疑地说:“郝乡长,是你吧?”

老头马上变了脸色,气汹汹地说:“不是!”“嘭”地关门。

“哎!我是上河村的江昌平啊!郝……老弟,你不记得我了吗?那年我带过烧酒来,和你喝得两个人都进了医院,你忘了吗?”江昌平急忙喊。

“是你啊!”老头猛地打开门,“快进来快进来!”

屋里灰蒙蒙的,两个老头各拽了一张看不出颜色的小凳,在脱漆的圆桌前坐下来,很快你一杯我一杯地干起来。

江昌平说:“记得不,当年我婆娘生孩子大出血,要不是你刚好来我们村检查,你让司机送我婆娘去医院,就是一尸两命啊!”

老头摆摆手:“多少年的事了!”

“多少年我都记得呢!如今这个你救下的小崽子出息了,考上重点大学了,我带他来感谢你。”

“日子过得真快啊!都这么大了!”老头看着江福英感慨地说,“年轻好啊,前途无量,不像我们老家伙,越活越没有劲头了……出来后,我就成孤家寡人了。”

“我不是公家人,不懂公家事,反正你肯救一个老百姓,你就是好人!”江昌平斩钉截铁地说,“来!干!”

两人再次推杯换盏,没多久都晕晕乎乎了,老头说:“老哥……你这酒……有点辣!我的心……烧得有点痛……”

江昌平就“呵呵”地傻笑:“我家的酒……好酒!”

鱼 生

正午的太阳明晃晃的,照得水面像铺了无数的小镜子。老岩在抓鱼。他看见黑影在眼前一晃而过,立马饿狼一般扑上去,抓住了鱼尾,鱼扭着腰狠命一挣,老岩便脱了手,眼睁睁看着鱼摇头晃脑游远,留下一汪被搅混的河水。

老岩心里陡然升起不安,烦躁地洗了手脚上岸,湿手往干衣服一抓,两边屁股各留下一只五指爪,张牙龇齿,互不相让。

老岩卷了一支“大炮筒”,开始吞云吐雾。村里已经没什么人烧“大炮筒”了,可是老岩喜欢。老岩猛吸了一口,烟雾从鼻孔间缓缓喷出,又和着暴烈的阳光吸进鼻孔,“二进宫”的烟尤其辛辣,老岩猛地咳嗽起来,而且一咳不止,眼流鼻涕都流出来了。

如果翠兰还在身边,会舀来一碗粥水,然后一边帮他顺背一边恶狠狠地骂道:“咳死你!”

老岩想起第一次见翠兰的情景。在镇上那间叫作“回味鱼生”的饭馆,三婶带着一个姑娘进来了,姑娘唇红齿白,显得很嫩,老岩第一想法就是:又糟蹋钱了。这么漂亮的姑娘,还读过高中,哪会看得上自己?这一餐又是白吃的了。这也怪不得老岩妄自菲薄,老岩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一年级读了三年,读到所有人都服了气,公认他的脑袋是花岗岩做的,于是给他起名“老岩”。既然不抱希望,老岩也就不用顾及对方的印象,完全放开了自己,自由发挥。服务员端上一盘鱼生,老岩一看就说:“你这是什么鱼啊?换了!”服务员一听就知道遇上行家了,急忙道歉说“上错了”。 上河村濒临北流河,村人视鱼生为上品,但凡红白喜事宴请,两盘鱼生摆上来,用米醋一刷,滚上炒花生碎、紫苏末、洋葱条……再喝一口本村自酿的米酒,那叫一个过瘾!神仙都不换!没有鸡肉乡亲们不会说你,如果没有鱼生,那是要被非议的,甚至还会让客人以“不尊敬”为由拂袖而去。每年农历七月十四,镇上称为“鬼节”,为了避免被“鬼”碰到沾染晦气,都是悄悄地过。而上河村的七月十四是“鱼生节”,从农历七月十二开始,家家户户放下农活专心做鱼生,热热闹闹,大吃三天。做鱼生最好的鱼是野生鲮鱼,野生鲮鱼肉质细嫩,弹性好,味道鲜美,容易被米醋和米酒腌熟。从小耳闻目染,老岩的眼睛毒得很,一眼看出饭店用的鱼并不是野生鲮鱼。

姑娘眼睛一亮,和老岩从鱼生聊到人生,顿觉遇到了同道中人。两盘鱼生痛痛快快地吃过,姑娘也痛痛快快地跟老岩结婚了。那段日子真是美好!翠兰喜欢吃鱼生,老岩就天天做给她吃,也不知道是不是鱼生吃多了,翠兰胎胎生的都是女,日子就不那么美好了,尤其是老岩的母亲从脸色不好到指桑骂槐,到争吵,到三女断奶以后翠兰干脆去了广东打工不愿意回家,到这几年闹离婚,日子就像滑铁卢,一天比一天过得糟心。老岩已经记不起多久没见过翠兰了,也记不起翠兰在这个家的最后一点痕迹是何时消失的了。

那些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日子,可不就像口中吐出的烟雾袅袅而去,抓也抓不住,老岩怏怏地想。

这已经是翠兰第三次起诉离婚了。第一次,老岩坚决不同意,他怎么能同意呢?大女十岁,三女五岁,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法官也认为二人感情还没有破裂,没离成。第二次是两年前,翠兰态度坚决地说二人感情早已经破裂,她已经多年不回那个家了,过年也不回。法官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又生下了第四个女?翠兰哑口无言,最后在法官的好劝歹劝下又没有离成。后天是第三次上法庭了,这次还能留住她吗?

老岩丢掉烟屁股,重新踏入河里。

法院还是那个法院,法官还是那个法官,可老岩还是觉得有一些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翠兰比两年前又憔悴了一些。拖了那么多年,对谁都没有好处,散就散吧!老岩突然想。

他递上手中的罐子,翠兰触电一般把手别在身后,警惕地说:“这是什么?你别干无用的事了,这次我一定要离。”

老岩无奈地说:“放心,这次我放你走。这是你最爱吃的鱼生。”

“我不要。”翠兰说着径直走进法院大厅。

因为老岩的放手,一切就很简单了,双方议定细节,签字,离婚证就到了手。一切都像做梦一般,老岩像没有魂的行尸走肉,直到走出法院门口才回过神来。从此以后两人真的没有关系了,老岩看着翠兰的背影,有点想哭。

翠兰突然转过身,说:“老岩,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不喜欢吃鱼生,从来都不。”

“啊?”老岩一愣,脑子就像那汪浑浊的河水,许多鱼游过,却连一条尾巴都没抓住。

“现在鱼生是我最讨厌的东西,它就像我们的婚姻,半生不熟。我曾经以爱为酒,以忍让为醋,都没法腌熟它,因为,缺了你的那一半份额。”翠兰看着老岩痴痴愣愣的样子,叹了一口气,“听我一句劝,以后不要做鱼生了。”

“不做……鱼生了?”

老岩想问为什么,可是翠兰已经走远了,那娉娉婷婷的背影就像河里的鱼。

米 粉

“在你心里,我还没有一扎米粉重要!”吴飞强气呼呼地用力一摔水勺,白色的米浆溅了吴保根一头一脸。吴飞强七扭八歪地穿过一张张晒着粉张的簸箕,迅速跑远了。

“如果不是你固执,咱家早像梁旺家那样发了,哪会连儿子上大学都没有钱!”木英丢给吴保根两个白色卫生球。

“钱钱钱!都钻进钱窿里去了!”吴保根吼道。

“你高尚!你自己想办法,我不管了!”木英气哼哼地丢下正在转动的石磨,干瘦的身子迅速蹿出门口。

白色的米浆不解人间愁苦,依旧兢兢业业地从石磨里潺潺地流出,吴保根突然觉得那两行长长的浆线就像多年前他那两行悲伤的眼泪,也无心做米粉了,一脚踢开碍路的米桶。

屋边的大公鸡忽然仰起脖子大叫:“喔喔喔——”吴保根一步跨出屋外,飞起一脚,大公鸡扑棱着翅膀惊惶地跑了。吴保根背着手,慢慢地走上屋后的山岭。

山岭上埋葬着爹,小小的土包前又长了一圈青草。吴保根用脚一拨一压,坐下来。双手抖得厉害,一个小小的“大炮筒” 却久久卷不好,吴保根发狠了,折、折、折!点燃,狠狠地吸一大口,霎时“咳咳咳”地狂咳起来。这种用自种烟叶晒干切碎的土烟丝劲儿十分足,可不像市场卖的烟仔,漂亮是漂亮了,一点味都没有。前几天梁旺在村头木根底发烟,发到吴保根,说:“老根你今日有口福了,四块钱一支的呀!”吴保根抽了一口,嘟囔了一句:“淡过水。”旁边正在甩扑克的李家二小子说:“根叔,你就不懂了,现在的人抽的是健康。”梁旺趾高气扬地说:“不错了。现在稍微有点钱的人谁不讲究养生?还抽那些土烟丝呀,好快会没了的呀!”

“啊呸!你才好快没了呢!”吴保根想到这狠狠地骂了一句,从口中甩出“大炮筒”,丢在脚下,狠狠地踩上去,脚尖用力地旋了几圈,仿佛在旋梁旺那张讨厌的脸。

八月的朝阳在晨雾中被高高的天堂山分割成一线一线的,像红色的米粉,撒向宽阔而温柔的北流河。上河村面向北流河,背靠天堂山。北流河捞之不尽的鱼孕育了上河村人对鱼生的热爱,天堂山甘甜清冽的泉水成就了上河村米粉的美名。天堂山水浇灌的稻米特别香,天堂山水做的米粉特别甜。米粉细细的,用红竹篾扎成小小的一捆捆,每捆也就一两左右,可煮可炒,入口爽脆有韧性。尤其用腌过鱼生的酸醋捞米粉,更是人间绝味!也不知在哪一年哪一代,上河村米粉成为朝廷贡品。每年粮食打下来,粉做得最好的吴、梁、李三家作坊一大早就驴叫磨欢,烟雾腾腾,太阳一出,一箕箕白白嫩嫩的粉张被摆放在一排排竹竿上,冒着热气,映着蓝天绿树,仿佛裁下的白云……

三家姓氏经商量后立下祖训:必须用纯正的天堂山水、天堂山米做上河米粉,任何时候都不能砸了“上河米粉”的招牌。这个祖训传了一代又一代,其间,不是没有人忤逆过,可是都被自家長辈和其他两家压制住了。可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心就渐渐散了、变了,祖训越来越守不住了。先是李姓后人嫌从天堂山拉水管接水成本高,改用北流河水做粉,米也不用天堂山水浇灌的米了——近年来,村里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基本没有米卖给米粉厂了。接着梁家后人嫌手工做米粉产量低,买了机器代替。机器不好掌握火候、时间,白白的粉张这里一个洞那里一块疤,易断易碎,真的是砸了上河村米粉的招牌。可是,用机器每天可以做七百多斤米粉,手工只能做七十多斤,那收入,何止天差地别!才几年工夫,梁旺家就修起了全村最豪华的房子,出入小车,有人没人喇叭按得山响,生怕别人不知道。

猜你喜欢

昌平河村米粉
窗外的迷你世界
俄罗斯套娃
江西米粉
闪电是速食米粉
奶香蔓越莓米粉球
昌平博物馆升级改造古代昌平文物展开展
我最爱的一种米粉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名古屋市长欲访中国大使馆被拒
名古屋市长再就大屠杀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