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陶瓷博物馆藏淄博窑的金三彩狮形灯

2020-09-17王登峰常海波

东方收藏 2020年8期
关键词:窑址金代淄博

王登峰 常海波

淄博市陶瓷博物馆收藏的淄博窑金三彩狮形灯(图1),长25、宽19、高27.4厘米。整体为胡人牵狮驮灯状,腹中空。狮脖和背部披挂狮鬃,为雄狮,扭头,龇牙咧嘴,瞪目,四肢站立,长尾翘起,狮身的鞍鞯装饰颇为华丽。狮侧站控狮人,当称“狮奴”,侧身,两腿分立,背部紧贴狮身,右臂紧挽狮辔。狮子与控狮人形象刻画逼真、身形健硕。狮背驮有灯盏,灯盏两侧为狮尾和狮头,上翘狮尾与侧摆狮头形成巧妙的托灯之势。灯盏外壁为堆塑上下两层的莲瓣,高于灯盏口沿,口沿作内凹状,无釉。白胎略显红色,通体施黄釉,在黄釉之上涂抹绿釉,形成黄地绿彩的效果。从几处磕缺处看,胎体坚致,胎釉结合紧密,有较强的玻璃质感。

这件金三彩狮形灯制作较为考究。狮身与控狮人的主体部分为合模制成,狮尾为贴塑,后与灯盏相接后,釉烧成形。圆形底座无釉,灯盏口沿、内壁无釉。

●   淄博窑的金三彩

金三彩为低温彩色釉陶制品,由唐三彩发展而来。金代,淄博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当时淄博的制瓷业在前代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沿袭了“唐三彩”“宋三彩”制作工艺,创造出淄博窑“金三彩”。

根据出土的实物和文献记载,金代生产三彩器的产地非常广泛,就全国而言,北方的河北、河南、山西和南方的福建等地都有燒制,产品数量相当可观。山东地区主要以淄博窑为代表。淄博窑的金三彩,素有“博地有古瓷,深藏无人知。一旦出土后,光彩照人衣”的美誉。

淄博窑是淄博境内的所有窑址总称,具有历史悠久、窑址繁多、器类丰富、陶瓷发展脉络清晰的特点。与北方相邻地区联系紧密,在烧造工艺、陶瓷艺术方面相互影响,由于胎土、釉料的地域差异,淄博窑产品风格独树一帜,是齐鲁大地的代表性窑址。淄博窑主要的窑口有博山大街窑、八陡窑、万山窑,淄川磁村窑、寨里窑、坡地窑等(图2)。

淄博窑金三彩的制作工艺,采用当地出产的陶土,胎土比较细腻,为白色或略显红色。成形方法主要是雕塑法和模制法。

雕塑法完全是手工捏制加雕刻而成。模制法,即先制范,再制坯。制范,为制作模子,多为陶范,即陶制的模型,先做成阳模,再用泥从模上翻出,然后入窑烧结。陶范(图3)制成,可用于制坯。将泥料涂敷或打成泥片置入模型内,用手或机器压制,稍干取出,即为器坯。模制用的模型有单模和合模,古代多用生土制成(或经素烧)。模制的痕迹在三彩器物上呈现得非常明显。在出土金三彩器的窑址中,也发现大量模和范,其材质和金三彩器物坯胎完全相同。金三彩的烧制工艺为二次烧成,即胎坯成形后,先入窑素烧,出窑冷却后再涂绘上三彩釉料,干燥后二次入窑烧制。釉色主要是黄釉、绿釉和略显黄色的透明釉。施釉的方法主要是使用刷釉、沾釉和浇釉法,一般器物施釉不到底。

淄博窑金三彩的产地主要是指博山大街窑,其烧造窑址主要集中在博山大街窑址。淄博窑其他窑址也有兼烧,如淄川磁村窑址和博山城区中心、八陡镇窑址及其北岭一带的窑址。1982年淄博市博物馆的考古小组在博山大街窑址先后两次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了440件颇具特色的陶瓷标本,有白釉瓷、黑釉瓷、酱釉瓷、三彩瓷灯,器型有碗、盘、罐等日常生活用具,骑马像、牛羊马灯雕塑,匣钵、垫饼等窑具,另外还有枕范、蛙范、陶球等器物。初步判定博山大街窑是一处北宋晚期至元代的窑址,属于民窑性质。其中出土的三彩狮子灯,品种样式较多,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高宽近尺,小者高宽在三寸左右。前述的金三彩狮形灯属于同类器中的大件。

●   金三彩狮形灯的佛教文化属性

笔者从狮子、莲花、灯三个方面探讨金三彩狮形灯的佛教文化属性。

狮子是外来物种。从文献记载来看,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的国家进贡而来。中国自古不产狮子,狮子因其稀缺珍贵成为贡品,中原地区开始认识狮子这种域外动物。史书多有关于贡狮记载,《后汉书· 肃宗孝章帝纪》记载:东汉章帝章和元年(87),“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献扶拔、师子”;《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记载:东汉章帝章和二年(88),“安息国遣使献狮子、符拔”;《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记载:汉顺帝阳嘉二年(133),“疏勒国献师子、封牛”。

狮子是佛教文化的标识。佛教典籍中多处用狮子吼比喻佛祖讲经、声震世界。《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佛经亦常以狮喻佛。《大智度论》说:“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同时“狮子座”在石窟、造像碑、造像塔和壁画也是很常见的信息。佛教传入中国后,狮子逐渐演化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形象,表示智慧威猛。宋代时期,狮子形象渐渐世俗化,成为具有纳福、招瑞、吉祥寓意功能的装饰,逐渐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莲花古名芙蕖,又称芙蓉、荷花。《尔雅》中便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古人对莲花更是情有独钟。莲花是佛教文明的重要装饰题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广泛运用于各种装饰。如淄博市陶瓷博物馆收藏的南北朝时期的青釉莲花尊(图4)。

灯具是佛教中的一个文化符号,在佛教中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佛教中,灯为六种供品之一,常置佛前。灯能指明破暗,佛家常用之比喻佛法。《汉族风俗史·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论述,以灯供佛,隐含着以灯破暗,象征以智能除惑的深意。《华严经》记载:“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佛教典籍也以灯名命,如佛教名著《五灯会元》中,每部典籍都有灯字,《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佛教亦以灯喻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中国古代借用动物造型进行装饰设计是一种常见手法,传统的动物纹饰有象、鸟、骆驼、熊、蛇、龙凤、蟾蜍、鸿雁等,战国时出现了动物形灯,其后历久不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出现了狮子纹,呈现宗教化倾向。1983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区长岗村出土了一件我国最早的釉下彩瓷——三国吴青釉褐彩贴花双系带盖盘口壶(通高32.1、口径12.6、底径13.6厘米),壶的肩部模印贴塑了佛像,佛结跏趺坐于双狮莲花座上。现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王强教授在《古代豆形灯具装饰设计研究》中提到,宋金时期出现了狮子形态的灯柱,如陕西历史博物馆青釉狮座盏、河北磁县文物保管所素胎狮子托灯,亦如淄博市博物馆藏的黄釉狮子莲花座灯。

●   小结

金代佛教盛行,尊崇佛教,是历朝统治者奉行的宗教政策。据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记载其出使金国所见:“奉佛尤谨,帝后见像设,皆梵拜,公卿诣寺,则僧坐上座。”可见金代对佛教的推崇。金熙宗时期(1135-1150),各地曾毁于兵火的佛教寺院也开始修复和重建。金代,山东地区的庙观多有修葺,如济南灵岩寺、济宁青山寺等。淄博地区的寺庙众多,其中金代时期活跃的寺庙有慧园寺、正觉寺、观音寺等,都是规模宏大、盛极一时的佛教圣地。

金世宗时期(1161-1189),社会相对稳定,佛教活动极盛,制瓷业开始大量生产佛教用品。“金代陶瓷窑址主要有河北定窑、观台窑,山东磁村窑,陕西耀州窑,河南钧窑等窑口。金代瓷器在彩装饰中做出贡献。”文中提到的山东磁村窑,即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是淄博窑重要的古窑口。从淄博窑出土器物来看,淄博窑生产佛教陶瓷用品、摆件居多,如各种各样的象生灯、三足香炉、观音菩萨、罗汉等。其中原因,可能是佛教盛行导致大量生产佛教陶瓷用品,如1987年河北观台窑金代地层的出土器物中,有大量佛教造像和佛教装饰瓷器。

笔者认为,因狮形灯柱首次在宋金时期出现,且狮子、莲花、佛灯都是佛教文化标识,可断定金三彩狮形灯是淄博窑生产、供应周边地区佛教活动的供佛器物。继而可以推测,三彩狮形灯是宋金时期出现的供佛器物。

猜你喜欢

窑址金代淄博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金代社会阶层间个体晋升的途径
从猛安、谋克官印看金代的尺度
磁灶窑及其外销执壶的器型特征
海丰镇的兴盛与衰落
北京南苑汉代窑址发掘简报
诗意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