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探究

2020-09-17宗秀丽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宗秀丽

摘 要:大学生的思想内涵与我国的发展核心息息相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具有密切的联系,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改进民族凝聚力的主要方式,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社会宏观和微观方面产生的效果非常显著,新媒体能够改进社会信息传递的效率,促使信息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新媒体技术,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2-0014-02

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能够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推动力,然而也存在一定的挑战。面对新媒体环境,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结合新媒体环境的优势,采用虚拟与现实共促进的方式,呈现出新媒体的优越性,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一)信息“无屏障性”挑战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认识与情感

1.思想多元化影响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实现了高效性和开放性,信息发布的时间和空间被打破,只要具备信息终端设备,学生就能够自由地选择信息和发布信息,不需要任何的把关与监督,这就导致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的监控存在局限性。因此,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手机媒体上,大量的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冲击非常大,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和反动言论对大学生的影响产生很大。新媒体背景下,人们能够采用不同的语言,借助各类语言载体,一些西方国家借助自身的科技优势,散播不良的价值观念,导致大学生推崇人权思想和个人主义等政治观点。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反动主义也会借助新媒体发动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了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商业也开始借助新媒体进行大量的炒作,部分媒体借助新媒体这个传播平台偷换术语、模糊概念,对一些不良言论进行煽动,对原有的信息修改与加工,产生一些情绪化的文本。例如,当前媒体将一些带有情绪化和非理性的信息传播给大学生,曲解了爱国主义思想,对大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

2.爱国行为动员程度改进

新媒体环境下改进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信息传播的领域更加广泛,信息传播具有飞跃式特征,大量的信息在短時间内能够被所有人知晓,使受众都被带动起来,这一点有效弥补了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号召力弱的缺陷。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能够动员大学生参与到爱国主义活动中,学校能够凭借建立论坛、微博或微信群的方式,及过程中发布一些爱国主义相关的文章,就能够将众多大学生带动起来,使他们在虚拟的空间内互动抒发自己的见解。在网络功能影响下,改进了爱国主义理论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受到挑战

1.虚拟空间的影响挑战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般是在虚拟环境中实施,对学生进行教育,采用这种虚拟的方式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环节中,通常采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借助实体或者物质。大学生能凭借亲身体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然而新媒体的产生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打破,将实体与现实的创造结合起来,改变了大学生的认知行为与方式,这种虚拟与现实模糊的情况下,大学生找到了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空间,也找到了宣泄情绪的地方,这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新媒体营造的虚拟世界中,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完善人际交往,在生活中孤僻、冷漠,逐渐产生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感更加明确,然而在虚拟现实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脱离实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距离拉大。新媒体环境下,一些情绪化、煽动性的言论动摇了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模糊了大学生的主权意识,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党情国情的基本认知存在偏差,这给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一定的障碍。

2.多向传播模式冲击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掌握的大多数信息的来源,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信息接收者处于被动的情况下,完全没有选择信息的自主权,信息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也无法参与到信息的活动中,这种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平衡性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局限性。单向信息传播模式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都是单向的,就只能处于主导地位。新媒体背景下,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信息交互平台的建立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环节中间和空间上的延伸,大学生能接受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资源不再把握在教师的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大学生能接受海量的信息,大学生也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育者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绝对主导地位,确保大学生能改善自我认知能力,师生间的互动更加顺畅。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

(一)充分借助新媒体打造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阵地

1.构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开放性特征,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节中,应该充分借助网络信息的海量资源,凭借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凭借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量,采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教育渠道,确保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新的生机。凭借新闻和宣传等方式,建立网上党校,各大网站应该加入爱国主义相关信息,将党的宗旨和性质融入其中,展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以主流网络信息带领,形成强大而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容。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即环节中性特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将一些重大事件展示给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快速传播的优势,将国内国外发生的事件搬到网络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聘请优秀教师对环节中事热点深入探究,开展专题讲座,疏导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帮助大学生正确的理解环节中事热点,又要采用科学的引导,确保大学生在面对各类环节中事热点环节中保持理性的态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科学的分析与解决问题。改善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针对环节中事热点,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身的见解,把握好环节中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在教育环节中要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环节中代特征。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确保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紧跟环节中代内容,创新教育理念。凭借观看影片和书籍等,演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从而使大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产生共鸣。

2.积极营造校园虚拟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产生持久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如今新媒体技术发展迅速,融入大学校园中,新媒体的虚拟性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畅所欲言,获取信息。新媒体环境下要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完善虚拟校园文化的建设。借助建设论坛、博客和微信群等,在网上开展爱国主义征文比赛和知识竞赛,确保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抒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确保大学生更加正确地理解自己的祖国,完善凝聚力和自豪感。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充分采用新闻资源和广播等优势,自上而下做好各类爱国主义宣传工作,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在校园网络上形成一個生动活泼而积极的爱国主义气氛,在无形之中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借助手机校园文化建设,借助手机报和手机视频等方式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好奇,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中,容易产生不良的因素。因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对学生有效地引导平等的交流,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

(二)完善大学生爱国主义认识和情感的引导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系,从而促进社会系统正常的运行。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时发挥深远的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促进现代化建设。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效果,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理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社会思潮涌入到大学生头脑中,导致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淡漠,甚至出现崇洋媚外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导确保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价值观,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完善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与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是重要的理论理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中需要,坚定的理想作为动力,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一个民族就失去了基本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应该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而使大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看待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消除狭隘的偏见。理想具有层次性,大学生的远大理想在于实现共产主义,在宏观的指导下要进行不懈的奋斗,远大理想是共同理想的终极指针,指引着大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艰苦奋斗的主要动力,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大量应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应该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确保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突出特点。

参考文献:

[1]刘灵昕.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创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7(4):28-32.

[2]梁凤美.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0(4):78-81.

[3]徐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3(5):59-63.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