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祝枝山铭绿端砚小议
2020-09-17瑞霖
瑞霖
砚以铭贵。一方好砚,质佳雕精,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若再刻上贴切的铭文,好比锦上添花,如果是名人所镌,更是身价百倍。一般认为,砚铭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发展成为一种记事咏物、说理寄情、言志叙怀的文学形式,多在宋朝以后。宋代以文治国,文人地位提高,加之那时篆刻艺术空前兴盛,在它的影响下,砚铭广泛吸收了篆刻艺术的构图形式、章法布局和刀法技巧,使砚铭的文学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砚铭的艺术品位。据记载,宋代大文人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岳飞、文天祥等都有铭砚传世。至于实物,我从未手触眼观过。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制砚、赏砚、藏砚之风盛行。特别是清三代(康、雍、乾),文风鼎盛,金石书法名家辈出。乾隆帝钦定《西清砚谱》,内收砚240枚,并为之御铭,众位大臣作诗奉承,刻于砚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砚上镌铭风靡于世。尽管如此,古砚上有铭者仍然不足百分之一,能流传至今实属凤毛麟角。在我收藏的一千多方古砚中,有铭者也不过几十方,且多为清代作者。至于明代砚台上有铭的,少之又少。几方明代瓷砚上的铭文,也只是表明制砚时间或砚主人姓名而已。前几年当我购得两方有祝枝山铭文的古砚时,喜出望外,如获至宝,抚摸观赏,爱不释手。经细细品赏,再求助有关资料,发现两砚铭文有别,似一真一仿。
第一方为枝山铭长方绿端砚(图1、2、3),明代,长17.8、宽12、厚2厘米。面有起边,后边细窄。砚堂因长时间磨墨,中间略凹。现黄绿色,极为细腻润滑。砚池长方形,从后向前倾斜,稍浅。堂、池之间起棱隔开。四圆角。砚面线条挺拔,光素无纹,简洁实用,为典型的明代制式。背复手内阴刻行书:“水物素名兮,鳞甲久闻成字。墨池堪躍兮,烟云应助挥毫。”纵观古砚上的铭文,有的通俗明了,有的含蓄深奥,此砚铭属于后一种。“水物”,即水中生物,也指龙。鳞甲即鱼龙或鱼甲。左思《蜀都赋》云:“水物殊品,鳞介异族,或藏蛟螭,或隐碧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龙,水物也。”曹植《七启》说:“飞翮凌云,鳞甲隐深。”早有鱼龙能变化为文字的传说。铭文是说,水中生物的名字质朴无华,但鱼龙久居其间幻化为字;砚中墨彩适合狼毫跃动,水雾缭绕当助你奋笔疾书。不难看出,铭文是赞扬这方绿端砚即发墨又益毫,用它能写出好文章。“枝山”即祝允明。铭文字体与祝枝山传世书法作品风格相同,挥洒流畅,神采飞扬,具大家风范。且铭文与砚体包浆一致,是为当时镌刻无疑。全砚造型规整大方,线条挺拔洗练,砚色绿中泛黄,材质细嫩有加,确是一方砚中珍品。砚带原配红木盒。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一方佳砚往往会配制好砚盒。砚盒不仅起到保护砚台的作用,还具有观赏价值和包含研究砚台的有价值的信息。这方砚盒制作考究。盖砚吻合,盖面镶嵌蝶形白玉,两翅上还装饰铜币纹,凸显该砚台贵重以及砚主人身份。
第二方为祝允明铭五蝠绿端砚(图4、5、6),清代,长19、宽12.5、厚3厘米。砚面边线高起,前端两只蝙蝠向下飞翔;左边三只蝙蝠,向中间飞来。五只蝙蝠,位置不同,却目光对视、相顾有情。蝙蝠下方,一道飘浮彩云线,围出弯月形砚池。砚池右角浮雕一铜币,寓意福到财旺。砚堂开阔平展,砚面一层绿色,绿中泛黄,图像布局得体,但所刻线条似较呆板。背面复手内阴刻行书:“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落款“祝允明”。铭文排列有序,字迹流畅,刀痕明显,雕工尚好。字体风格也仿祝体。但铭文内容却是摘抄自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一首应制诗中的四句。原诗为《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皇帝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沈佺期多年伴随皇帝、公主,多作应制诗。铭所摘四句是讲,皇帝的公主信奉神仙,别墅建得直入云霄,假山高得像岐山鸣凤岭,池塘大得超过渭河。鸣凤岭,指陕西凤翔的岐山,传说周朝兴起前在此有凤凰鸣叫,这里是周朝的发祥地。饮龙川指渭水,这里曾是周文王最初起兵的地方。沈佺期这首诗吹捧献媚皇帝、公主,没有什么新意。砚背所摘抄这四句,和砚台毫无关系,在此出现,不伦不类。作为明代大文豪的祝允明不可能在他的藏砚上镌刻这样的铭文。且砚台、文字包浆也不老熟,可以断定,这不是祝允明所用所铭砚台,而是后人借用冒用祝允明所仿所刻。
祝允明(1461-1527),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相奇特,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自号枝山。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绝了科举进仕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应天府(今南京)通判,故世人称其“祝京兆”。不久称病还乡,专心书写著述。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四海。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宪同為明中期书家代表。祝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漫,自成一格。祝允明著作等身,但多已散失。传世作品有《祝子罪知卷》十卷,《志怪录》《义虎传》一卷、《枝山文集》十卷、《祝氏集略》三十卷、《祝氏小集》七卷等。书法代表作有《贾至大明宫早期诗轴》(藏上海博物馆)、《杜甫秋兴诗轴》(藏辽宁博物馆)、《秋轩赋轴》(藏上海博物馆)、《乐志论草书轴》(藏苏州博物馆)、《饭苓赋》(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杜甫诗轴》(藏山西博物院)、《牡丹赋》《草书自诗卷》《草书千字文卷》《东坡记游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