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激励因子的大型复杂项目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2020-09-21刘美琦王琦马洁萍

管理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量化效用

刘美琦 王琦 马洁萍

[摘 要] 随着国产某飞机项目的推进,特别是进入量产后产业链整体国产化率的提高,需要充分总结国外项目管理经验,降本增效,减少项目总体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通过研究项目中人力资源对不同激励的敏感程度,形成项目活跃资源的激励因子数据集,对比分析经激励因子判别和作用的项目资源计划与传统项目资源管理计划对项目执行效用的区别,说明量化管理激励因子可以精准管理和评价资源效用、提高大型复杂项目执行效率、更好地修正项目资源计划,使项目资源投入更加科学高效,更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用,甚至可起到改进既有项目管理和科研生产体系的作用。

[关键词] 激励因子;量化;效用;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中图分类号: G22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航天和航空各自具有典型的型号研制组织管理模式,多年来成功研制了多项型号产品。随着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推进,特别是进入量产后产业链整体国产化率的提高,需要充分总结国外项目管理经验,降本增效,从而降低飞机总体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1]。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尽可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为项目安排和分配资源,即资源配置的目是以支持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资源。而企业在运营中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要求项目通过既有的资源尽可能完成更多的任务,创造更大的产出。因此,如何平衡项目资源需求和企业经营效益,是项目资源管理中重要且核心的问题。

一、基于项目进度的资源计划分配模型

在传统的资源约束型项目进度问题中,项目进度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自有资源水平[2],同时根据企业成熟度水平、研发能力、传统资源利用效率、项目管理制度等,各项目中具体的资源分配有着固定的配置标准。

而在实际工作中,大约有90%的项目是在多项目的环境中展开的[3],因此广泛存在跨项目调用资源的情况,需要在固有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合理地为大型复杂的项目群进行资源配置,最终服务于企业整体利益。

因此,企业常常通过项目资源管理部门,以项目目标为导向,根据资源的功能和类型进行资源分解,从而建立全面资源列表,以便于规划和控制项目工作。

这种跨项目资源分配,通常使用低于或刚好等于设定限制的资源分配方式,一旦出现项目进度执行偏离,需要根据更新的项目进度计划重新进行资源计划调整。同时因项目执行存在风险,也应该保证资源动态调配。

(一)管理机制实现资源调整

企业常常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PMO)来协调项目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资源分配问题,实现动态资源调配,从而调整进度计划。这种通过管理制度方式来实现资源动态调整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资源分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制度的执行具有信息不对称、管理人员主观判断等因素,实际对资源优化利用的作用不大,甚至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通过管理机制动态资源分配,通过资源增加的方式为主要常见手段。

(二)依据资源依赖调整资源分配

在配置资源计划时可通过加入资源依赖关系来配置和调整资源。企业内部常常以矩阵式管理方式推进项目研制,通过明确资源与可交付成果的依赖、自动跟踪间接依赖、自动监测不恰当的依赖等,明确资源需求与依赖关系,在协调跨部门、跨专业的协作方面起了较大作用,却会造成工作目标偏离项目目标,产生无用功和内耗,导致资源浪费。

(三)依据资源绩效评价工具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常常通过项目管理软件管理工具记录实际工作工时、工作成果,项目经理通过软件管理工具对员工工作进行评价。高层经理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及评价,完成绩效评价、奖励惩罚,以此作为下次项目资源配置的依据[4]。

传统基于项目进度的资源计划分配模型,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保持了一定灵活性,可以随着资源情况的变化,如资源本身对知识的获得、项目经理对风险管理认识的加深、增值活动等依据以上常见方法设计并调整资源分配。但这种调配往往以主观方式为主,没有可靠数据支撑,也无法验证,难以达到提质增效、节本降耗的目的。

二、基于激励因子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航天航空型号的研制是十分复杂的。典型的型号通常涉及系统、子系统、组件、零件等多个层级,包含机械、电子、软件等多个学科。同时,系统的设计、生产和供应跨越不同单位,项目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如果没有合适的理论指导和组织管理支撑,航天航空型号的研制通常都会导致进度延迟和成本超支等严重问题。

通过收集不同激励因素对资源的作用,在基于项目进度的资源计划分配模型上,使用激励因子加权后的资源制定资源计划。通过该资源优化配置后,对比原模型与现有模型在项目執行过程中的效用,对长周期、大型、复杂项目执行效率产生作用。

(一)激励因子分类

一个好的项目激励可以大大提升员工在项目中的表现,为项目创造超额价值,如项目人员的培训、薪酬绩效、员工晋升等,都是项目激励的重要方式,统称这一类激励为收益激励(Revenue incentive),假设为RIn。对于具体项目活动来说,这一类收益激励对于提高单个资源利用率,从而缩短任务工期有着正向作用。

反之,存在负向激励因子,即削弱人的需要和动机,降低行为的积极性的心理过程,如身体状况不佳、专项技能长期停滞、年龄较大、难以发展、人际关系紧张、自评能力不足等所致,统称这一类激励为损失激励(Loss incentive),假设为LIn。

还有一类是属于中性的激励因子,即资源本身所带的属性,或者称为人本身的个性特征,比如资源的信用、责任、时间紧迫感、学习能力等。为了模型简单化,暂且都归入中性激励(Neutral incentive),假设为NIn。

(二)激励因子作用机制

所有的因子,都会对激励做出若干反应,统称为激励因子的敏感程度(Sensitivity),即所有的激励因子因敏感程度不同,产生的激励作用不同,即激励因子是激励敏感程度的函数,即In(s)。根据激励分类,有RIn(s)、LIn(s)和NLn(s)。

在传统项目管理中,默认单个资源是对项目活动来说是一个100%活跃资源(Active Resource),加入激励因子后,单个资源因激励因子的作用,会产生个体差异。假设激励因子作用后,单个活跃资源的效用函数为,则根据激励因子分类,对于单个活跃资源作用范围有如下规律: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不同激励因子会因为时间(t)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激励作用,即有In(s,t)。此处假设,所有资源均参与同一复杂项目,因此假设时间(t)为常数,且t>0。

(三)常见激励因子分析

由于中性激励因子与正负激励因子的作用规律略有不同,因此再进行中性激励因子加权平均的计算时,采取直接加减分的方式。可根据具体企业整体资源情况排序后,计算边际作用(Marginal effect)MAR。

即进入中性激励因子后,修正的平均活跃资源效用为AAR+MAR。

三、优化模型在大型复杂项目资源配置的应用

为验证激励因子对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用具体大型复杂项目的历史数据库来应用该优化模型,将优化后的模型作用于原项目计划,以是否能够提高项目执行效率为参照基准,间接证明该优化模型对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提升作用。

使用常见的Microsoft Office工具,使用Office Access作为收集激励因子效用的数据库来记录项目资源对激励的敏感程度后生成含激励因子的单个活跃资源。使用Office Project来指定项目计划与资源计划,采用挣值管理模型来研究项目进度模型。

现选取某大型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项目数据为例。

选取该项目中关键核心资源与激励因子相互作用30天后,形成激励因子作用后的资源池。实验选取常见四类激励因子各1-3项进行作用,包括奖金、表扬、批评、技术指导、工作环境改善,选取中性激励因子,信用评价。在资源敏感程度记录时,发现资源对激励的敏感程度不一致,特别是中性激励因子与正负项激励因子作用程度难以判别,因此简单以正态分布函数来修正了激励因子的敏感程度分布。同时,按照中性激励因子使用全项目资源等级排序,简单进行加减分作用记录。

按照激励因子作用机制进行,以收益激励、损失激励和中性激励的激励因子分类,将作用范围记录到原始数据库中,分类平均后激励因子数值记录如下:

可以从上表中看出,Young是该项目的优质资源,资源的效率为1.235,即资源效率为123.5%,远大于原始资源100%;而Kit为该项目的劣质资源,资源效率仅为0.62,即资源效率为62%,远小于原始资源100%。

我们选取含有Young的资源,进行优质资源修正(简单通过项目活动的工期除以资源效率的方式),可以看到对项目执行效率产生了良性影响。

将本实验的所有活跃资源添加激励因子后,可以看到2015年的项目绩效有所提升,SPI达到100%。

可以推断,将含激励因子的项目资源池配置到该项目中,形成新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Incentive Project Plan),即InPP。若修正的平均活跃资源效用,一定会提高使用原项目资源计划(Resouce plan)RP的项目计划(Project Plan)的执行效率(Project Performance)。

通过不断修正和记录激励因子对资源的作用,形成含激励因子的资源计划(Incentive Resource Plan)为InRP,可以推断对提高项目执行效率,降低资源使用成本起到改善作用。

根据激励因子的有效、量化记录,使激励因子作为资源活跃程度差异状况和资源效用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更有利于规划和控制项目工作,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同时资源活跃程度和激励效用的量化的分析,更有助于能发挥单个企业资源的活力和创新力,更好发挥激励和企业管理的作用。

四、结语

在企业战略目标指引下,在企业研发流程的指导下,大型复杂型号项目以项目管理为核心,从设计到试制均需要统筹资源,从而使技术与业务并行运作,通过多方参与提高最终产品质量。

企业管理者均希望以资源分配制度达到多个项目协调运作,在降低成本的作用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基于激励因子的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可以通过量化记录资源对不同激励的敏感程度,来判别资源在项目中的效用,允许通过有效激励,来提高激励因子水平,进一步提高激励的作用,巩固以激励作用为中心的资源管理责任体系,使项目人力资源的定义更加明晰,为公司精确管控项目资源,发挥资源合理配置的效用提供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于海鹏,王国庆,王红霞.国内外航天航空型号研制项目管理的分析与启示[J].价值工程,2016(7):237-239.

[2]柴国荣,徐渝,薛顺利.基于进度管理的项目激励机制优化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1):93-97.

[3]胡琪波,蔡建峰,高智.航空制造企业新品研发多项目管理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14(11):68-72.

[4]周洋洋.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助力設计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J].化工管理,2020(16):8-9.

猜你喜欢

量化效用
锐词宝典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中国古代的效用思想
博弈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从覆判案件看北京政府时期基层司法的状况与特征:以江苏为例
量化词语的隐喻分析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自由小议(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