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艺术美学探究
2020-09-15王志帅
王志帅
摘 要:公共艺术作为设计当中对环境进行装饰、对内涵予以提升的重要表现载体,会因为区域的不同、空间的不同、环境的不同、人文内涵的不同受到欣赏者不同程度的解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特点。对于公共艺术设计而言,其具有极强的视觉美学意义以及精神文化意义,是极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态。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公共艺术在其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也凸显出社会性以及开放性的重要特点,成为塑造人性化设计的重要表现内容。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艺术美学
公共艺术设计当中的艺术美学归属于美学学科,在针对其进行表现和构建过程当中,运用美学理论能够在美学基础之上达到统一性的特点,并且能够展现出很强的针对性以及导向性。从公共艺术设计的构想与制造等方面出发,能够研究与服务于不同方面的内容,促使其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公共艺术设计及艺术美学的基本概况
(一)公共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公共领域是近年来英语国家学术界常用的概念之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如果说公共艺术当中所凸显的公共的含义主要通过“群”进行表现,而且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具有公共性这一特点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的艺术在表现当中都会具有这样一种公共性的特点。由此,公共艺术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公共艺术,主要就是其在公共空间当中以一种公共的方式存在。
(二)艺术设计当中的美学特点
首先,功能之美。在其本质上所表现出来的实用功能与自身功能并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从其发展主体上来看,实用功能则会对审美评价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功能之美在相应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展现出其特殊的审美评价特点,在这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美学特点。对于功能设计来说,18世纪以来大多注重的是在形式上的表现,而忽视了设计内容的功能性,进而形成一种极为简单的新风格特点,对整个功能的结构之美予以挖掘。
其次,材料之美。在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当中,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给现当代社会的发展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性能、质感以及特性,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表现效果。对于不同的器材来说,在不同的选材上通过不同的工艺表现出来,可以传递出多元化的信息,在人类与产品之间形成关联。
二、公共艺术设计当中所具有的艺术美学特点
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当中,从主观上来看,公共艺术设计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通过创新促使其所形成的对象在后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在针对这些观念予以调整和转换的过程当中,所表现的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在形象。而在这时候,需要通过物质手段或者相关技术,以真正能够实现审美教育这一方式进行创造。在进行公共艺术设计的时候,其核心内容主要源于后期的创造,在整个创造过程当中所需要解决的相关难题在于纯艺术形式的表现。艺术设计师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为人造物,实现公共艺术的设计,在这过程当中,出发点主要是人。这样在后期的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于人类的基本审美特点,进而达到艺术与技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设计所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大多是相辅相成的。针对艺术自身所表现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来说,设计美学的出现往往是非常自然的。艺术集中地反映了对现实的审美,并进一步增强了人类自身独有的审美观念。在艺术美学所表现的主要特征之下,往往将人与自然,现实以及社会进行更充分的掌控。美学同样也是以创作为中心,然后将艺术与现实、人类的意识、审美等进行结合。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这样一种艺术美学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也会逐渐加深,进而不断丰富。
三、公共艺术设计中融入艺术美学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在公共艺术设计和发展过程当中,在不同的时期有不一样的表现内容,随着长时间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园林设计体系当中,尽管设计者需要结合周围环境的布局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交通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等等,但是所表现出来的最终价值评价标准依旧是艺术审美特点。传统的园林在其公共艺术设计和搭配上主要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传统的原理创作价值体系主要是以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为重要的发展基础。不管是设计者在后期的建设上还是构建内容上,大多是依据其美学特点、生态内容以及在社会领域之上进行结合运用,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效融合,并且通过设计构建出相互之间的平衡性特点。
(二)坚持将人文美学融入设计的创作原则
对于人文美学而言,主要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通过人们的不同需求作为后期的服务宗旨,为人类构建出更适宜生活和居住的空间环境,这就需要将公共艺术的设计重新回归自然,并尊重文化的发展。此时,需要进一步与现代设计元素当中所表现的内容相结合。现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在闲暇的时间当中,人们总是想要找到相对安静的场所,由此,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当中,需要合理地运用土地,并且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除此之外,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公园等相关场所的设计水平,使其与公共艺术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在人们行走到此处的时候有不一样的身心体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进而提升公众的参与度以及整体文明素养。
(三)坚持将生态美学融入设计的创作原则
首先,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尊重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而将整个城市的建设尽量保存在一定原有的风貌之上,开展城市各要素相互之间的结合运用,不管是在城市的地面之上还是地面之下,都需要相互协调,形成立体化的网络表现空間。其次,需要积极开展环保材料研究以及被动式的设计,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并且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在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公共空间的过程当中,需要进一步注重内部的生态美学特点。最后,公共艺术在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进行融合运用,注重对自然原生态材料的运用,力求达到自然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的发展。
(四)坚持将意境美学融入设计的创作原则
将意境美学融入公共空间设计能够促使人们在欣赏景观过程当中,感受到特殊的情感内涵。在公共艺术设计表现当中,意境可以说是中国设计者在构建和表现当中不断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当中,意境之美成为整个环境表现和塑造的重要内容。我国传统园林景观中的景观石、流水绿植等相得益彰,促使整个景色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都能够解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设计作为整个城市表现的重要形象工程,在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公共艺术设计成为了后期实现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结合、时代性与传统性融合、地域性与人文性共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成为了调动人们共同参与,打造民族风格以及历史文化特色场所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闫天予.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3):92-93.
[2]闵超,谢华.数字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7(21):127-128.
[3]唐艺菱.拓展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3):94.
[4]郭媛媛.论当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材质语汇的拓展[J].包装世界,2014(6):6-7.
[5]魏亚宁.中国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5(19):71.
[6]刘景群.试论公共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1.
[7]沈兴传.探讨拓展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2):445.
作者单位:
山东省鲁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