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2020-09-15李雪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李雪涛

摘 要:历史是智慧的宝库。任何民族、国家的发展都必须根植于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高中历史教育对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起到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践重点阐述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和道德的不懈追求。它关注人的现世生活,注重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历史教学不仅应关注人类的生存,还应关注人类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这恰恰说明历史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特征,所以按照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一目标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

目前,全国上下正如火如荼进行教育改革,各地教育部门颁发的“减负”措施推陈出新,尤其是大中城市令人耳目一新,但高考是目前高校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因此学校教学仍在应试教育的羽翼下进行,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淡化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中历史教育也不例外。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得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历史学科备受忽略。当历史教育变异成应试教学,历史教育的功能就不会得到发挥,很少学生能够从历史知识当中汲取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高中历史教育中存在诸如教学方式以填鸭式灌输为主,有的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历史教科书较为枯燥、材料支撑不足,实践环节相对匮乏等问题。青年学生普遍反映历史课“刻板、缺乏活力”“太理论化、燥”“材料太少,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控和细节不足”的现象。历史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从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中总结出的历史智慧,能够帮助青少年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育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加强高中历史教师的人文精神理念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什么是好教师?一种是能教出高考、会考和联考班级该门学科平均分数好的教师,一种是既能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能增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师。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不反对考试,但是,他们讨厌教师们仅仅为考试而教,他们更喜欢后一种教师。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在于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促进理解的智慧、养成包容的精神、增添担当的勇气,其核心就是为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基。因此历史教师应避免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人格、爱好和合理的要求,给与不同性格的学生应有的尊重。

(二)整合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涵

历史的现场由人、社会和自然三种元素构成,其中以人为中心和重心。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典型历史人物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自身的模范作用,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创设与发展都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分析他人人生和思想的基础上进行自我人生价值的感悟,并在吸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例如,我在北师大版必修1第9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如何理解全民族抗战缺乏实质体会,便发动学生利用周末两天到县图书馆、灵山中学、本县太平镇便收集了我县抗日事迹:1939.11—1940.09抗日将领蔡廷锴亲笔题写了“振旅岩疆”四个大字刻于灵山县城穿镜岩内的石壁上图片、日军当年欲炸毁灵山中学的所留下的弹坑、灵山县太平镇四峡坳抗日烈士墓园图片、事迹投影,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特别是对当年灵山县太平镇四峡坳战役的走访,绝大部分学生理解了“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枪口一致对外”全民族抗战的内涵,增强學生对中华民族抗日将士卫国救民、抗敌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高中学生正处于即将成人的重要阶段。“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是青年学生普遍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在高中第三个学期后半期针对学生已基本修完高中历史课程特意让学生把高中历史课本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收集,这些历史人物各自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素养,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主义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王安石“天地不可畏,祖宗不可畏,人言不可畏。”的改革精神,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学生通过收集、讨论启发并引领青年学生理性思考人生的方法进行现代公民教育。

(三)要改进优化教育途径,创新历史观教育模式

历史是由丰富多彩的事件和鲜活的历史人物构成的,历史观教育特别要注重史论结合,对历史结论要有严谨的论证过程和大量的材料支撑,要把历史讲活。运用自媒体等手段,通过和学生分享相关历史图片、电影、纪录片等活跃课堂氛围等。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行合一,增加实践环节,提升青年学生在历史观教育中的参与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如,通过参观博物馆、遗址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到历史情境中去,切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笔者在讲授北师大版必修1第1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就专程到本县新圩镇萍塘革命英雄纪念馆进行录像,用视频的形式让馆长讲述1946—1949年当年烈士的英雄事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教育青少年认识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与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使青少年从内心深处领悟到:中国人民今天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才换来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得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体会到人文精神,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改变教学策略。注重体现人文素养的环境,使得学生结合时代的进步,提升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红玉.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2.

[2]牛菊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2019(21):95.

[3]李清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