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可以剪辑吗?
2020-09-15郭兴悦
郭兴悦
摘 要:由于觀影方式的改变,相较于传统电影,VR(虚拟现实)影片的创作和叙事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文章从剪辑技巧的角度,比较VR叙事与传统电影叙事的异同,分析蒙太奇与长镜头在VR影片中的效用。观众在体验VR故事时,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创作者如果想要准确地讲述故事、传达思想,在新的制作方法中,镜头内的蒙太奇以及长镜头的设计将成为主要的任务。
关键词:蒙太奇;剪辑技巧;虚拟现实
VR,即Virtual Reality,意为虚拟现实,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VR电影,指的实际是用VR这个媒介来叙事,由于电影有叙事的功能,并且VR与电影同样是通过影像与声音的方式来传达的,因此人们自然会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但有的人错以为两者是相同的,认为VR不过是更具沉浸感的电影,以至于很多影视从业者认为只要有了全景摄影方案便可以做“VR电影”,并试图直接套用传统电影的方法来讲故事。但VR不仅仅是全景立体的画面,VR改变的是传统观看画面的方式。因此,制作VR电影的方式,自然也要区别于传统电影了。
一、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辑”的意思。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蒙太奇是电影视听语言最基本最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
“单个的镜头(shot)是组成电影的基本单位,组织多种镜头成为一个整体,便是电影的剪辑。除了游动及冗长的镜头外,电影中镜头的并置会产生意义,并形成剪辑的段落。剪辑是将镜头事先组成‘景(scene),在最机械的层面,剪辑排除不需要的时间和空间。经由意念辅助,剪辑连接两个镜头、两个景等等。”
二、镜头与景框在VR影片中的概念
首先,我们在VR头戴显示设备中看到的画面是由眼睛的视角范围“框”到的(当然视网膜上的影像是不会如银幕或屏幕上的画面一般有清晰的边缘的),这个“框”是与人眼类似的两个并排的超广角镜头所拍摄的画面,如图1,这是HTC VIVE头戴设备的显示画面映射——模拟人眼看到的影像。但因为人眼其实观看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具有重合视角的平面,而是一个188°的环形平面,所以如果将这个画面映射到二维平面上就会造成图1中所示的变形,那么实际人眼观看这个画面时的透视效果其实更接近图2;又因为人眼在集中注意力时双眼视度约为通常视度的五分之一,所以人眼能清晰感知到画面中具体内容的范围也接近图2所示。
VR影像是模拟人眼的感受,人本身不可能如电影中镜头角度的切换那样跳跃自己的位置,而“景”在VR中只需要一个镜头就足以展现了——它始终存在于观众周围,所以把镜头剪接起来组成景在VR中是不需要的。剪辑能够排除不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最机械的层面”,在VR叙事中是可用的。
如VR短片Invasion!和Allumette都有场景的切换,通过渐出渐入的剪辑来实现,这样的效果不会造成跳跃和不适感,当然这也是最保险的手段。电影中也会使用渐出渐入来切换场景,同时,由于多年的发展,对于转场方式创作者们尝试了更多的创新,丰富了电影剪辑的技巧。
三、VR影片Pearl的分析
VR短片也有使用了创新的剪辑技巧获得成功的,以Pearl为例,这部由Google Spotlight Stories在2016年5月出品的影片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提名。虽然很多传统或是独立电影节已经将VR作为单独门类来展映,却并没有进行评奖,此次Pearl入围奥斯卡,可以被认为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一笔。
短片由一首民谣歌曲贯穿,短短5分钟,讲述一个父亲与女儿环游全国追逐音乐梦想的故事,整个故事都是发生在他们的家——一辆老式掀背车中。观众始终处于副驾驶位置,近距离观察车里车外的人物,跟随女孩和父亲体会昼夜、春夏秋冬和漫长路上的风景,品尝他们的酸甜苦辣,感受父女间的亲情。故事在已经被废弃了的车中开始,女孩发现了遗留在车里的录音机,里面是爸爸曾经录的歌,歌声响起,随即进入了回忆。
故事大概分为这样的段落:父亲通过流浪卖艺抚养女儿,父女关系非常亲密(父亲唱歌);父亲为了女儿找到定居的房子;女儿青春期开始叛逆,并和父亲产生分歧;女儿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离开父亲去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由此转变为女儿唱歌);掀背车报废被拖走;寻梦成功的女儿找到了废弃的车子,翻新后接上年迈的父亲去参加自己的演唱会,实现他们共同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故事非常完整,有起有伏,对于父女关系和追寻梦想两条互相交织的情感线把握得很好,配合着旋律和歌词,令人观看结束后不禁热泪盈眶。
每一次时间和地点的变化都是通过硬切方式实现,但完全没有给观众造成困惑和不适。这部VR短片可以讲述一个历时十多年的故事,正是利用了剪辑排除不需要的时间的基本功能。这部VR影片能让硬切剪辑显得流畅自然,原因有四:
第一,摄影机是相对稳定的。虽然车窗外的风景一直都在流动和变化,但由于摄影机始终处于车内,每一次切换,车本身这个大的参照物一直存在,因此视觉上不会造成很大的跳跃感。另外,在车内摄影机虽然有时会根据剧情和人物的变化有一些令人不易察觉的轻微移动,但切换时摄影机与上一镜头的位置是不变的。第二,主要人物在每一次切换时都与上一个镜头处在同一方向上。以观众大部分时候是在关注主要人物的表演为前提,这样安排使得视线关注点是流畅的,不会造成切换镜头后观众还需要去寻找该看哪里的困惑。第三,每个镜头都完成了一定的叙事任务,在这个延续的空间时间内展现了必要的内容,即人物的互动、车内的陈设、窗外的环境共同讲述了这一阶段的故事;下一镜头开始的是另一时空的故事。第四,音乐的串联作用。镜头切换的时机除了根据剧情,很多都是结合音乐的节奏来安排的,这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流畅感和沉浸感,也使得这部短片像是公路电影和MV(Music Video)的结合,很有风格和韵味。
当然剪辑的作用在这个影片中不只是排除不必要的空间时间,画面切换的节奏与音乐搭配以及浓缩在每一个镜头中的表演和场景道具,都给影片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且这种内涵是成倍增加的。电影《飞屋环游记》描述老爷爷老奶奶从相爱到遇到挫折到为了共同梦想相扶相持走完一生的段落,也是以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展现,同样非常感人。但Pearl在这一点上不同的是,观看这一过程的视角是由观众自行选择的,每一次的观看都会带来新的感受。假如第一次主要关注着人物的表演看懂了故事内容,第二次再看,就可以多观察车内陈设的变化,或是一直盯着玻璃外的风景,这样产生的“蒙太奇”效果将与上一次体验完全不同。
综上所述,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André Bazin)曾对蒙太奇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蒙太奇是把导演的观点强加于观众,限制了影片的多义性,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长镜头摄制影片,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剧情空间的完整性和真正的时间流程。但也有人认为长镜头实际上是利用摄影机动作和演员的调度,改变镜头的范围和内容,并称之为“内部蒙太奇”。如今看来,VR影片似乎可以适用巴赞对于电影的理论,观看方式的改变使得VR叙事给人的感受更加真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允许也不需要剪辑,那么如何做好“镜头内蒙太奇”将成为VR影片创作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路易斯,焦雄屏.认识电影:插图[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2]奈特.虚拟现实:下一个产业浪潮之巅[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