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卷调查的基础医学概论生物化学部分教学现状分析

2020-09-16丁海麦魏春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概论

杨 静,吴 刚,丁海麦,魏春华,马 强,苏 燕

(包头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

《基础医学概论》是我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面向我校医学法学、医学英语、应用心理、卫生事业管理等非医学专业学生。课程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8门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以“器官-系统”为导向,按照“分子—细胞—功能—疾病”的主线进行讲授[1]。生物化学作为这条主线中的基础课程,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解释器官系统的功能和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还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和诊断、食品营养与健康等方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对非医学专业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该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加上部分学生是文科生背景,生物学知识薄弱,授课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难度较高,掌握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概论中生物化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今后教学改革方向,以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医学概论》中的生物化学部分知识。

1 问卷调查方法

参照文献[2, 3]设计《2019年基础医学概论生物化学部分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对象是2019年进行《基础医学概论Ⅰ》授课的2018级医学法学、医学英语、应用心理、卫生事业管理等6个专业的非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共收集问卷168份,有效问卷168份,其中男生36名(占21.43 %),女生132名(占78.57 %)。

2 调查结果分析

2.1对《基础医学概论》中生物化学部分的认知情况 认知情况调查主要是从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生物化学部分知识的重要性、难易度及对此部分知识产生畏惧及不易掌握的认识情况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的学生(74.32 %)都能认识到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对医学专业学生特别重要,对于非医学专业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其他学科课程及生活中的疾病预防和诊断,饮食健康,保健营养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生物化学部分的知识由于其内容抽象,晦涩难懂;再加上内容多,专业术语多且不容易记忆及知识点错综复杂增加了学习难度,导致绝大多数学生(93.45 %)都认为这部分知识难度高,再加上非医学专业有文科生背景,他们生物学及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或缺如,形成了学好生物化学部分知识的瓶颈,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生化化学的兴趣,见表2。

表1 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中生物化学部分的认知分析

2.2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生物化学部分的兴趣与投入分析 兴趣是人们进行各项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极大地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和生命力,使之热衷于自己的从事的活动并投入大量的经历。由表2可以看出,尽管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化学部分知识的重要性,但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学习有兴趣的不足50 %,这就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投入相对不足,被动学习现象较为严重,不仅不能积极进行拓展学习(69.64 %),并且复习的效果不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38.1 %)有应付考试的现象存在,并对这部分内容的考试预期不高。

表2 学生对《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生物化学部分兴趣与投入分析

2.3《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生物化学部分的教学效果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学期生物化学部分知识授课的满意度较高(74.93 %),但理解程度偏低(46.43 %),导致此问题的原因一方面与新生代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重速度而轻质量,从而造成对知识的理解难以深入的特点有关[4],另一方面也与教材中生物化学部分知识的编排有关。调查结果中,仅有33.33 %的学生认为教材的编排难度适宜,便于学习及复习。而改进方向的反馈比较集中在删减内容(32.14 %)或降低难度(54.76 %)。因此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考虑教材的重新选择。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教学视频应用的广泛认可(76.78 %)备受关注。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对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体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难易度的评价中,对应用视频教学较多的部分如复制印象最深,而对没有视频教学的部分如氨基酸代谢则最不喜欢甚至没有印象。

表3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生物化学部分教学效果分析

2.4《基础医学概论》课程中生物化学部分的教学收获分析 《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根据非临床医学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要为后续的临床医学、药学概论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要为学生就业后的提高做一定准备。为此,基础医学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从表4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一部分(53.57 %)学生通过教学掌握了一定的生化理论知识,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指导生活实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并可能影响到今后的职业规划(56.54 %)。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不能仅以考试分数论之。因此,今后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多种改革措施,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4 《基础医学概论》中生物化学部分的教学收获分析

3 教学改革思考

3.1选择合适的教材,使学生学习有引导,教学有保障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教材作为高校实施教学的基本工具,既是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也是引导教学方向、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5]。所以,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必须与课程相辅相成[6]。为了让学生用上适合我校《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2019年9月,我校联合多家兄弟院校,从我校《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大纲出发,以“器官-系统”为导向,按照“分子—细胞—功能—疾病”的主线重新编写《基础医学概论》一书,此书不仅改变原有以学科为导向的内容编排方式,还将思维导图、课后练习、配套课件等多种教学资源融入其中,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为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2积极调整授课内容的难易度,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适当的授课难易度不仅可以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也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在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生源背景的不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调整授课内容的难度,使之能够最大限度的兼顾文理,在唤醒学生高中生物学知识记忆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从而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是今后教学改革需要特别重视的环节之一。

3.3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联合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7],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抽象的生化理论知识“活”起来,就需要适当引入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要将生物化学融入“器官-系统”的教学系统中,更要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疾病、健康、饮食、营养甚至学生的专业联系在一起,更“接地气”(如表3),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此外,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速度快,渠道多,单纯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因此,授课方式上要建立一种开放式、辅助式的线上、线下多极教学平台,利用优慕课和雨课堂等多种教学平台及丰富的教学资源的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当代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4]。而多平台的应用既可以减轻课堂教学压力,又拉近教与学的距离,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因材施教。

4 结语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抽象性和复杂性也注定其在《基础医学概论》中学习的难度要高于其它学科,也意味着进行教学改革的艰辛。作为教师,要坚守初心和使命,认真分析调查结果,以学生为本,精心准备和投入,师生共建,共同努力将这部分知识学好,用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PBL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