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的变化

2020-09-21王海威孙温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1期
关键词:表型颈动脉硬化

王海威 孙温伟 郭 凯

(1、潍坊市中医院,山东 潍坊261041;2、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261041)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世界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为其主要原因。AS 发生机制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等多种细胞参与了AS 病变的形成[1]。既往对AS 的研究多集中在血管内膜和外膜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强调VSMC 在AS 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VSMC 的起源、表型转化、凋亡、钙化等均与AS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本研究探讨了VSMC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的变化,为临床如何稳定AS 斑块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根据患者术前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同侧黑朦等一过性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组,31 例,男20 例,女11 例,年龄50-76 岁,平均(64.13±7.49)岁;无症状组,39 例,男28 例,女11例,年龄50-80 岁,平均(64.43±7.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委员批准,获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术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血管狭窄等情况,均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完成。均接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仰卧位,颈肩部垫高,头伸展并转向对侧,以胸锁乳突肌前缘作切口,1%利多卡因局部封闭颈动脉窦,预防颈动脉窦反射,暴露颈总、颈外和颈内动脉,放置血管阻断带,注意保护颅神经。在全身肝素化后,分别阻断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将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纵向切开,放置颈动脉轮流管,剥脱、切除内膜斑块,应用7-0prolene 血管缝线固定漂浮的内膜片。冲洗内腔后,以人工血管补片修复颈动脉切口,在打结前将颈动脉排气后阻断,打结后依次开放颈外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充分止血后,留置直径4mm 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标本处理及检测

4%甲醛固定48h,10%乙二胺四乙酸脱钙处理72h,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Movat 染色[3]。以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100×镜下,随机选取3 个视野,应用Image J 软件检测每个视野中SMC 积分吸光度值(IA),取平均即为平均积分吸光度值(MA);同时检测上述3 个视野中切片面积(mm2),取平均面积,再计算SMC 在单位面积中MA(MA/mm2)。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一整理,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 果

2.1 症状与斑块稳定性分析

表1 可见,有症状组斑块不稳定率为77.42%,无症状组斑块不稳定率为7.6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0,P<0.01)。

2.2 各组VSMC 的MA 分析

表2 可见,有症状组VSMC 的MA 显著高于无症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8.126,P<0.01);斑块不稳定组VSMC 的MA 显著高于斑块稳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209,P<0.01)。

2.3 各组VSMC 单位面积MA

表3 可见,有症状组基底部、肩部、纤维帽的VSMC 单位面积MA 均显著高于无症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1.988、5.241、6.053,P<0.01)。

表1 两组斑块稳定性比较[n(%)]

表2 各组SMC 的MA 比较(±s)

表2 各组SMC 的MA 比较(±s)

组别有症状组无症状组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例数(n)31 39 40 30 MA 1312±142 1637±183 1572±169 1304±191 t 值 P 值8.126<0.01 6.209<0.01

表3 各组SMC 单位面积MA 比较(±s)

表3 各组SMC 单位面积MA 比较(±s)

组别例数(n)VSMC 单位面积MA(MA/mm2)有症状组无症状组t 值P 值31 39基底部1149±126 1632±194 11.988<0.01肩部1455±157 1688±204 5.241<0.01纤维帽1355±166 1608±183 6.053<0.01

3 讨 论

VSMC 是构成血管壁组织和维持血管张力的重要细胞之一,其增值与迁移在AS 形成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是“纤维帽”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决定斑块“纤维帽”稳定性的主要因素[4]。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VSMC 均会表型转化,表型转化后的VSMC 具有巨噬细胞标志物和特性。Shankman 等[5]人发现,VSMC 表型转化在AS 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抑制VSMC 表型转化对动脉具有保护作用。最新研究表明[6],VSMC 通过表型转换调节自身的增值、迁移和凋亡,从而参与AS 发生发展。

AS 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各种炎症因子激活血管壁内的VSMC,致使迅速增值[7],增值后VSMC 表型转化,且在各种细胞因子刺激下,使VSMC 从血管中膜迁移至内膜,从而使血管壁增厚和斑块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有症状组VSMC 显著低于无症状组(P<0.01),斑块不稳定组VSMC 显著低于斑块稳定组(P<0.01),由此推测,VSMC 在稳定斑块高表达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其数量多少与一过性缺血性症状发生也有密切联系,与崔艺耀等[8]人报道一致。另外,有症状者斑块的基底部、肩部及纤维帽处VSMC 均显著低于无症状者,提示VSMC 分布不均与临床事件发生亦有关。然而,VSMC 增值似乎并不是斑块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其迁移意义也不是十分明确,但VSMC凋亡和老化确实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且易引起斑块破裂[9]。

综上,VSMC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VSMC 在AS 发生发展中具体机制,为未来寻找AS 新治疗新靶点。

猜你喜欢

表型颈动脉硬化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