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方合力,向“读书吧”快乐出发

2020-09-17温伟莉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讲故事案例读书

温伟莉

一、缘起——现实和理想有

落差

统编本教材对课外阅读很重视,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每册都编排了“快樂读书吧”专栏,如表1。

纵观统计表,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编排用心——关注学情,有序提升阅读要求。

1.阅读主题在有序提升。一年级上册学拼音时,没有设置主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下册读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二年级上册读童话故事;二年级下册读儿童故事;三年级上册读童话故事,三年级下册读寓言故事,每个主题,都符合学情。

2.阅读难度在有序提升。从一开始对书目范围没有要求,到浅显的童谣、儿歌,再到简短的故事,直至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阅读难度在有序提升。

3.阅读要求在有序提高。从一开始的亲子共读,到看书名猜情节、看封面了解信息,看目录了解主要内容,逐渐过渡到发挥想象,把自己带入情节中,读寓言体会道理,联系生活深入理解,阅读要求每个阶段都明确,都有梯度变化。

笔者对本校刚升至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家长做过一次阅读调查,如图1。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

(1)“快乐读书吧”板块受欢迎,但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2)教师、家长的共读情况需要改善。

(3)阅读过程的指导要介入,反馈要及时,教师需要多引导。

为此,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认为三年级“快乐读书吧”的学习,应该符合学情,在“读”“说”“评”“展”方面进行尝试,让学生在读书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二、探索:多方合力,让“快乐读书吧”落地生根

1.读得有方,让书“香”起来

“快乐读书吧”的关键词之一是“读”,没有“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如何切切实实地开展读书活动呢?

(1)定时共读,有时间保证。

【案例1】

教师A在二、三年级衔接的暑假里,布置了三年级需要阅读的书目。三年级上学期开学后,教师A询问了学生假期的阅读情况,叮嘱道:“同学们,每天要花点时间看看《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这是本学期的必读书目。”期末检测前,教师A再次询问了学生的阅读情况,提醒道:“《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这三本书还没看完的同学,抓紧时间看,期末笔试卷会有相关的考题的。”

案例中的教师A,是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的,假期提前布置阅读任务,三年级开学初统计学生阅读情况,期末复习阶段再次统计学生的阅读情况。整个学期的始终,都牵挂着学生的“快乐读书吧”阅读情况,并语重心长地叮嘱学生要多阅读,争取期末检测不在这版块扣分。

但这样的布置,这样的叮嘱,到底有多少实际效果呢?教师心里是没有底的,学生的阅读时效也是不高的,阅读时间也是没有保障的。

【案例2】

教师B在二、三年级衔接的暑假里,布置了三年级需要阅读的书目。开学后,教师B询问了学生的假期阅读情况,和学生商讨在校、在家的哪些时间可以合理利用起来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

学生讨论后,认为这4个时间点可以利用:

①早上到校后,第一节课上课前,整理好作业和书本,可以安静阅读;

②傍晚的“经典诵读”时间,可以先安静阅读5分钟,再开展其他活动;

③放学铃声后,排队离校前,间隔时间10分钟,可以安静阅读等待;

④每天在家的半小时阅读时间,可以先安排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读完这些书本后,再读其他书目。

教师B和学生约定,三年级下学期“快乐读书吧”的书目阅读,也充分利用这4个时段。

案例中的教师B,也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更可贵的是,教师B更善于和学生探讨阅读时间,让每天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书面布置和口头叮嘱。这样的定时阅读,让阅读时间变得可控,阅读时间有了基本保证。

(2)指导共读,有质量保证。

【案例3】

笔者所在的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在开学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就“快乐读书吧”进行了集体研讨,并制订了以下阅读指导方案。(如表2、表3)

“快乐读书吧”,一起读书吧(三年级上册)

“快乐读书吧”,一起读书吧(三年级下册)

都说“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因为在集体备课时,把“快乐读书吧”充分讨论起来,并形成方案,所以学生的读不再是敷衍了事的,也就避免了学期调查表中出现的“阅读指导不到位”的现象。

(3)小组共读,有动力保证。

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持久性不强,阅读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进入低谷期。这时候,教师可以发挥小组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团队的积极性。

【案例4】

笔者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小组成员进行“小组共读”活动。如三年级下学期的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行者假日小队”总共5人,这5人在全部看完的基础上,平均分配阅读任务,独立完成指定章节的《阅读记录卡》(每人不少于3张),在教师反馈的第6周前合并成一小册的阅读笔记。根据阅读笔记的数量,小组成员每人就可以在阅读存折里加入相应的分值。

笔者所在的班级,每个小组在“共读”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小组的团队凝聚力。小组共读活动为学生的阅读注入了活力,小组成员互助共进给“读书吧”阅读活动带来了不少快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说得有效,让书“活”起来

书读到一定程度,就会“不吐不快”,可以尝试把“快乐读书吧”和口语交际相勾连,让书本不仅仅躺在书包里,而且在讲述中“活”起来。

(1)按“序”轮说,保护阅读

欲望。

【案例5】

①教师C安排了学生轮流讲《安徒生童话》等。

实际进行情况:

和学生口头约定,按学号进行轮流讲故事。一部分学生常常没有提前准备,无法照常有序进行,教师C会提醒、批评。

②教师D安排了学生轮流讲《安徒生童话》等。

实际进行情况:

根据学号,开始前进行班级公示。进行中,提前提醒学生,学生讲后,会提醒后续的两位同学做好准备。教师D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按顺序讲故事的学生加分鼓励。

案例5中教师C的做法比较随意,顺序的安排只是口头约定,时间一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安排的顺序都比较模糊,所以学生没有提前准备讲故事内容的事情屡有发生,让讲故事的“小火车”无法照常有序进行。因此,教师C的提醒、批评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讲故事活动,难免会成为“鸡肋”,让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教师D的做法是井然有序的,先把安排顺序进行公示,学生对顺序了然于胸,并让学生对后续的两位同学进行提醒。教师只需在进行中对有序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进行加分,既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充分保护了其对课外阅读的欲望。

(2)按“时”轮说,助推阅读

速度。

【案例6】

教师E和学生经过充分讨论,约定在课前3分钟进行轮流讲“快乐读书吧”的必读书目故事。这个时间段,课堂预备铃声响起,学生们已经在座位上做课前准备,教师已经到达教室做课前准备,可以充分利用这3分钟讲故事。

案例6中,这课前3分钟利用得很好,因为3分钟后上课铃声响起,经过这3分钟的交流,学生们安静下来,调整好了学习状态,对课堂学习有很好的帮助。而且,因为利用好了这3分钟,学生的讲故事速度有了保证,也助推了“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的阅读速度。

(3)按“学”轮说,勾连阅读

收获。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讲述会遇到不少困惑:有的故事比较长,背下来有难度;有的学生声音比较小,他人听不清;有的学生语速过快如“竹筒倒豆子”,他人还没听明白故事就已经讲完了;有的学生上台因紧张,一直低着头,或者玩弄衣角。

教师可以勾连统编本的口语交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现场点拨。(如表4)

统编本教材的口语训练板块,对声量、语速、体态等都有着教学要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提醒,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温故知新,对讲故事和阅读都有帮助。

统编本教材对复述故事也是非常重视的。从二年级开始,一些课文就开始训练讲故事的能力,并提供了支架。(如表5)

可见,三年级的学生,对讲故事不是零基础的。再看三年级的教材,对复述更是重视,不断提出要求在课堂进行强化训练。

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复述”的课后题目:

第8课: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第10课: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23课: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第25课: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

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关于“复述”的课后题目:

第6课: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第7课: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第10课: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第11课: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第12课:(略读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园地三:词句段运用:对照流程图读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第13课:分别说说这两段话

的大意。

第14课: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第20课: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第25课: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

第26课:(略读提示)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第27课:借助下面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第28课:(略读提示)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復述这个故事。

课后习题提供了讲故事的一些支架,学生在阅读课上一次次得到训练,也为课前3分钟的讲故事提供帮助。而课前3分钟的讲也勾连着阅读课,为学生的复述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学习的收获相勾连,学生的阅读收获就更多了。

(4)按“标”轮说,加深阅读

体验。

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有表达的自信心。”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对第二学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在课前3分钟的轮流讲故事中,教师要根据课标和口语交际、课文阅读要求的标准制订一些评价标准,学生按照标准去说,阅读体验就会更深。

【案例7】

笔者所在的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根据课标制订了以下的标准。(如表6)

每一轮讲故事前,在班级里都让学生明确评价要点,记录在语文书的扉页上;学生的讲就有了依据。

3.评得有度,让书“厚”起来

在“快乐读书吧”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以生为本,不仅仅考虑学生的阅读速度,也要考虑学生的评价参与度。

(1)手持标准,评有尺度。

笔者开学初就打印好案例7中的评价表发给学生,贴在语文书的扉页上。学生的阅读、准备、讲故事、点评,都围绕着评价表进行。学生评价活动有标准,人人都知晓评价尺度。阅读中,“快乐读书吧”的书目就变得“厚”起来了。

(2)班有机制,评有广度。

点评活动的开展,若没有一定的运行机制,久而久之,绝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度都会降低。

【案例8】

教师F和学生讨论后,对点评活动有了如下约定:

①点评人数每次两名,一名根据学号安排,另一名进行临时抽签决定。

②点评人员,根据案例7中的评价标准,组织语言进行评价,给出等第建议。

③根据两位点评人员的结果,师生共议评价等第。

案例8中的点评机制,比较简单,但切实可行。首先,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既有特定的评价人员,又有随机的评价人员。当评价等第出现分歧时,师生马上进行共议,保证了评价的及时性和公正性。

(3)心怀肯定,评有温度。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在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尽量给他人鼓励、肯定,让所有的学生在阅读、讲述、点评过程中,都能感受他人的关注和关爱,那整个“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过程才会显得其乐融融,更有温度。

4.展得有趣,让书“动”起来

(1)个人展示,巧用积分。

在读书活动中,教师可以定期展示案例4中的《阅读存折》《阅读记录卡》,并对学生进行相应分值的奖励,根据分值积累给一些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

(2)小组展示,多搭平台。

小组展示是很好的学习互助共享方式。在“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活动和展示,能为阅读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小组的评价激励作用。

(3)家校展示,汇集智慧。

学校是指导“快乐读书吧”阅读活动的主阵地,但是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氛围的渲染对于学生享受閱读的快乐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并把平台上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家庭阅读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等对优秀的阅读成果进行推广。

家校互动中,父母重视“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情况将有助于推动阅读活动走向更深处。

三、反思展望:继续合力,继续向“读书吧”快乐出发

1.“快乐读书吧”活动的延

续性

义务教育阶段已全面推行使用统编本教材,“快乐读书吧”板块更加需要重视。教师应该早做阅读规划,每位学生手头的评价标准也要和以往的标准很好衔接,并结合课标、教材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增加和修改。

2.“快乐读书吧”活动的丰

富性

阅读的过程中,既需要学生安安静静的,也需要他们提笔圈圈画画,做些批注留下阅读的痕迹。在“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的教学中,要提醒学生适当做点批注。展示的环节,要与时俱进,丰富有趣,如定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等。

3.“快乐读书吧”活动的时

效性

所有活动尽量在校内进行,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保质保量地达到课标的阅读要求。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讲故事案例读书
样板案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我们一起读书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讲故事
读书为了什么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