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祭祀瓷盘梵文纹解读

2020-09-17李益炯李熊熊

东方收藏 2020年8期
关键词:瓷盘百字咒语

李益炯 李熊熊

清代社会出现了一种经典的祭祀专用瓷盘。这种瓷盘的特点不在器型,而在于用一种神秘的梵文作为装饰纹样。本文就来探讨一下这种纹样蕴含的意味。

从遗存实物(图1-图8)看,清代祭祀瓷盘梵文纹饰分两部分:一是在盘底书写的一个梵文咒牌;二是在盘器壁上书写的梵文咒轮。梵文咒牌有咒牌的含义,咒轮有咒轮的含义,而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当然又含有某种特定的用意。追溯起来,这种梵文纹样与佛教法事“焰口施食”有关。

所谓“焰口施食”,是佛教的一个著名典故。据佛经所言,佛的弟子阿难有一次在半夜入定时,见到一个饿鬼(此鬼名“焰口”)来对他说“三日后汝命将尽,生饿鬼中”。阿难吓到了,急告于佛,佛为他讲《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告诉他念诵此“陀罗尼”(即咒语)就不会堕入饿鬼道,而且能够增福添寿、遇事吉祥。佛还告知阿难,在修此法的同时,须布施水和食物给鬼魂,名为“放焰口”。这就是“焰口施食”的来历。

唐代时,不空大师翻译《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等,在中国传播“焰口施食”一法。这项印度西来的佛教法事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思想一拍即合受到欢迎,以至于民间亡故先人,往往选择请僧人来做一台“焰口施食”法会,以超度亡灵。唐代会昌法难之后,“焰口施食”一度衰落。但元代时,随着藏传密教传入中国,《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等佛教经典重新翻译流传,使这项佛事活动得以复兴。

到明代,佛教的瑜伽焰口施食法会十分盛行。这项佛事因为要与鬼神沟通,过程中有许多密教结手印、念咒语、观想梵字等内容。这些操作颇为神秘,但也因此让人感到敬畏,在民间影响巨大。施食法会传承到万历年间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仪轨内容经多年使用,累积了许多差错。晚明高僧莲池大师对仪轨文本进行了重新修订,尤其是对文本中梵文字的考订,堪称精良。

清代基本按照莲池大师的《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举行施食法会。在清净法界、布置坛场、驱除魔障、法师入定、奉请诸佛菩萨、召请饿鬼、施食供养等环节,都要用到专门的梵文咒语。在众多的梵文咒语中,有一句只有“唵、哑、吽”三个字音的咒语用得最多,称“三字明咒”。这句咒语也可写成“唵、阿、吽”,“阿”字的读音与“哑”字相同,但拖音较长些。在施食仪轨中,“三字明咒”的作用十分重要,不光每个梵文字有特定的宗教意义,三个字合成一句咒语更有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莲池在《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补注》中解释道:

“此名‘三字总持真言,凡诸作法,以此真言总加持之,皆得坚固广大无穷无尽之用也。《瑜伽大教经》云:‘由持此唵字,加持威力故,纵观想不成,于诸佛海会,及供养云海,真实具成就,由诸佛诚谛,法尔所成故。由适诵阿字,摧灭诸罪障,获诸悦意乐,等同一切佛,超圣众魔罗,不能为障碍,应受诸世间,广大之供养。由吽字加持,虎狼诸毒兽,恶心人非人,尽无能凌屈。如来初成道,于菩提树下,以此印密言,摧坏天魔众。是此三字,既具如斯妙用,是故文中重重念之。”可見,念诵“三字明咒”具有佛力加持、摧灭罪障、驱除虎狼毒兽、使念咒者受到佛法保护等神奇的功能。

因为“三字明咒”具有“总持真言”的妙用,佛教信徒对它特别看重,为便于观想、记忆、念诵,将它制成梵文“咒牌”。所谓梵文“咒牌”,其实是梵文很有特色的一种表达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一句梵文咒语的几个梵文字叠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复杂的图形。这样,当人们一看到这个图形(咒牌)就可以想到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从而产生以一当十的表达效果。“三字明咒牌”,就是将“唵、阿、吽”三个梵文字组合而成的咒牌。

咒牌这种表达方式,早在明永乐的古物上已经可以见到。北京现存一口铜铸的“永乐大钟”,上面有数千个梵文字,其中就有四个梵文咒牌,分别是“时轮金刚咒牌”“总佛菩萨咒牌”“金刚手简咒牌”和“种子咒牌”。“时轮金刚咒牌”又称“十相自在图”,至今仍在藏区广泛使用。

明代瓷器上,至少从弘治也开始出现少量的梵文咒牌纹样。明代瓷器上的梵文咒牌可能是“六字大明咒牌”和“准提咒牌”。而清代瓷器上大量出现的梵文咒牌,则是“三字明咒”的组合,其创意灵感或是受到明代梵文咒牌的启发。

下面,我们来看看“三字明咒牌”的书写特点。图9是永乐大钟上的“三字明咒”,三个书写标准的梵字“唵、阿、吽”。将它们组合成咒牌的方法:首先,咒牌的上部有一个圆点和一个变形月牙,这是梵文“唵”和“吽”两字一横上面的笔画部分。其次,咒牌的左上角有一个近似逆时针转了90度的“山”字,这是梵文“唵”的部分。第三,咒牌数条直线笔画,是梵文“唵、阿、吽”三字竖笔画的叠加。第四,咒牌最右侧的一竖,代表“吽”字的最右侧笔画。仔细分辨可见最右侧一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上面的横线不连在一起(图1-图4);另一种是与上面的横线连在一起(图5-图8)。严格地讲,与横线不连的是正确的写法,而相连的写法是错误的。但梵文是拼音文字,它有一个特点叫“重音不重字”,文字的书写常有许多错误,不能过于计较。

“三字明咒牌”具有“总持真言”的极重要功用,所以将它放在祭祀瓷盘的中心位置恰如其分。当参与“焰口施食”等祭祀活动的信众看到这个图形,就会意识到神秘的鬼神世界就在眼前,情不自禁地产生肃然起敬的心情。这样,纹样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梵文祭祀瓷盘的器壁,与“三字明咒牌”相配套的毫无例外的都是梵文字,有的写在内壁,有的写在外壁。这些梵文字一圈一圈地书写,写得密密麻麻,但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可见这些梵文字只是意到而已,并不是正确书写的文字。那么,这些梵文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按莲池大师修订的《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法会进行到最后,主持活动的法师必须要念三遍“金刚萨埵百字咒”。瓷盘器壁上的梵文字正是“金刚萨埵百字咒”。莲池在《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补注》中解释道:“此咒乃补阙之谓也。或行者手印不次第,观想不专注,真言恐淆讹,如是等过,诵此咒已,悉皆清净。”原来,举行一次正规的施食法会需要一至数天,过程中法师难免有分心的时候,比如出现手印结得不对、观想不专注、咒语念错等情况,最后念三遍“金刚萨埵百字咒”,可以弥补这些差错,使整场法会得以圆满。可见,“百字咒”也是非常重要的咒语。

按梵文咒语的常规书写方法,“金刚萨埵百字咒”的书写需按轮状排列。由于字数多,民窑瓷器上“百字咒”的书写都是只求形似,不论对错。法师与信众看到这些梵文字轮,自然知道含义,能在心中默诵出整篇的“金刚萨埵百字咒”。所以,对祭祀瓷盘上的“百字咒”,知道它们是什么就行了,没有必要去苛求书写的对错。

将“三字明咒”与“百字明咒”组合在祭祀瓷盘上,一个施加“总持”佛力在前,一个弥补法事欠缺在后,实在是绝妙的搭配!因其契合了民众祭祀活动的心理需求,在清代应用极广,同类瓷盘的存世量因此十分巨大。

到了近现代,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变革,祭祀活动中对瓷盘的要求下降了,这种专用的瓷盘纹样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猜你喜欢

瓷盘百字咒语
瓷盘画收藏有哪些秘诀
百字令·记者
红心向党·白鸟朝凤
咒语
穿孔瓷盘
百字碑
怪童丸的咒语
治病强身的百字经:《陆地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