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构建研究

2020-09-15丁雪王然

决策探索 2020年1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思政课网络

丁雪 王然

【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也成为了世界各国竞相抢占的意识形态主战场。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网民中的活跃群体,而网络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势必会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因此,高校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加强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合格的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意义;从思想引领、舆论导向、法治素养三个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思政课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构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基于思政课视角,探索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的路径,提出了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改革思政教学、丰富课后实践活动三个措施,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政课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随之产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势必会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亟需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而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功能,能够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的正向引导,因此对高校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着积极作用。

一、新形势下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意义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能,这也就要求高校必须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工作。因此,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潮层出不穷,充斥在网络空间里,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造成了冲击和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大学生是全国网民的主力军,特别是在线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大学生更是成为了网络的活跃群体。因此,高校应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引导大学生辨别错误思潮,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维护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二)有利于营造高校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相当于一个微型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是否和谐有序,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在世界各国网络意识形态的角逐战中,高校成为争夺的焦点,因此要认识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高校可以借助人才智力优势,传承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当然,这并不是使大学生与网络隔绝,而是营造正能量的氛围,使大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社会。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社会的“后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品质。而大学生成长于网络的高速发展时期,与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网络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非常容易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中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侵蚀和影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思政课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构建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功能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课程内容来看,思政课基于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思想引领功能。从授课过程来看,思政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遵循课程特点和规律,遵循大学生思想状况和认知特点,探求学生真正的需求,构建专题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和人生价值取向,用科学理论回应现实疑虑。

(二)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舆论导向功能

面对网络意识形态激烈较量的新形势,思政课在对科学理论进行深入阐释的基础上,还要敏锐把握舆论的风向标,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功能,从而有效地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思政课教师要及时对错误思潮予以批判和纠正,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法治素养功能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法治化。因此,高校通过法律的手段,捍卫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法治素养功能,助力高校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思政课要和社会法治环境保持同频共振,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特别是和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法治信仰,构建法治思维,在网络意识形态环境中,既要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论,也要直面乱象,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三、基于思政课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的路径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认识

要抓住思政课实效性的特点,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容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做到因势而进、因时而新,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具体来说,要从理论分析、安全意识两个角度进行结合。

一是要从理论层面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立场和观点为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外网络意识形态较量的新形势,进行专题讲授,使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形成正确的认识,坚定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使大学生构建体系化的理论基础。

二是要从现实层面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的培养,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善于运用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增强是非分辨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

(二)创新改革思政教学,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责任

要不断强化创新思维,着力打造思政课教学改革“特区”。特别是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不断探索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创新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网络这个“双刃”平台,虽然网络中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网络平台的优势,并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为我们所用。打造“互联网+教学”在线教学平台,比如通过录制系列微课、与相关专家在线连线、在线互动交流等形式,增强学习体验。

(三)丰富课后实践活动,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能力

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角度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单纯依靠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不可能实现。因此,要建立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内外联动模式。

通过课后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活动形式上可以采取社会调研、主题辩论、参观体验、网络论坛、视频拍摄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度;在活动内容上,可以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典型案例分析、情景剧展演等形式,使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更加直观的感悟;在活动载体上,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海报栏、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作用,做好宣传工作,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后的感受和收获给予鼓励和反馈,让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体验,进而形成对网络意识形态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知,增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的激烈较量,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特点和优势,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引导大学生坚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艳艳,杨丽英.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大思政格局的功能耦合[J].黑河学刊,2020(3).

[2]李晓星.论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创设[J].湖北开放职業学院学报,2019(32).

[3]许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任务[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4]张美红.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汉宇文化,2018(22).

[5]付斌,张勇.新形势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2).

[6]刘大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讨[J].专题与论述,2020(3).

[7]范文文.网络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20(3).

[8]张潇月.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

【本文系2020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构建研究——基于思政课视角”(20202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分别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沧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思政课网络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