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痛风近10年文献计量分析
2020-09-16马远征
孙 晶,王 亮*,王 蕾,马远征
(1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北京 100091;2山西白求恩医院高干科;*通讯作者,E-mail:wangl309@sina.com)
痛风是一种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也常伴发其他代谢性疾病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是20世纪80年代的10-20倍[2];在痛风患病率居高不下、患者日渐年轻化情况下,各国学者纷纷加快探索痛风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案[3];在中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痛风患病率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4]。鉴于此,本文针对近10年内全球痛风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数据库)进行文献计量初步分析,以期更多医务工作者关注痛风,做好深入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科学技术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学科。它主要通过引文分析法、数据挖掘法、信息可视化法等方法进行相关运用。Web of Science是美国科睿唯安公司开发的大型综合性、多学科与核心期刊引文数据库,因此本文运用WoS数据库核心合集中的子库SCI-EXPANDED(SCIE)作为研究对象,统计2010—2019年近10年间以痛风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从而初步观察分析探讨痛风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概况。
1 资料与方法
登陆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的子库SCIE平台,以痛风(gout)为主题词,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10年间发表的文献(检索时间2020年2月14日,数据库最新更新时间2020年2月13日)。本文通过初步探究该数据库中收录痛风研究文献状况,包括文献发表出版年、来源出版物、国家地区、重要机构、研究方向、作者专家及团队分布等,关注近10年来痛风领域相关文献科技产出的重要研究活动及其成就,捕捉该领域相关发展脉络和动态变化。
2 结果
2.1 文献量出版年分布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进行以痛风为主题检索近10年内共得出文献6 969篇,检索文献类型分别为Article(3 984篇),Meeting Abstract(1 551篇),Review(770篇),Editorial Material(350篇),Letter(250篇),其中开放获取全文2 633篇,相关数据78篇;该领域的研究论文(Article)和研究综述(Review)作为其中最重要文献类型,占比高达总发文献的79.5%,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反映该领域研究主题方向的最新国际会议论文共1 551多余篇,其文献数高于综述的2倍。
根据表1可以看出2010年全球发文368篇,2018年和2019年发文数最高,猛增为952和916篇,说明该领域研究的文献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近3年文献发文量基本持平,2018年最高。在全球共发表6 959篇论文总数中,值得重视研读了解的是基本科学指标(ESI)评价工具数据库中的高被引论文,ESI是WoS数据库的一种评价工具;它提供近10年高被引论文和近2年热点论文及作者、机构、国家、期刊等评价指标和排序,通过观察得出痛风领域近10年发表文献中2013年和2017年高被引论文最多均为10篇;2019年热点论文一篇。另外,h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该指数能比较准确反映该科研机构发文质量或学术成就;h指数越高,表明论文影响力越大或拥有较多高质量论文。从表1看出,痛风近10年内该领域中论文发表时间越久远,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及h指数相对也越高,尤其是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同时随着时间越久远越呈反比增长状态(见表1)。
表1 痛风领域2010—2019年发文数量逐年分布情况
2.2 文献发表国家地区分布
根据检索结果,10年间全球共有104个国家(地区)在痛风领域发表了相关论文。其中美国发文量明显高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发文量为2 177篇居首位;中国大陆近10年发文量跃居全球第二位(949篇),中国在痛风研究力度方面积极重视成为研究活跃的国家,但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不高,说明总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第三名为新西兰发文574篇,其中被引频次和篇被引频次及h指数都比较高,说明新西兰在痛风领域研究积极活跃,学术研究力水平高。发文量后面依次为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篇均被引频次排名前三,美国、德国、新西兰和英国在h指数中排名前三,说明这些国家的论文产出影响力大,科研水平高。在高被引论文中美国居首位,虽然法国、德国、英国三个国家发文量并不排名前三,但其高被引论文却也位居前列(见表2)。
表2 痛风领域2010—2019年发文数量top 10国家地区
2.3 作者分布
按照发文作者前10统计,新西兰的发文量Dalbeth N最多,远远超出其他作者,被引频次和h指数都位居第一(见表3),表现其对痛风方面研究影响力最强。美国Singh JA论文被引频次排名第二,美国Neogi T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第二(见表3)。追踪关注前10名核心作者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核心领军人物在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跟踪分析研究,或与其研讨交流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与学习。
表3 痛风领域2010—2019年top 10作者
2.4 连续出版物分布
根据表4看出,作为动态关注学科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的期刊连续出版物,涉足痛风领域共1 387种期刊,10年内发表论文发表最多期刊为《风湿病年鉴》(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共679篇,占总文献9.743%,被引频次、h指数和高被引论文均位居第一,有高被引论文5篇;其次是《关节风湿病》(ArthritisRheumatology)达到485篇,其被引频次、h指数和高被引论文都较高,有高被引论文4篇;第三是《风湿病学》(Rheumatology)为219篇,被引频次和篇被引频次及h指数亦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六的《关节炎研究与治疗》(ArthritisResearchTherapy)杂志其篇均被引频次居第一,说明该期刊每篇论文被关注度都很高。这些来源出版物均代表该领域重要核心发文期刊科技产出影响力,跟踪主流核心期刊,可以帮助我国痛风领域研究者追踪预测该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及时了解国际研究最新动态,为确定科研选题提供参考依据,提升我国在此领域研究水平。
表4 痛风领域2010—2019年top 10连续出版物
2.5 研究方向(研究学科)分布
通过表5看出,近10年发表文献中,风湿病学科(rheumatology)占发表文献首位,共2 907篇(41.19%)论文,风湿病学科文献的被引频次达到28 973次,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其h指数也最高,痛风在风湿病学科最为常见并开展了大量研究[5]。药理学药学(pharmacology pharmacy)732篇论文占第二名,普通内科(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711篇论文占第三名,被引频次和h指数也较高;总之风湿病学、药理学药学、普通内科和免疫学(immunology)的h指数排名前四,说明在这些研究方向领域拥有痛风疾病较高的科研水平和高质量论文。在2016年4月的柳叶刀杂志由奥克兰大学医学系发表的高被引论文“Gout”论文中,作者从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药学、内科学并发症与临床评估和诊断、痛风的管理等多维度[5]进行了讨论,被引频次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达到243次,根据统计前10位的研究方向判断,痛风涉及多学科及多个医学领域,通过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拓展痛风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深度、广度及发展趋势。
表5 痛风领域2010—2019年top 10研究方向
2.6 研究机构分布
从表6看出,近10年全球发表论文最多机构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其被引频次和h指数均位居第一;说明奥克兰大学在研究痛风疾病领域发文质量与影响力都最高;波士顿大学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为40.05次,同时它与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 Syste)和法国巴黎公立医院(Assistance Publique Hopitaux Paris Aphp)高被引论文均并列第一为9篇,说明这些大学或医院科研实力雄厚学术研究水平高。从表6可以看出大学为主要高产研究机构,学术研究团队机构水平表明学术影响力在国际上相对位置和成就水平,了解该领域高产出机构,有助于国内相关研究人员与其联系进行深造学习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访问。
表6 痛风领域2010—2019年top 10研究机构
2.7 基金资助机构
科研基金资助是科学研究活动重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研论文产出与科研资助关系。从表7看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占全球基金资助机构第一,但其发文量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及h指数均不及以下基金资助机构高,说明国内发文为国际所引用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应不断重视加大论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痛风疾病科技研究内涵;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Human Service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USA)的文献发文量、被引频次和h指数都远超其他国家,显示了美国在痛风疾病研究方面遥遥领先,并取得了众多高水平科研产出成果。基金资助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各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国立研究院作为支撑基金资助项目,另一类是全球500强生物制药等大公司斥资基金资助组成,其中阿斯利康(Astrazeneca)、武田制药(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td)、诺华(Novartis)、辉瑞(Pfizer)等全球制药大公司资助的科研项目同样发表了不少高质量论文(见表7)。
表7 痛风领域2010—2019年间top 10基金资助机构
2.8 高被引论文
高被引论文是根据ESI数据库界定,根据同一年同一ESI学科统计最近10年发表论文中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的论文。在痛风疾病中高被引论文10年间共有64篇,排名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被引年限均较早(第一篇发表在2107年柳叶刀杂志的论文除外),而来源出版物均为知名度很高顶尖的主流期刊或相关学科权威期刊(见表8)。
表8 痛风领域2010—2019年top10高被引论文
3 讨论
学术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或引用已成为评估一个国家、机构乃至个人学术水平及其国际影响力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利用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引文分析功能对痛风2010—2019年检索出文献进行多角度分析,有助于了解痛风领域研究热点和现状及最新成果,由此我们看到涉及痛风领域10年间全球发文量共6 969篇,从期刊、地域、高产作者、高被引论文、会议论文地点等角度分布可以看出,美国和欧洲依然是主要研究国家之一,但中国对痛风关注和研究在近10年发展非常迅猛,发文量跃居全球第二,10年间发文949篇,占全球总论文比13.7%,虽然美国是中国发文量2.24倍,但中国却超过英、日、德等国家发文量1.7倍多,但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却不及这些国家,论文的被引频次、篇被引频次和h指数等都是反映科研成果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的基本指标;同时一国获得某领域Top1的高被引论文世界份额越高,表明该国在此领域高水平科研成果越多,科研实力越强[16]。因此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深度、高产作者、高被引论文等方面与国外一些国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不断深入与加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因素改变,高尿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日益剧增,痛风属于全球性疾病,不同国家、地区的患病率也有所差异。痛风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民族和种族差异[17],研究表明,新西兰毛利人和我国台湾原著居民的痛风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Stamp等[18]于2012年对751名20-64岁新西兰居民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新西兰毛利人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欧洲居民的2.3%,Chang等[19]报道我国台湾高山族痛风患病率为9.1%,高于普通台湾人群患病率,这可能与家族遗传性密切相关;欧洲的患病率为0.9%-2.5%,美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20]。痛风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21],痛风流行广泛、危害严重,已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2000—2014年中国大陆总体患病率为1.1%,表明痛风已经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22]。因此关注痛风早期预防工作,提升痛风患者生活质量及早在临床上的诊治,在临床及科研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