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教学的探索

2020-09-21谢秀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4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谢秀萍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培育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性学科,小学语文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阅读教学的优势教育功能显而易见。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带学生感受语言艺术魅力,品读作品、品位百态人生,使其学会灵活运用阅读知识为自己服务、为生活服务。本文就对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不仅仅能起到帮助与引导学生建立健全语言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人际交往与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文化传承之意识等功能,其更与生活有着千丝萬缕的联系。从宏观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所涉及到的内容除了汉家文化外,更汇聚人类文明之精神硕果,其已经为学生增长见识、探究知识、陶冶情操的心灵家园。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沉溺于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趣味性内容与系统化引导,使得学生课堂参与感差、燃不起学习热情。为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阅读与语文、阅读与学生、阅读与生活间的契合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满足教育服务主体需求的同时,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合理开发教材,打造活跃阅读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材除了有很强的适用性之外,其中一篇篇文学经典作品都是一颗颗散发着耀眼光芒的智慧硕果,有很强的趣味性不说,还包含深意。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以强硬的口吻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并通过灌输式的讲解来剖析文中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这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悉文章并系统性的学习相关内容,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能适应的学生自然会成为教师眼中的佼佼者,而还有一些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感兴趣、听不懂的状态,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其在文学领域所潜在的能力,这是因为传统阅读教学过度重视文与识的关联,而忽视了文与情的联系,也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其难以产生情感共鸣,缺乏人性化色彩,所以往往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求知欲。为此,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课内文章的价值所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氛围,在利用多媒体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用音画结合、图文结合的形式打开优质课堂的大门。如,在《草船借箭》一课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嘛?你们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你是否了解草船借箭的典故?”学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因为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被翻拍成了多个版本的电视剧,而在暑期有很多电视台争先播放,学生早就在耳濡目染中对三国文化有所了解,而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听到“刘关张”“诸葛亮”“曹操”等名号,可见他们对这些有着鲜明特点的历史人物有着深刻印象,随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代表上台讲一讲他所理解的“草船借箭”,并借用其发言内容引入课文,并通过播放电视剧删减片段的方式具象还原事件,学生看的津津有味,当他们对该典故行成一定的认知后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去细致了解故事内容,在利用问题与优质教学资源所创造的独特教学情景中有带入感的品读文章。

二、利用课外读物,打造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优质文章,但总得来说数量较少,尤其是在教师的重点讲解下,学生们多次接触重复内容很难一度维持新鲜感。由此,通过引入必要的经典著作或适宜的文章不仅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起到良好的激趣效果。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经常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课内文章的讲解上,虽然会抽空为学生推荐书单、组织课外阅读等,但却很少有机会去系统化地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那些问题,也未能对一些字词难、内涵深的语句篇章等进行集中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相对于低年级而言,不论思维、智力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对社会的认知尚浅,在某些时候是能读懂文中话语,却未必能领会其中深意,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不懂得、不会的越来越多,阅读受阻、自信心被打击,自然而然的对自主阅读、课外阅读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应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育特点、兴趣爱好等合理选择书目,如,《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科幻读物,《与鸟儿一起飞翔》《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等童话读物,争取做到阅读有主题、阅读合口味、阅读有新意;其次,要积极开展读书周活动,强制性地规划出一段时间让学生阅读相关类型的书籍、亦或同一读物,并统一组织交流座谈,让学生在探讨故事情节、品鉴好词好句的同时,学会沟通、学会分享,获得更真实、更有冲击力的阅读体验,逐步将读书周等类型的活动常规化,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慢慢影响每个学生,使他们意识到语文阅读的作用与价值。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处理好学生群体共性与个体特性间的差别,通过面谈、网上聊天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总结共性问题在课上予以集中解决,而对于个别同学出现的特性问题则可通过独具针对性的引导来改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当然,不论是课内、课外阅读,教师通常都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学生通过长时间积累可以让自己的习作水平更上一层楼,可由于学生并不知道句子背后的隐藏价值,所以会出现只知其形、不知其意的状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容易引发运用不当、自相矛盾等问题。为此,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外,更应该加强引导,将学生从固有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由看、抄、背到看、品、记的转变,在品味经典、洗涤灵魂的同时,以兴趣、赏析等正面感受为原动力理解性的记忆,有效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三、灵活运用角色扮演法,以行促读、以文促思

阅读不是一个声调一个一个音往外蹦,而是在音节变化、音色组合、语气调节中体现与流露感情的一门艺术,阅读的要点就在于敢发声、发对声、会发生。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张开嘴、张大嘴,点燃激情、诠释感情,而达到这一效果的最好途径便是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融入到故事情景之中,发挥主人翁精神,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真切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自然地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去体会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与表现机会。首先,教师不能强硬要求学生该如何分配角色、如何排练,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以自荐、票选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这种喜欢内化为参与扮演的动力;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切勿因保障课程进度草草开始、草草结束,不要给学生过多压力,并在小组排练过程中给予其正确引导;第三,教师要全力配合学生,除了用投影仪、大屏幕为学生还原特定情境,让表演更有代入感外,还需积极准备与提供道具,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保障表演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做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着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快乐、发现自我价值,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顾瑶婷.让阅读变得趣味非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趣味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9):187.

[2]叶琴.创设趣味情境,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58.

[3]鲁有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4):40-41.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