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建议

2020-09-18吴眩李玲西安市奶牛育种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羊乳收购站奶业

文│吴眩 李玲(西安市奶牛育种中心)

质量安全是奶业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整个行业的源头和基础。加强对生鲜乳生产、收购及运输三个关键环节的监督监测,对推进生鲜乳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紧接着包括农业农村部在内的九个部委联合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这一系列的国家政策,为我国奶业振兴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019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 2018年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99.9%,比同期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高2.4个百分点,比全国食品总体抽检合格率高2.3个百分点,菌落总数平均29.5万CFU/毫升,体细胞数平均值33.04万,明显低于欧美标准,可以说我国生鲜乳质量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一、基本情况

1.奶站类型。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平原,是本地区重要的奶畜养殖基地和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目前西安市正常运行的生鲜乳收购站共43个,根据收购站投资主体划分,奶畜养殖场开办的奶站23个,占比53.49%;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的奶站13个,占比30.23%;乳制品生产企业开办的奶站7个,占比16.28%。根据收购生鲜乳种类划分,牛乳收购站31个,占比72.09%;羊乳收购站12个,占比27.91%。全市生鲜乳运输车共48辆,其中在阎良区29辆和临潼区16辆,全市共有生鲜牛乳加工企业3家,生鲜羊乳加工企业7家。

2.监管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要求,以奶站标准化管理为重点,加强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以信息化应用为手段,利用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监督管理系统,重点监管收购站、运输车信息审核等。按照《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现场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和《生鲜乳运输车现场检查内容和判定标准》,严格管控奶站生鲜乳许可证和运输车准运证的发放、换证和吊销等。全市每个奶站都设一名监管员,每个规模养殖场都设一名“官方兽医包联责任人”,负责奶畜防疫和养殖过程投入品、用药、奶站日常工作等监管,检查养殖档案、生产记录、生鲜乳收购记录等,并将姓名、照片、职责、电话等公示上墙。

3.规章制度。以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为重点,提高从业人员遵法守法意识,西安市各区县奶站都设有系统的运营管理规章制度。根据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和西安市生鲜乳收购站建设暂行标准,西安市奶站完善了“七记录一单据”:生鲜乳收购记录、检测记录、留样记录、制冷与储存记录、不合格奶的处理记录、挤奶机定期检测及维护记录、挤奶和储存等设施设备清洗消毒记录及交接单;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奶站卫生消毒制度、生鲜乳日常监测制度、奶站购销台账、生鲜乳质量监督员工作制度及生鲜乳营运交验管理制度等。

4.基本设备。西安市生鲜乳收购站有固定的站址,功能区划分合理,配备有基本的检测仪器设备、各类检测试纸条和冷链运输设备,并开展常规检测,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西安市牛乳收购站均为规模养殖场自建奶站,配备有挤奶厅,无奶牛散养户上站交售鲜乳。奶山羊散养户数量较大,除了企业自有奶站设有专业挤奶厅和制冷罐,统一集中上台机械化挤奶,其余羊乳收购站均为一村一站、一站多点式集中收奶。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奶站标准化建设相对落后。个别奶站硬件设施相对较差,管理制度不完善、记录不全、填写不规范,缺少分户留样、设备清洗消毒及异常奶处理记录。另外,随着乳企对生鲜乳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鲜乳的检测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奶站自身的检测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乳企对生鲜乳质量的要求,除一些基本的检测项目外,其他指标主要依靠乳企反馈。

2.羊乳监管难度大。不同于奶牛规模化养殖,奶山羊饲养相对分散,除乳企自有牧场外,不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收购,机械化收购难以实施,生鲜羊乳仍以人工挤奶、多层次收购为主,监管难度很大。另外,城郊区还有大量的散养奶羊户,这些养羊户,受利益驱使、市民欢迎的缘故,直接进到城区拉羊挤奶,且有日益增多之势,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3.技术力量薄弱,生鲜乳监督检查经费不足。一方面,生鲜乳监管工作人员少,经费短缺,执法手段落后,缺乏检测设备,给监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目前生鲜乳检测种类繁多,专业技术强,而奶站专业化人才严重不足,直接从事生鲜乳检测的人员都是临时聘用人员,没有经过院校系统的学习,对生鲜乳检测的研究也不深入,只是经过短暂的业务培训就直接从业,难以担负起越来越艰巨的检测任务。

4.缺乏生鲜乳第三方检测。目前乳企收奶多以其自检数据为依据,由于缺乏乳品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奶农与收购站、收购站与乳品企业在发生生鲜乳质量争议时,没有统一的生鲜乳检测标准,缺少仲裁机构。因此,推行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对于建立公平合理的生鲜乳购销秩序,减少生鲜乳购销质量矛盾,保障养殖场户的合法利益,振兴奶业经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建议

1.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营造人人重视的良好氛围,维护奶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生鲜乳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通过集中授课和实地操练等多种形式对收购站负责人、生鲜乳检测人员和运输车辆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重点培训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环境卫生检查、生鲜乳质量检测、生产与质量控制记录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奶业协会作用,加强与乳企沟通协调,在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奶农合法利益。

2.积极探索羊乳收购站管理新模式。针对奶山羊养殖和羊乳收购现状,引导乳品加工企业进行收购站整合,逐步将奶站从中间利益型向终端管理型转变。积极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奶站+养殖户”的监管模式,实行四统一:统一饲草饲料、统一防疫用药、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运输,有效解决奶源质量安全隐患,促进奶山羊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深入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

加大对生鲜乳监管经费和基层收购站检测经费的投入,以消除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为目标,以奶畜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三个环节为重点进行摸排巡查,整改、取缔不合格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严查、严防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核查、规范网上发证行为和信息录入,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化水平。对基础设施较差、设备陈旧的奶站及出现问题较多的奶站加强检查频率,通过专项整治,促进问题奶站更新设施,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4.积极推进生鲜乳第三方检测。2018年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奶业主产省(区)采取补贴、购销双方付费的方式,探索建立地市级的生鲜乳收购第三方质量检测中心,明确检测权威,减少生鲜乳购销质量争议,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和资源共享,为奶农检测提供便利,做到节约成本,公平公正。截至目前,已有河南、河北、黑龙江等省份陆续引入生鲜乳第三方检测,积极开展乳品第三方检测将有助于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源头管理,进一步协调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有效解决双方有关质量判定方面的矛盾和纠纷,促进奶农主动提高生鲜乳质量。

猜你喜欢

羊乳收购站奶业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花式”喝羊乳,孩子更喜欢
烟叶收购站管理风险防控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羊乳脱膻工艺研究进展
基于中医古籍的羊乳功用研究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巧法称体重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走进中草药的收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