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2020-09-21颜光华
颜光华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363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脑部供血障碍造成脑组织受损,使得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及坏死等表现,进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若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易造成病情进展并引发各类相关并发症,患者面临的残疾风险及死亡风险均明显升高,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及依拉达奉注射液为临床常用西药,对脑细胞及血管内皮可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抑制血栓形成,能够迅速缓解病情,但是不同个体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确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并可巩固临床疗效。现将自2018 年4 月至2019 年6 月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对比和分析常规西药治疗与西药治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结合患者临床体征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等检查确诊;患者家属在了解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同意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有药物过敏反应或者药物禁忌症者;合并出血性疾病、脑疝或者心肺肝肾等脏器功
能障碍者;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或者中途自本研究流失者;有精神障碍史者[2]。采用系统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n=37):男性21例、女性16 例,年龄28-84 岁,平均年龄(50.23±5.06)岁,对照组(n=37):男性20 例、女性17 例,年龄26-83 岁,平均年龄(50.04±5.1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本次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内皮、扩容、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期间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进展等情况,密切监控用药后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充分保证药效以及用药安全性。
1.2.1 西药治疗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将依拉达奉30mg 与生理盐水100mL 混合为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应控制在30min 之内,治疗频率为2 次/d,一个疗程持续10d,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2.2 中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通窍活血汤治疗,组方包括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红花6g、赤芍10g、生姜6g、甘草5g、陈皮12g、川穹15g、桃仁10g、大枣10g、茯苓15g、地龙10g,头痛患者加夏枯草15g、菊花10g;便秘者加大黄10g;心烦易怒者加栀子10g;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g、远志15g。加水煎煮,取汁400mL,早晚饭后各服用200mL,10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于治疗前1d 及治疗结束后次日分别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其中,NIHSS 总评分为42 分,患者神经功能越好则评分越低,ADL 总评分为100 分,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则评分越高;(2)治疗结束后次日抽取患者静脉血并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等;(3)统计两组压疮、关节挛缩、感染、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及近似正态分布或者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对比
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ADL 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压疮1 例次、关节挛缩1 例次、感染1 例次、静脉血栓0 例次,心肌梗死0 例次,并发症总发生率达8.11%,对照组压疮3 例次、关节挛缩2 例次、感染3 例次、静脉血栓0 例次,心肌梗塞0 例次,并发症总发生率达21.6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对比(±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n)NIHSS(分) ADL(分)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37 37治疗前21.23±7.35 21.19±7.28 1.032>0.05治疗后10.24±5.07 13.39±4.98 4.285<0.05治疗前54.34±9.06 55.02±8.94 0.975>0.05治疗后79.38±7.56 65.46±7.48 7.179<0.05
表2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表2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37 37红细胞压积(%)42.15±5.02 45.67±5.17 3.105<0.05血浆黏度(mPa·s)1.62±0.37 1.83±0.39 5.293<0.05全血低切黏度(mPa·s)10.91±1.37 13.76±1.34 4.179<0.05全血高切黏度(mPa·s)4.96±0.87 5.89±0.91 4.025<0.05
3 讨 论
作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病,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且进展迅速,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幸存者出现肢体瘫痪、脑神经症状等后遗症的可能性较大,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品质。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血栓形成、脑灌注不足等均属于急性脑梗死高危因素,血管管腔狭窄、闭塞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并导致纤溶酶活性下降、凝血功能增强,造成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继而引发急性脑梗死。治疗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黏度及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3]。
作小分子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依拉达奉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并抑制过氧化反应及氧化性细胞损害,促进脑水肿缓解。通过静脉滴注等方式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对缺血半暗带发挥作用,避免梗塞范围扩大,而且对血液流变学造成的影响较小且不会加大出血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将急性脑梗死归入“中风”、“卒中”等范畴,该病与虚、瘀、痰、火、风等因素有密切关联,临床应以祛风通络、化瘀活血、益气健脾等为治疗原则[4]。本次研究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方中半夏散结消痞、止呕降逆、化痰燥湿;白术利水燥湿、益气健脾;天麻可祛风通络、熄风平肝;红花止痛散瘀、通经活血;赤芍止疼散瘀、凉血清热;生姜温中健脾,制半夏毒;陈皮理气化痰;川穹化瘀活血、开郁行气;桃仁通便润肠、祛瘀活血;大枣安神养血、益气补中,同时还具有缓和药性的功效;茯苓渗湿利水、安神健脾;地龙平喘清肺、活络通经;甘草则具有调和诸药的功效。诸药配伍能够取得通窍醒脑、健脾行气、通络活血及化瘀凉血等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状态,促进血流量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降低血栓形成风险,进而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管阻力[5]。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ADL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吴成见等研究[6]中,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为(12.36±0.57)分、Barthel 评分为(61.25±11.26)分,联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治疗的患者治疗后NIHSS 评分为(6.12±0.57)分、Barthel 评分为(7985±10.25)分。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NIHSS 评分为(13.39±4.98)分、ADL 评分为(65.46±7.48)分,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分别为(10.24±5.07)分、(79.38±7.56)分。通过对比可知,联合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针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对症加减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病情控制效果。中西药联合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特点。
综上所述,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西药治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治疗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均更高,可促进机体代谢、加快微循环改善并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减轻应激反应。诸药联合可共奏通络化痰、益气健脾等功效,正对病机,疗效确切,既能够促进患者病痛缓解,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