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2020-09-15罗蕾赵慧宁娄轩齐
罗蕾 赵慧宁 娄轩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注重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乡村聚落有着先天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环境。因此,文章通过对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原理进行研究,探讨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理论形成以及现状趋势。
关键词:景观设计;美丽乡村;自然;人文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人们在其中进行着人类生活最基本的农耕活动。我国地缘辽阔,经历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式样的农业景观,如梯田景观、江南古村落景观等等,都承载了人类活动和文明的印记,表达了不同地区的特有精神,是不可遗忘丢失的文化瑰宝和景观财富。原始的乡村部落依靠的是乡村自身的劳动力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使得乡村内部达到稳定。当今,我们需要的是重新对乡村进行科学的规划,在保存其原有自然景观优势的同时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当地经济,确保乡村建成更具特色文化的居住环境,对农村的文化遗产、景观遗产、古老建筑、地方语言、民族服饰等统筹兼顾,对乡村地域文化进行新的设计研究,融合多领域的文化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挖掘农村地区的潜力。
一、乡村景观设计研究概述
在中国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之前,乡村景观的发展和改变十分缓慢,几乎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乡村聚落的风貌以及位置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一直保持着自然生态以及农耕区域。张仁鹏、李东徽、尹小岩提出乡村景观的基本概念,他们认为:乡村主要指房屋相对比较分散,主要以农业生产为生活来源的地区;景观的概念则是来自艺术设计的范畴,是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构成的空间景色。乡村景观这个集合概念在不同的领域又有不一样的定义,大部分是指自然的建筑布局,丰富而又特别的民俗文化以及自在的田园景观。张晋石提出乡村景观的含义包含许多方面,如生物学、地理学等等,在不同领域都有着不一样的定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原始聚落与城市景观开始出现分叉,又可以根据人类的居住分布情况划分为纯自然景观、乡村景观以及城市景观。可以看到的是,农村景观有别于其他两个的是独特的农业生产景观以及特有的乡村田园景观。董新提出乡村景观是构成乡村地域综合体的最基本单元,是指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人类利用程度和发展过程相似,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或共扼,各构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协调统一的复合体。由于乡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类聚居地,而农业生产又以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错为主要特征,故乡村景观预示着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过渡的不断变化的趋势,据此可以认为乡村景观是属于不同程度的带有自然景观特色的人文景观(或文化景观)。
二、研究现状
(一)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对农村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创建美丽乡村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点,要综合各种领域共同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国是农业大国,有效合理的规划可以开发乡村文化的潜力,对构建特色乡村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乡村建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人类提供生存保障的需要,所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道路上,着重把握区域优势是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乡村特色更加明显,区域文化得到有效的表达。随着经济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种种压力,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污染也难以避免,严峻的自然环境形势和亚健康的生活状态都亟待解决。民众希望能够在放松娱乐时找到合适的休闲环境,缓解平常忙碌生活中的压力,呼吸新鲜的空气,重返自然,得到一份自在与舒适。
(二)鄉村景观设计方向
乡村聚落是居民们生活、休闲、娱乐的地区,同时还承载着农耕活动。乡村的景观文化是由多方面所构成的,包括人文景观、建筑式样、自然环境等等,又因为不同的历史背景、气候条件,乡村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而对于从城市走出的旅游者来说,对景观环境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如何将人文、风俗等特点融入其中,亟待我们的思考。
李旻昱认为要从乡村景观的布局方式、建筑风貌、行为活动与场所、绿化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对乡村聚落的景观环境设计根据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突出乡村地域建筑特色,激发乡村公共空间活力,还原乡村道路风貌,赋予乡村河道符合地域特征的气质,营造具有地域性的乡村景观植物。乡村的地域文化尤为重要,要与村落中的景观相互配合,依靠景观设计对乡村环境进行诠释和表现。张仁鹏、李东徽、尹小岩提出在乡村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乡村内部以及城乡间的发展,以此进行合理的布局,发挥最大效益。除此之外,应当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突出特色、尊重民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环境设计与村民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
农业的色彩景观可以极大地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农村的经济、生态潜力,改善农村环境。农业的色彩美学是极具特色而新颖的,可以通过农业景观独特的艺术魅力来实现乡村旅游富民,引进高新技术,促进生产。乡村景观设计首先要给予乡村历史足够的尊重,传承乡村历史;其次要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尊重地域特色;最后在对乡村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统筹兼顾,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各方面要素,各方面协同发展。
三、研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对我国的乡村景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国绝大多数的乡村地区正在从传统的农业耕作景观转变为现代化农业景观,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农业生产速度大幅加快,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划。近10年,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下,乡村景观环境设计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研究和重视。对乡村环境治理已经不再停留在退耕还林的阶段,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在景观设计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对环境进行治理,更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提高审美修养。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区文化风俗,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近年来,对于乡村环境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景观的特征。关注景观保护的研究学者主要应用历史、地理、生态学等多方面知识研究乡村地域文化的改变与发展,致力于维持村落的原始特征,保护当地完整的古老建筑和景观。当今的理论研究虽然案例基数大,但是少有理论提升,对表象有诸多描述,缺少深入分析。
四、研究范围
对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对与“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文化”“风俗”等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文件查找、阅读、选择、分析、归纳整理,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已有文献中所提出的原则及方法,对美丽乡村进行解释。分析中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景观设计,提取乡村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探寻乡村景观设计的方向,纵横对比历史期刊,寻求美丽乡村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方式,为全面深层分析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下的景观设计理论体系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五、结语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有着不一样的地形地貌、气候温度,民风民俗更是迥然不同,甚至方言都相差许多,所以研究乡村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且任务艰巨。如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高速发展,乡村改革亟待开展,景观设计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乡村景观设计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景观设计更能贴合乡村发展的需求,解决乡村目前亟待解决的困难。因此,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应从当地民俗文化特色出发,提取当地与众不同的要素,合理应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规划出具有地方特色、吸人眼球的景观设计,推动我国的乡村改革。研究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设计是从事景观设计的研究者需要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要通过景观设计来有效地解决乡村中的难点,促进我国文化事业、乡村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仁鹏,李东徽,尹小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设计分析[J].南方农业,2018(21):87-88.
[2]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06.
[3]董新.乡村景观类型划分的意义、原则及指标体系[J].人文地理,1990(2):49-52,78.
[4]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6.
[5]李旻昱.环境设计在乡村旅游“农家乐”中的运用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