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民生新闻报道

2020-09-21段美芳

传媒论坛 2020年20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媒体

段美芳

摘 要: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技术代表媒体融合的先进生产力,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方式。民生新闻报道是关注民生领域重要的新闻渠道。在新的环境下,想要做好内容报道,需要让技术服务于传统媒体行业,在舆论的正确引导下,大力创新与优化传播手段,实现新闻舆论的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民生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20-00-02

一、引言

新时期媒体传播在互联网的应用下发生很大变化,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形成极大挑战,这就要求传统媒体需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做出更符合时代脉搏的新闻报道。融媒体环境下,挑战与机遇并存,传统媒体需要利用新媒体手段,使民生新闻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综合型新闻人才

(一)改变传统报道方式,学会用新媒体手段传播新闻

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是平台,新闻从业人员则是连着民生领域和人们视野的“桥梁”。要做出“好新闻”,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以往新闻报道在外采拍摄后,还需要进行视频剪辑、配音播报等后期制作,才能通过电视呈现给受众,观众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资讯。而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从业者需要转换工作思路,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使用技术,让民生报道中的资讯内容通过新媒体手段第一时间传达给观众,打破时间、空间壁垒。

(二)改变传统媒体语态,用“接地气”的方式报道新闻

民生热线新闻报道中,新闻从业者需要完成相应的采访工作,并对采访的内容进行编辑,最后还需对新闻进行发布,这样采、编、发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几乎都离不开新技术。采用新媒体手段报道民生新闻,对新闻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铁必须自身硬,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自身的采访能力、沟通交流技巧、文字编辑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专业素质。在新闻的呈现方式上,还要摒弃传统的固化表达,结合当下民生背景恰当用语,凸显新闻信息的时代感,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彰显新闻的价值与魅力,使新闻受众广泛化。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服务民生新闻报道

(一)筛选信息,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民生新闻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有表达诉求,很多信息都在各种新媒体载体上有所呈现。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很强的职业敏感性,从网络信息中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例如,隶属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的洛阳网,就开辟了“百姓呼声”板块,通过对各类民意民声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集中通过“百姓呼声”频道进行传递,实现民意民声与市政府各个市直机关、各县区政府、各公共服务单位的直接沟通和良好互动。新闻从业人员可以从平台上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民意民声,对其背后的新闻线索进行实时、实地走访,不断挖掘线索背后的价值,进行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让百姓的诉求通过媒体的力量“发声”。

(二)利用新媒体平台,拉进与受众的距离

在媒體融合的大环境下,新闻从业者需要把握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特点,积极吸取精华,对新闻传播的方式进行优化。新闻从业者也可以利用从各种新媒体手段,直接与受众互动。以往不论是电视还是报纸,都是一个信息扩散的过程,很少直接得到受众的反馈。但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直接和受众一对一地互动,及时了解受众的信息接收效果、使用习惯、喜好风格等。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能够帮助新闻从业者知晓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不断对新闻播报内容进行调整,有效地提升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尤其是信息采集能力,从而使新闻从业者做出更多有内涵的内容,客观真实地展现出社会生态和民生。

(三)节省报道成本,充分实现新闻的传播价值

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采访成本很高,外采新闻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以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为例,以往采访报道的新闻,在电视上播出的时长有限,受电视传播特点的限制,受众只能在固定的时间通过电视收看节目,新闻的传播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节目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播出,也有点播、回看功能,受众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节目,不再受到时间、设备的限制。

同时,传统媒体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新媒体平台特点,将一篇新闻报道加工成长消息、短消息、短视频、新闻专题等不同的报道内容,在各个新媒体平台发布,充分发掘一条新闻的价值,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以洛阳广播电视台《云赏牡丹·花开满屏》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直播活动为例,洛阳广播电视台各个电视频道、广播频道和公交移动频道、中网、微信公众平台都参与进来,记者外采新闻可以通过各个平台24小时直播播出。此外,新媒体工作人员还能对新闻报道进行“深加工”,做成图文消息通过微信推送,并剪辑成短视频在抖音等平台发布,报道角度丰富,传播形式多样。对已有素材进行“深加工”,让“一条”新闻稿件变“多条”,很好地节省了报道成本。

四、提高新闻质量,创新传播方式

(一)内容为王,求真求实

在智能时代,互联网与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产生极大影响,也让人们在信息的传播与接收上发生极大改变。新媒体对人们的感官有极大的刺激作用,给人以一种全新的体验,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在报道时,会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途径,让人们能随时随地阅读新闻,并且对新闻进行点评与互动,参与性较高,且个人在民生新闻的传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传播与受众更加的多元,且每个网民都可以参与到民生新闻的互动中来,且可以产生、传播与接收民生新闻。每个人在新媒体时代都是发言人,人人都是信息源,让新闻的自由度相比于从前得到极大提升,也是传媒生态的一次重大变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注意不能让谣言与传言大范围爆发与蔓延,这也是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传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融媒体环境下,虽然新闻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新闻的质量水平仍参差不齐。因而,受众对新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传统媒体的优势就可以展现出来了,不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每一条新闻都是记者“跑”出来的,新闻资讯的真实性得以保证,和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相比,也就具有了权威性。

(二)加强创新,让民生新闻报道更新颖

对于民生新闻热线报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很重要。传统的新闻消息在新时期出现一些弊端,使得传播的方式与内容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及人们的实际需求。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增强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就需要推陈出新,为受众呈现更加新颖、多元的新闻。

例如,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小学延期开学。4月7日,是河南洛阳高三年级学生开学的第一天。为了顺利复学,学校都做了哪些安排和部署是社会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洛阳广播电视台开展了全媒体直播活动《开学第一课·直击打开校门第一天》,电视频道和网络媒体、微信平台、手机APP同时直播,对洛阳几所高中的开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实时报道,社会关注度非常高,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这正是“想群众之所想”。群众关心的就是媒体要报道的,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的直播手段报道民生新闻,既能够满足受众的需要,同时也可以扩大媒体影响力。

(三)重视民生领域成果报道

融媒体环境下,从医疗到住房,从教育到就业,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新闻资源都有了很大的丰富和扩充。新闻从业者需要针对新媒体环境的特征,在社會与生活中挖掘新闻资源,为群众提供与编辑具有时代特征的民生新闻,并且积极传播正能量。在深挖资源的过程中,作为新从业者需要时刻谨记新闻资源的社会价值这一属性要求,只有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闻,才值得去进行报道。新闻工作者要报道真正贴合群众、关注民生、积极健康、具有正能量的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五、结语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新媒体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更加多元化,很多信息都是经过多方“炮制”过的信息。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借助技术“外壳”的情况下,都不能忽略民生新闻报道的真正意义。要始终把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放在首位,只有做实内容才能提升媒体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社会人群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参考文献:

[1]李燕菊.新时代民生新闻报道的发展要点[J].科技传播,2019 (11):15-16.

[2]肖松琼.新媒体环境下虚假视频新闻及其成因分析——以《新闻新闻从业者》“年度十大假新闻”为例[J].新闻前哨,2019(7):12-13.

[3]黄艳.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新传播新发展[J].明日风尚, 2018(23):331-331.

[4]李亚萍.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与创新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8(07):192-193.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新媒体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