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渗透“德慧智教育”
2020-09-21张富成
摘 要: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全面展开成效显著。在课间活动建设的时候,活动内容应立足于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文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兴趣,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彻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这是确保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而要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科学安排大课间的内容是提高师生素质的前提。德慧智教育给它注入了新的灵魂。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信念在农村儿童心头绽放。体育与德育齐头并进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文章分析了在农村中小学的大课间活动中,应如何渗透“德慧智教育”。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教学渗透;“德慧智教育”
小学到中学的学生思维正处于萌芽至固化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行为和意识的养成会影响其未来终身的发展,倘若此时家长和教师没有在行为习惯上进行正确引导而致使后天教育不足,那么,会令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受到一定的束缚。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想要实现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就要在符合每个生命体的原始信息库的基础上释放出儿童的慧识,从而实现学生教育规范化和深刻化。故而给学生树立一个标准,给学生一个教育上的指导方向,从而辅助其建立后天的意识信念和发展意志是非常重要的,倘若这个基础难以建立,那么更何谈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
一、 德慧智教育
(一)德慧智教育内涵
德慧智教育是一种基于中华传统文明发展和历史文化积淀下产生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其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下产生的独特的经典教育体系,是一个三位立体的教育系统。德慧智中,“德”是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信仰和思想道德信念,“慧”是学生潜意识里面的一种意识,是学生先天本性的流露;而“智”是后天知识学习的积累过程,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秉性和习性。德慧智教育是通过诵读暨中国经典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心灵道德之美和才智、慧根,以德育为本,实现慧智双修的教育教学理念。德慧智教育是一种全面且系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以思想干预和思想介入为基准,引导学生自主改变、自己学习,避免了生拉硬拽式的学习,而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感知到教育的力量,从而自我提升、自我发展。
(二)德慧智教育引入教学的优越性
文明诞生文化,文化诞生教育,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文明不同,那么其延伸出来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不同,現在很多教育教学界使用的都是西方教育培养理念,以IQ意识和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提升学习效果,而这样的方式和传统文明的积淀有一定的冲突,德慧智教育就是融合了传统文化、教育立德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智识和慧识的相统一。基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典型教育先例,例如开元盛世、文景之治等,均是将德深入到教育领域,方能实现良好的执政效果,从而达到一个辉煌的中华民族王朝的篇章。因此德慧智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无为而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因此其效应往往比西方教育教学的科学教育理念更加先进。
二、 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目前农村大课间活动也发展得非常迅猛,并且无论是活动方式还是活动形式以及开展效果均有不错的变化,而在日常的教学观察过程中,也发现农村课间活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在进行课间活动的时候,往往都是在操场上或者学校的路边进行,因此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在路边的学生,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此外还有一些课间活动较为枯燥,有些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往往采取跑步等方式,累人又得不到较好的效果。以一些中学的课间活动为例,其在大课间45分钟的时间里,30分钟时间用作跑操,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学生可以稍稍休息一会儿,而这十分钟的时间很难让其充分恢复体力,这也就导致了在课间活动结束后的下一堂课,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
(二)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优化必要性
优化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形式,深化大课间活动内涵,加强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提升课间活动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课间活动的创新,能令其加深对大课间活动的认知,是一种教育教学的优化,其次,这样的方式能提升德慧智教育的有效性,在一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获得新知,提升心智,对其自身发展也是大有裨益。对学校来说,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本身就相对薄弱,在教育教学质量上,相比城市中小学也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但是基于教育公平化的发展趋势,弥补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不足,就要从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开始做起,因此德慧智教育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跳板,其能通过丰富农村课间活动内涵来实现农村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和模式的优化。
三、 德慧智教育理念在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的应用
(一)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内涵,优化大课间活动形式
学校相关负责教师应当不断优化大课间教育形式,丰富大课间教育内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品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上的可以借鉴的思政观点和思政要素,并融合进入大课间活动中来。在寻找到具有典型代表涵义的德育教育元素以后,还要积极在课程中寻找一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不僵硬也不“走过场”,真正将大课间活动做活做好做优。建立在增强师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充分将中小学30分钟大课间精心利用起来,并实现校园生活的丰富,学校德育的发展。
截取优秀的德慧智教育精髓,并结合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和价值观念的进步,积极进行学生思想上和价值观上的有效引导,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品德素质较低、对长辈不甚尊敬等问题,定向开展教育,如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挫折教育。加强学生的孝文化教育,“百善孝为先。积德行善也是孝”“克己奉公,严格秉性”等等至理名言,在农村中小学生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二)优化课间活动形式,丰富课间活动类型
打造灵活多样的大课间活动,并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并实现教育内涵和可见活动的融合。教师应当对课间活动优选,并提升课间活动的丰富度,以大课间体操和武术操为主体,辅之“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坚持锻炼的兴趣,融洽师生之间感情。做、唱结合的手语操,歌词武术操以其阳刚正气激励学生:正面挫折,自立自强。它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协调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武术练习激发学生的阳刚之气和正气,激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自力更生,以趣味性小游戏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要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风俗,加强对地方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实现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大课间活动的创新,并达到令人耳目一新、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基于大课间活动受气候的影响比较严重的问题,还要制定一些室内的和体育馆内的大课间活动,以避免特殊的气候因素对大课间活动开展效果的影响。以大课间体操为例,完全可以分为室内体操和室外体操两种,室内体操多为拉伸型训练,室外体操多进行一些跑跳型训练,根据年級的不同,可以将活动设计为韵律操、广播操和跑操等多种形式,并根据年级不同、占用的校园区域不同合理制订课间活动计划。
(三)丰富大课间教育内涵,提升大课间活动的教育意义
在德慧智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对大课间教育的内涵进行扩充,大课间教育是阳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但是并非只有体育教育的内涵,这种集体化的集中活动对中小学教学来说也弥足珍贵。因此需要不断对大课间活动的形式进行优化,实现大课间活动的教育意义的扩充。将大课间活动的教育内涵分为三方面来进行,第一,安全教育,即包括防震防溺水教育、防火及用电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安全等教育类型;第二,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进行引导,对学生的个人卫生和中午就餐秩序等进行引导;第三,对寄宿生的学习、生活、饮食等方面的教育。充分融合大课间教育的内涵,将中华道德根本文化融合到大课间活动中去。如,“便便言,唯谨尔”“上下一于恭敬”,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行什么样的礼,教师应当予以引导,还有一些是谦虚受教、恪尽职守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要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同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去做,就像一些知礼仪的德慧智教育内涵,可以通过编排一个小舞蹈或者诗伴舞的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体验中切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仪之美,从而逐渐养成自身儒雅涵修的品格。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背景下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单凭知识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想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就要基于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案,提升教育效果。“德慧智”教育问世时间并不长,但是其“中国本土化”的发展特点也令自身的思想魅力展现,因此为了提升教育教学价值,将“德慧智”教育理念逐渐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改革尝试也是一个不错的举措。农村中小学应当积极改革,以教育有效性优势扭转教育的资源劣势,做大众满意的教育,学生家长放心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谭小丰,宋名芳.新常态下湖南农村中小学大课间模式的构建[J].湖北体育科技,2019,38(10):932-936.
[2]谭小丰.吉首市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6):116-118.
[3]黄兰,韩国安.课程改革背景下湖北省农村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10):920-923.
[4]宋英伟.农村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6):19-20+32.
[5]刘辉阳,朱勇,王冰洁.浅谈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20-221+227.
作者简介:
张富成,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云田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