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你倾听学生了吗?

2020-09-17梁鸯鸯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瓜地笔顺自然段

梁鸯鸯

【片段一】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义”。老师的笔顺是这样写的:点、撇、捺……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来:“老师,你写错了。应该是撇、捺、点。”平静的课堂上顿时骚动起来,学生都在等着老师的答复。

老师轻轻“哦”了声,在黑板上却继续写着。

“对,撇、捺、点……”台下窃窃私语声渐渐响起来。

“请同学们拿出课本,端端正正地写两个。注意字的结构。”老师继续指令着。

【片段二】

《少年闰土》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互文朗读两次“瓜地刺猹”之后。

师:作者为什么要两次写到瓜地刺猹呢,会不会重复了呢?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课文第1自然段是作者对闰土的回忆。

师:哦,你说得真好!

生:前面一次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第二次是闰土自己讲的。

(师点头示意)

生:第一次描写时更优美一

些,第二次则有点惊险。

(师点头)

【反思】

从这两个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相同的问题,即有了精细的预设,但在实际生成时,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反馈中出现的疑惑之处或错误之处。

片段一中,当教师范写“义”的笔顺时,一句“老师,你写错了。应该是撇、捺、点”的声音告诉我们,对于“义”的笔顺,学生有疑问。然而,老师采取的是不予理答的策略。带着疑惑,学生终究是写了。但是这样的效果是什么呢?“不知”还是不知,即使“知”,也是知的模模糊糊。当学生出现对笔顺的质疑时,我们是否可以先肯定学生的发现,“哦,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写字的笔顺看得这么清楚”,给提出疑问的学生以表扬,鼓励质疑问难的精神。然后,再将这“烫手山芋”抛给学生,“同学们,‘义字到底该怎么写呢”,引发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适时引导笔顺的一般规律:点在中间或上面时要先写点。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指出“义”的笔顺应该还是老师所写的:点、撇、捺。经过这样过程的展开,学生对于“义”的写法肯定是记忆深刻。

片段二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瓜地刺猹”写了两次是否重复时,在回答完“不会”之后,学生给出的理由均是以“第1自然段的瓜地刺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这是作者思念闰土……”等回答。让我们来看学生回答中的一个关键性词语:作者。众所周知,《少年闰土》节选自小说《故乡》,文中的“我”为小说中的人物,尽管身上有着鲁迅的影子,但并非鲁迅本人。在表达中出现“作者”一词时,学生实际上已经混淆了文本虚构的“我”与作者的关系,也已经漠视了文本作为小说的独特性。而在这里,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老师不予指正,反倒以赞许的态度对待。这对于学生阅读文本的出发点会有误导作用。我们都知道,不同文本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强调文本意识。这不仅仅要在教学预案中体现出来,更要在对课堂生成的意外引导中体现。因而,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只需要轻轻一句话,就能“拨乱反正”:“哦,你说的应该是文中的‘我吧!”仅此一句,学生的错误将不会重复出现。

“以生为本,还学于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课堂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真正让学于生呢?我想,首先,就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听听他们到底在哪一个环节出現了问题,我们就从哪一方面着力解决。然后,通过课堂的即时评价,引导学生思维,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底。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瓜地笔顺自然段
买西瓜
瓜地迷宫
秋天
帮助种瓜的意外收获
笔顺游戏:用手指描画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课本内外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品雨
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