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及预后的影响①

2020-09-16吕佳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致残率护理人员急性

吕佳瑞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急性脑卒中是急诊多发病、常见病,临床将其分为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等,好发于中老年人。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的出现与高血压、血管内粥样斑块、脑血管硬化等有极大地关系,并以颅内压增高、头痛剧烈、呕吐、吞咽困难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生活与生命均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急性脑卒中后6h内属于最佳抢救时间,此时需要配合高效、合理救治护理措施,以此来提高急诊抢救护理质量[2]。而急诊护理路径的出现,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通过专业、规范、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3]。本次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用急诊护理路径后对急救时间及预后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60例本院急诊科2018-07~2019-10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展开本次研究,根据分组依据(不同的急诊护理措施),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n=30):男20例、女10例患者,年龄43~85岁,平均(64.98±10.59)岁;入院GCS评分3~8分,平均GCS评分(5.32±1.38)分;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梗死分别6例、10例、14例。观察组(n=30):男21例、女9例患者,年龄44~83岁,平均(64.27±10.60)岁;入院GCS评分3~9分,平均GCS评分(5.44±1.41)分;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梗死分别5例、9例、16例。统计处理2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诊断标准:参照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成像或是磁共振成像技术确诊[4]。

纳入标准:与诊断标准一致者;CGS评分超过3分者;家属已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用过细胞毒类药物者;有肝硬化、高血压、血液疾病者;先天性畸形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心力衰竭者;呼吸功能衰竭者;家属不愿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用急诊常规护理,即实施急诊、挂号、分诊、病情评估、专科治疗等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方法:(1)制定科学地急诊护理路径:急诊科需要根据医院自身特点与情况,结合以往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制定实用、科学地急诊护理路径表,由急救主任、医师与护士长,为脑座中患者设计急救护理路径,采用专家建议,将信息进行反馈,并根据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与要求,对护理路径进行反复修改,最终明确护理路径。(2)急诊护理路径培训:及时将制定好的急诊护理路径张贴于急诊科室内,并进行讲座,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向其发放相关资料,由护士长、急诊科主任、神经内科医生等共同完与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护理人员了解急诊路径相关知识、护理技巧等,通过多种形式,如视频教育、情影模式等完成培训,1周后,组织急诊护理路径考核,考核成绩合格后进入到实践护理工作中。(3)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接到急诊电活后,15min内完成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同时配合相应的急救措施,明确患者生命体征;在急诊抢救的同时,快速完成标本送检工作。在20min内完成各项检查,如CT、血液、心电图等检查,及时联系好专科医生配合诊疗,根据诊疗结果,明确病情,及时给予针对性地治疗。如患者有手术、溶栓指片时,协助医生在30min内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同时,开展绿色通道,由护理人员与专科医生将其安全送到手术室,并在转运中,做好头部平稳护理工作,预防呕吐与窒息,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5]。在整体护理路径中,及时解决、强化出现的问题,并将实际情况、解决护理措施记录于路径表中,之后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各项护理环节,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无缝对接。

1.3 分析指标

对比抢救时间、致残率及病死率、随访指标、护理满意度。

抢救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分诊时间。

随访指标:急诊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评分、GCS评分,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NIHSS量表,反向评分;BI评分、GCS评分均为正向评分[6]。

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表进行评价,即包括:急诊护理技巧、护理科学性、护理连接性、病情管理等,总分100分,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以下),将两者比例之和为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抢救时间比较

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分诊时间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短(P<0.05),见表1。

表1 抢救时间比较

2.2 致残率及病死率比较

致残率及病死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致残率及病死率比较[n=30,n(%)]

2.3 随访指标比较

随访1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随访指标比较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20例非常满意、9例满意、1例不满意;对照组:14例非常满意、9例满意、7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相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一项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发展快、危险度高等特别,如在发病6h内及时抢救,即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治疗时间超过6h,或是不能及时抢救,患者病情会出现不可逆损伤,降低治疗效果[7]。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抢救中,开展有效的急救措施非常关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护理路径的出现,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中,其是一种综合性、完整性的护理方案,能缩短了挂号、分诊、医护交接时间,特别对于急诊或是危重患者来讲,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8]。且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来讲,从院前急救到专科治疗,环节较多,接手人员复杂,如护理不当,会延长急救时间,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而急诊护理路径是结合护理人员技能与知识,完善急诊护理流程,保证护理无缝对接,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果[9]。此外,急诊护理路径是在多项护理措施基础上创新出现的,保证护理流程更到位,在制定科学、固定的护理措施下,提高医护人员能力,提高护理人员配合度,保持护理工作更加连贯,减少交接时间,有效缩短时间;精减护理流程,完善护理操作,规定护理时间,明确护理目标,提高护理细节质量;在完善的护理流程下,提高护理科学性,有效降低死亡率与致残率,进而提高预后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10]。本次研究示: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患者用急诊护理路径后,对缩短急救时间、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致残率护理人员急性
急性心包炎1例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